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的行进人生 The Glorias (2020)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7-29 21:15:25
friDay 影音今天刚下架的《我的行进人生》,改编自六零年代至今不停发声的女权运动记者与作家 Gloria Steinem 之自传 "My Life on the Road"。它既是一部传记片爬梳女主角 Gloria 自身历程、也是一部历史片见证六零至今的女权运动与多种民权运动、不过更有趣的是它自我回忆的“自传”性质:人生不同阶段有好多个复数的 Glorias、在人生每个当下遇到的事件要是换个年龄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与做法,本片就派了四位演员与一位本尊演出“五个 Glorias”包括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片尾的老年、大家一起搭上一辆“脑内巴士”彼此攀谈观察窗外的风景!
玩这种“脑内巴士”与“世界风景”的舞台剧手法,靠的就是从剧场界出身的导演 Julie Taymor ,她电影代表作是墨西哥画家芙烈达卡萝片《挥洒烈爱》,不过在电影界并不多产,后来至今也才拍了披头片《爱是唯一》与莎剧片《暴风雨》,因为她主要舞台都还是在剧场,包括许多浪漫主义德语歌剧与红遍全球二十年的音乐剧《狮子王》!我个人对她的其他剧场作品也不熟,但看她电影就很有剧场人味道充满象征手法。而面对《我的行进人生》这部片,她显然以原著自传那 "On The Road"的精神为主轴,要把这个小人生与这个大历史拍成一条不停运转前进的“道路”。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20/09/04/09/18/0625125.jpg
这道路,路上的巴士是黑白的也是动态的,里面坐着从小到大的女主角 Glorias共五人,不过巴士就像个脑内剧场并非人人都同时存在:有时孤身一人或雀跃或忧愁地看窗外风景、呼应着每个年龄阶段在现实中“旅行”看世界的经验;有时跨一个或多个年龄层让两人对话、让小的好奇询问大的“我的梦想长大后实现多少”、也让大的回视小的“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会怎么做”,这段主要以青年演员 Alicia Vikander与中老年演员 Julianne Moore 的对话居多;有时除了老年本尊外四位演员一起来,有些从童年到老年都不变的简单初衷,四人一起玩脑内行动剧飒爽出击!
这道路,路旁的风景是彩色的也是属于当下的,是 Gloria 从小时 1940s到少时 1950s到青年 1960-70s与中老年 1980-90s,那风景的主轴当然就是女性的处境、而对这处境的理想与奋战是要透过不停旅行扩大认识的!童年白人家庭里,贫穷却乐观大胆的父亲、与多才多艺却抑郁的母亲呈强烈对比;少年搬到破败区,对白人女孩像是家道中落、对比黑人女孩蹦跳踢踏展望着未来;大学读到印度去,走访乡土看见异文化生活、底下相通的是女性家户处境;青年进媒体职场,卧底采访揭露女性遭遇的消费凝视与劳权不公、结果傲慢业界无视议题只放大她卧底当的“兔女郎”。
本片大学印度之旅与青年职场历练的性平启示大爆发,都是青年演员 Alicia Vikander的舞台,表现扎实多变不刻意展现星味、我觉得是她近年接到最好的角色之一!她在 20-35岁青年阶段的成长挣扎有几条轴线、而这些挣扎挑战都要等到担纲 50-65岁中老年阶段的 Julianne Moore 洗尽铅华静静回顾:
https://cinemags.co.id/wp-content/uploads/2020/09/the-glorias.jpg
第一条轴线,关于“声音”:这和她自小看见无声妈妈、还没长大就担待照顾妈妈的压抑有关,一方面语言不敢表达就靠踢踏舞挥洒自我、另一方面赫然发现妈妈其实曾隐匿女名换个男名当过记者!于是长大的 Gloria 一方面要当记者为自己为女性也为各类受迫者发声、但另一方面与男性职场互动甚至对女性运动演说都支支吾吾... 难道帮助她探索思考组织表达的记者之笔剑、既是知识发声的管道却也同时是逃避日常发声的避风港?如何找回自己的声音,就成了她一生女权运动路上的最大课题:妳 Gloria Steinem 都不敢挺身而出大方发声、如何改变平民女性呢?
