※ 引述《bellid (bellid)》之铭言:
: 每当一有韩国影视作品叫好叫座的时候,台湾就会掀起一股检讨风。
: 在这股检讨风中,很常听到的声音就是,台湾编剧写不出来这种剧本啦。
: 比方说这篇
: https://new7.storm.mg/article/3972648
: 里面曹瑞原导演说到:
: “台湾最弱的一环是编剧”,从编剧的基本功到题材的开发,都还有更多需要加强;
: 公视节目部经理于蓓华也指出,近年台剧尽管制作规格提升,“但要让观众可以顺畅地一集一集追完、没有尴尬的作品,相较之下还是不那么全面。”
: 好的,先假设这个“编剧是最弱的一环”为真。
: 那这状况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文长有点乱,随便写写随便读读,请多包涵。
其实追究问题的源头是谁造成的,已经没办法解决这个圈子的问题了。
只要走过几个台湾剧组就知道,剧组就是一个台湾社会文化的缩影(哪个行业又不是?)
导演跟制片怪剧组人员能力不足,剧组人员也不时在片场私底下怪导演拍的乱七八糟,
怪制片不给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这实在很奇怪,明明应该是一个一起创作和克服各种拍片困难的的team,
却搞得好像每个剧组拍片都像在劳资双方大作战,针锋相对,拍部片比当三年兵还累,
里头还更多阶级,出钱的欺负被雇佣的,然后各组的头再欺负组里更菜的,或不同组的
彼此在搞小圈圈内斗。
但以上的抱怨内容是不是事实?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都是事实,
不然不会在李安回台湾拍少年pi之前,台湾影视圈内没有一间符合国际标准的美术质感
公司,然后少年pi十年过去了,仍只有一间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兰克美术质感公司,综观
台面上的有发行资源的国片,美术质感几乎都是法兰克执行的。
没有竞争,会有进步吗?
妆发和服装造型就更不想说了,从来就是一个在台湾影视没有人用国际标准检视过的部
分。
其实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台湾为什么拍不出鱿鱼游戏”或“尸速列车”或“寄生上流”
而是“为什么台湾拿不到国际平台的资金来拍出有台湾特色的戏?”。
台湾的文化里从来没有自我检讨,只有怪罪他人,所以寻找问题根源不实际,从教育层
面着手改善我认为比较有机会执行。
但回头看台湾影视教育,记得前阵子北艺大电影系某教授有发文说了类似台湾不需要
Netflix的发文,说明韩国影视环境和条件比我们更血汗,如果韩国影视圈压榨的问题
是Netflix资金可以带头解决的话,我们再来努力拍出鱿鱼游戏之类的内容。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反资本主义式的发言,但感觉如果台湾影视最高学府的立场是这样的
话就知道短时间内要改善进步是很难了。
倒不是要护航韩国影视不血汗,小的有认识在韩国电影圈工作的韩国人,的确是很血汗,
但人家有没有借由引进国际资源试图改善劳动条件,这也是有的事实。他们透过长年在
国际影坛上工作打拼的大导演,引入更良善的工作条件。
举例来说:奉俊昊回韩拍《寄生上流》,使用的雇佣合约条件和在美国一模一样,薪水
有保障,工时也有保障,而且他的理由还不是因为“这样比较人道,产业比较健康”或
是“片子会比较好看”,而是他几次的经验下来发现这样的劳动条件:
“拍片比较有效率”。
“效率”两个字摆出来给你看了,问题是台湾的制片或制作公司有在学吗?学校有在教
吗?有极少数的公司有想要实践这件事,但整体来说真的是没有耶。
其实不需要拿《鱿鱼游戏》各种吹捧或是各种检讨来自欺欺人,光是欧美一年不知道有
多少部超级小成本制作,但同样拍的精彩好看的电影,只是因为台湾看不到,所以我们
