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说起现代"官僚剧"的经典,首推BBC在1980年首播的<部长大人>。不过<部长大人>毕竟是出
彻头彻尾的讽刺喜剧,并植基在英国的阶级社会背景中,以致充满某种犬儒的小政府价值
观。若要找剖析官僚体制实况的剧本,也许<正宗哥吉拉>更为贴切?而作为以官僚主义知
名的国度,法国当然也推出过精彩的官场喜剧,2013年的<外交达人出任务>应该是近年的
高峰。第一次看是2016年,总统还是本片女配角茱莉嘉叶后来的男友欧隆德,在马克宏执
政数年后重看,又别有一番滋味。
法文片名<Quai d'Orsay>既是1855年第二帝国时代竣工的外交部大楼所在地,也是外交部
的代称。第五共和以来,法国的部会名称一次比一次吸睛,最后人们把能固定享有一片天
地的大部会用地名代称,在机关间倍显尊荣;但占据第七区河岸,听来又比在八零年代被
搬到贝西区水泥堡垒的财政部尊爵不凡。在有传统的国度,外交单位常被称为"官僚中的官
僚":巴黎的奥赛码头、到现在还紧抱着俾斯麦旧名的柏林"外务办公室"、华盛顿特区最阴
霾的雾谷。本片片头Raphaël Personnaz饰演的男主角Arthur Vlaminck第一天上班时,穿
过外交部一扇又一扇门,正像预告观众将随着主角探索于官僚迷宫中。
然后本片的灵魂人物出现,有着贵族名字的部长Alexandre Taillard de Worms,这当然让
人想起曾任外交部长及总理、被视为席哈克总统指定接班人的德维勒潘-笔名Abel Lanzac
的剧作家正是德维勒庞内政部长及总理任内机要,而且连名字都开了前老板一个玩笑:剧
中部长的家族封地在与法国接壤的沃尔姆斯,而德维勒潘家族则是洛林公国的名门(虽然不
是贵族)。
如同德维勒潘,电影里部长出现后看到新员工依然自顾自地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满足人们
对Sciences Po校友的想像。有趣的是这位右派大将引用的对象不乏左派思想家,还喜欢用
"同志"称呼同事,这既是戴高乐运动左右合流的结果,但也因为德维勒潘在1968年时也曾
当过学运分子?
部长大谈法国的地缘政治,把年轻的机要弄得一愣一愣的,再告诉他要将最重要的部分"言
辞"(langage)交给他负责。虽然Arthur也被设定为与作者一样接受传统法国菁英的名校教
育,他过著的毕竟是普通巴黎小资的生活,还有个由Anaïs Demoustier饰演、在北郊国宅
区当老师的同居女友Marina,一开始自是被外交部的弄得头昏脑胀。
这时本片开始用海拉克利特的格言作为段落;比起英美政治剧热爱的马基维利,海拉克利
特既有全面的哲理辩证,又因为只剩断简残篇,而更给人高深莫测之感。之后部长会自己
出来说,想要什么讲稿就翻开海拉克利特-喜欢乱凑一通的讲者,应该会让多数写稿者充
满即视感。
接下来Arthur被逐个介绍了外交部的头号主管们,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维系外交部运作的主
任秘书(directeur de cabinet)Claude Maupas(演员Niels Arestrup可拿过三次凯萨奖):
每天在办公室聚集议论的官员,桌上高高叠起的各色公文,用在任何有适任主秘的组织体
都相当逼真;即使是爱丽榭宫,有事也要找老主秘。
男主角以好奇疑惑羡慕交织的姿态,看着其他外交部官员们在主秘领导下处理欧盟共同农
业政策等大议题,他要处理的却是部长要的有"原创灵感"的讲稿,而公务员早已被部长独
有的术语学搞到精疲力竭。当人们讨论政策,部长始终沉迷在自己的话术游戏间,比如"责
任、团结、效率"这种口号:从技术官僚的角度,欠缺专业的政治人物总是坚称自己谈的是
政治,并责怪文稿直奔主题。
依循法国制度,本片的主要角色是部长内阁里的参议(conseiller)们。扑克脸却相对友善