第二条轴线,关于“存在”:Gloria 在 1960s-70s 最关心的是女性在家户中的基本权利,尤其男女不平等与“生育”的关联,譬如合意性关系分配给男人经济权力却给女人照顾义务、强迫性关系给男人逞欲却给女人致命怀孕!于是“掌握生育自主”或简单点说的“堕胎”权利就成了关键课题,当然也受到了天主教会的谴责抨击、挑战了一般大众的生命权概念、更受到保守派女性“摧毁美国家庭根基”的指控... 但 Gloria 自己也陷入过无解挣扎,这挣扎从母亲而来:“您当年为何不离开父亲、去一展长才挥洒人生呢?”“如果我去了、就没有妳啦”还真是两难。
第三条轴线,关于“旅行”:大印度之旅遇到的婆婆说得好“要改变人们的生活、就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女权绝不是把男女公式化的理论教科书、而是具体生活的观察参与到检讨实践!因此理解妇女问题就绝不能紧守富裕的“白人中产”或她穷苦的“白人文艺”家庭框架,必须不停出走看遍美国各州与不同种族更看遍世界!这个“在路上”的实践人生观,应是自小无畏困境一直带她冒险的父亲身教“旅行就是最好的教育”。长大到老的 Gloria 都坦承“我有个家但一年待不到八天”,只是难道在路上的人生观就是永恒无家的漂泊?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无家人的牵绊?
https://pbs.twimg.com/media/EjWEC7OVgAAegEZ.jpg
本片要说是部女权运动历史片?恐怕流于走马看花,许多事件来得匆匆去得飞快,观众恐怕还没搞清楚这是哪年哪个场合对抗那些人、Gloria迅速在此参与过经验过冲击过了就换下一站;本片要说是部伟人传记片?恐怕也很非典型,里面出现的生命中重要人物也是来去匆匆,譬如父母显然铭刻在她心头影响一生但也是匆匆退场、譬如各种运动同道与运动大敌也都只出来一小段几无谁有头尾的呼应。也许可以说,本片并没有把某一个事件某一个家人或某一个同道给视为 Gloria 一生心系的锚定或座标、反而这些人通通都只是过客、由她脑内巴士的四位女子一路经验思索著。
耳听着两位小 Glorias穿过一个又一个桥洞“什么时后才到底站呢”、两位大 Glorias则已心知这趟旅程一个个春夏秋冬无限循环仿佛鬼打墙... 但也许这趟巴士就是 Gloria 心底的女性处境之现实、巴士里轮番出现的乘客就是社会对女性的有限认知,而这趟黑白巴士尽管一圈圈开得令四位 Glorias都快放弃了、第五位 Gloria 本尊仍将带着笑容迎接苦尽甘来的彩色与多元!这个 Gloria 本尊担纲的“彩色”也许是一次女性选举的挫败、但这运动从不是上层结构的“一个白人中产女性取代白人中产男性”、而是下层结构跨种族跨阶级跨宗教的集体意识已成长茁壮开花结果!
https://pbs.twimg.com/media/Ef84gV_UYAUi7wX.jpg
那位白人中产女性就是著名的“希婆”、白人中产男性则是著名的“我川”,可想而知这正宗 "SJW"平权奋斗故事不会人人都爱看... 不过还是推荐不排斥这题材不否定其诉求的观众看看,就当是欣赏剧场导演 Julie Taymor 睽违影坛十年又一次实验也好,不管喜不喜欢必眼睛一亮!至于里面琳瑯满目的女权运动历史与典故,那都过眼云烟无须硬跟上,若有兴趣看完再查询再阅读都可以。也推荐喜欢旅游向往解封的观众看看本片的“在路上”哲学:今日网络时代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但若要能超越理智的知识进入打从心底的感受,必须亲自上路接触人们参与世界的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ewa_fTtFE
作者: winterstroll (安罗)   2021-07-30 08:5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