不知道,而只着眼在最有曝光度的作品,本身的眼界就很狭隘了。
基本上台湾影视的现况就是:
1.整体环境来说,多数制片压榨剧组是事实。
2.剧组里各组的头薪水有提升,越来越高也是事实,但有没有合理发给助理就不清楚。
我的理解是水很深。
3.各层级能力不符合国际标准,导致很难有跨国合作或跨国商业资金流入,也是事实。
4.政府辅导金制度核发和审查制度烂到这篇说不完,也是事实。
文策院也是乱七八糟的,小的朋友在文策院执行企划,也曾经和几个在跑文策院的
制片聊过,奇奇怪怪的事也是一大堆。然后你就会觉得很奇怪,到底是上头的人真的
那么废,还是这个圈子的八卦和抱怨文化太泛滥了,真的很少聊天听到在聊创作的,
都是在抱怨和八卦而已,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奈,无奈到看谁先放弃的那一天。
5.教育制度的缺陷,不管是人才的养成,甚至是一般人(观众)对创作鉴赏力和思考的
培养之缺乏,也是事实。不是我要开大绝怪观众,而是台湾真的在这块的教育养成很
缺乏。
光是《缉魂》和《天桥上的魔术师》的特效,拿给美国专业从业人员就能一秒指出基
本的失误,然后我们的观众只是觉得台湾这样已经很棒了,或是还在吵特效是韩国中
国做的问题。
如果我们看不出这两部电影特效基本的失误,那我们台湾的公司就很难接到国外电影
的代工或是合作拍摄,甚至是国内的电影了。
就好像少年pi来台湾拍摄以前我们还蛮沾沾自喜台湾影剧界有很多厉害的美术设计,
结果根本被国外团队打枪到不行。
6.影剧劳动条件差到不行,没有愿景的产业从学校机构时期就无法吸引一流的人才和学
生投入,家长也无法支持,让刚踏入产业的年轻人很快就丧失热情,或是迫于现实离
开。
我就讲一个,朋友目前正在拍某个女导演的电视剧,演员各种大咖,什么工作条件?
每天工作(在片场的时间)超过16小时,加上交通可能破17-18小时,月休目前不到
五天,月薪不到五万,据说头领超过8-10万。
然后排表计画在宜兰连续拍摄七天,原先竟然没计划安排剧组人员的住宿,要大家每
天拍摄超过16小时然后从台北宜兰通车。最后是有人抗议,才安排当地住宿。
你如果是剧组人员,待这种剧组你会开心吗?会有余裕想创作的事吗?整天讦谯导演
跟制片就饱了,回到家都跟僵尸一样,根本没生活品质可言。
你如果刚好是剧组人员的家人呢?要马看不到先生老婆小孩父母或男女朋友,要马等
著每天接收从剧组带回来的负能量。我多少朋友因此跟男女朋友分手,要不为了维系
感情离开了电影圈。
电影或影集上映后呢?成果好一点的,制片导演上台领奖感谢工作人员,感谢观众,好
像拍摄过程中的鸟事一笔勾消;成果差一点的,大家网络靠北影视骂一骂,各种讪笑,
互相怪罪,最后也只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息事宁人,千篇一律屡试不爽啊。
但不同的成果,最后的导向都是一样的:
没人在自我检讨,没人(或仅有非常少人)想要改善制度。
反正Netflix不愿意投钱拍台湾自制剧(其实还是有啦,最近好像还有一部秘密制作中)
但Netflix至少还愿意花钱买台湾的content,大家也就以此为满了,拿得到现金最重要,
这些作品/商品在国际上有没有收视率不重要。等哪一天台湾的订阅户数饱和了,这个市
场就差不多到顶了,我们又鬼打墙似的回到“台湾市场小是台湾电影惨淡的主因”的讨论
我是觉得我们真的不用拍《鱿鱼游戏》,但至少得拍出在执行上有相同水平的东西吧?
前两天看了台湾现今第一类型大导程伟豪拍的《池塘怪谈》,我就很想问这位大导真的有
用心在看摄影跟调色吗?根本同一个滤镜从《红衣小女孩》套到《目击者》《缉魂》到
《池塘怪谈》。
然后他是今年金马奖最佳导演的入围者,乐观一点的观众和影评人说金马奖在鼓励台湾
电影朝类型工业迈进,悲观一点的说我们台湾最好的竞争者就只有这些了,这里就留给
电影版神通广大的板友们各自解读了。
希望台湾影剧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