的欧洲参议向Arthur解释部长文稿所偏好的用语,并指出他其实是超额机要人员,才会至
今找不到座位和电脑-从整个部里对他最友善的是主秘,似乎暗示这位老官僚其实是要找
个年轻人来应付部长的需索无度?在文稿讨论的过程间,会发现老主秘看尽一切,唯二的
坚持是体制的运作和西欧战后建制菁英所拥护的法德同盟。部长内阁里其他的参议就没那
么友善了,中东顾问根本懒得搭理,由法剧常见甘草人物Thierry Frémont饰演的美洲顾
问爱唱歪歌,没有建议只觉得反正部长就会一直改。最大亮点当然是茱莉嘉叶饰演的非洲
顾问Valérie Dumontheil,一边给年轻同事性暗示另一边却挖坑给人跳。
生命很快会自己找到出路,Arthur慢慢发现部长喜欢敷衍外面的名牌诗人换来几句金句,
而文稿就在这种涂涂改改中一篇篇完成。很促狭的是Arthur写稿时,往往因此换上像是击
剑的配乐。他也发现其他顾问们工作很大一部分,其实是透过国会联络人帮朝野议员写稿
,用套招换取部长在议会安全过关。
让主角视角困扰的,是他慢慢发现充满魅力的部长却似乎只愿意高谈阔论,而不愿意做实
事。部长看似心急地在各个幕僚办公室间闯来闯去,气场强大总是让纸张飞扬,却只醉心(
想像中的?)大国角力,抱怨见丹麦等小国部长是浪费时间,有时更抱怨外交部是"技术官僚
染缸",宁可执著于文具用品。不过从几次危机中,其实也能发现看似截然不同的主秘和部
长,彼此其实相互依赖。虽然主秘在为国家解决问题时,部长还是在旁边碎碎唸,但可以
发现其实在文稿以外部长对官僚的专业仍然相当授权和尊重。
正如同男主角跟朋友聊天时说的,主秘似乎把部长当成楼上有点吵的邻居。主秘认识各单
位每个关键环节上的人,部长则偏好与文人雅士吃饭。在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吃饭时,部
长大谈自己原本想当个作家,这当然让人想起写诗的德维勒潘,但更是法国的蒙田传统:
若想争取大位,先写散文说自己厌倦权力,只想躬耕田园(同时住在巴黎)。
从柏林回来后部长开始焦虑到纽约的稿子还没有好,这时主秘对年轻同事循循善诱,帮部
长写稿子不要太快进入细节,而部长也终于拿出智慧的泉源海拉克利特。这种应付部长的
稿子,正如同另一位参议所说,是"科学怪人遇到七个小矮人",但是出差晚餐时,部长却
讲出了他的丁丁哲学:人们会喜欢看丁丁历险记,因为一页接着一页的危机,却又相当有
节奏。正当他讲出这句至理箴言时,有着8万法国侨民的非洲国家发生军事政变,这时众人
知道不管何时打回巴黎,主秘总和他的猫在办公室工作中。
赶回到巴黎,只发现总统更关心的是在法国和西班牙边界走失的棕熊,但看来总在翻海拉
克利特小红书的部长,却带着外交部成功解决了非洲危机(虽然依靠的仍是主秘的手腕与人
脉)。片尾整个团队很有气势地再到纽约,画面接上德维勒庞2003年在联合国安理会批评美
国的知名演讲。如果不熟悉官僚机器运作,可能会觉得本片幽默满分但评价莫测?毕竟这
个部长是个在意萤光笔与作秀的纨裤子弟?
但我觉得本片看似讽刺的视角,却是要讴歌法兰西体制的菁华:政客负责用华美词藻将专
家政治的结论赋予共和国的荣光。看似活在务虚之中的部长,其实总是和务实者分工,让
技术官僚去追逐"务实"的细节。这种分工或许也是欧陆与英美的分歧。一样从拉丁区中学
进入法国传统菁英养成所,马克宏总统与片中Arthur同为新一代更"盎格鲁化"的法国中产
顶尖;马克宏时代法国是否真的"革新"见仁见智,但过去结果论来运作良好的法国官僚,
面对"务实"的新上司则无疑仍在调适期中。
因为由曾经的局内人撰写剧本,又有法国影坛众多明星参演,<外交达人出任务>像是法国
文官体系运作的众生相。但最精彩的诠释者,当然是演出部长的Thierry lhermitte。而两
位男主角在冬日巴黎码头畔晨跑的画面,充满对二者关系的暗喻,让人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