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路易凡贝多芬 Louis van Beethoven (2020 奥德捷合制)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1-06-15 15:35:58
欧洲最近终于解封、文化节日活动也纷纷出台!其中有个最大的系列节目迟到一年也要办,那就是“贝多芬 250年”庆祝音乐会!这才提醒我贝多芬生于 1770 年、去年 2020 正是他诞辰 250年、结果好死不死遇上 COVID-19 被封了一年... 不过 2020 德奥捷等国还是有制作他的传记电影于 2020 圣诞夜电视播映:此片片名叫 "Louis van Beethoven",取的不是贝多芬的正式名字“路德维希”、而是贝多芬在家人之间的童年小名“路易”,俨然宣示了此片在历年贝多芬片中的特色:要探讨贝多芬的童年成长、并回顾这成长的结果。
https://imgur.com/cp7Dekf
于是此片选了一个许多乐迷可能不是很满意的切片:电影分两条时间线平行推进,“过去线”是贝多芬年少 8-22 岁、也就是 1778-1792年“波昂时期”,而“现在线”相当短暂只有 1826 年 9-11 月的“克雷姆斯时期”、这段期间他带着自杀未遂的监护姪儿 Karl 来药商弟弟 Johann 位于多瑙河畔文化城市 Krems an der Donau 的大宅静养月余... 结果中间产出最多事蹟最多也最戏剧化的 1792-1826“维也纳时期”本片全跳过 XD 相应地,本片作为音乐家传记片,贝多芬的乐人乐思与创作演出着墨较少,虽然选乐不少但多半只是烘托内心的配乐,故事以他个人成长为主。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0/11/05/08/48/4517177.jpg
我个人对这取向相当肯定,因为毕竟几十年来贝多芬片也看多了、贝多芬音乐会与乐曲解说也听多了、其实所有维也纳“黄金时代”的音乐创作与人生点滴上网查查全都有、本片就另辟蹊径聚焦比较冷门的“开始与结束”:小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帝侯国学琴长大的小 Louis、他从小朋友到小伙子到赚钱扛家的少年、这段少儿时期人格化育的历程、临到老来如何回顾并画下注脚?更戏剧化的,是这“开始与结束”的双线切片横跨了风起云涌的半世纪:童年小贝生在王公贵族戴着假发的Ancient Regime、晚年拿破仑战争都已结束老帝国都已转型,时代与他各自改变了多少?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0/11/05/08/53/4255838.jpg
也许,这片重点不在“音乐”或“艺术”、反而在“时代”与“思想”,当然后两者与对于前两者的孕育是密不可分。在小贝长大的 1770s-90s,远方有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莫札特与海顿、近处有威玛“狂飙突进”文豪歌德与席勒、大海对岸有“美国独立革命”丢下一颗震撼弹、西方不远有“法国大革命”正蠢蠢欲动着、而在贝多芬启程前往维也纳的 1792 年 11 月“法国大革命战争”已悄悄突进科隆选帝侯境内!我们从概略的音乐史都知道贝多芬这人孤傲刚强、满腹理想、狂飙突进、敢爱敢恨,是世纪之交古典转浪漫的热情代表!他看着大革命军的到来作何感想呢?
https://de.web.img3.acsta.net/videothumbnails/20/10/16/14/12/1599296.png
演贝多芬的三位演员各有千秋:担纲 1778-82童年戏份的不是专业童星、而是神童钢琴家 Colin Pütz、他亲自担纲演出练习谱曲等所有专业戏、信手捻来的真专业身段比任何演员都到位!担纲 1787-92少年戏份的,则是音乐世家练琴多年的德国新生代创作歌手兼演员 Anselm Bresgott,脸型帅度神似美国演员 Noah Centineo、但身材与演技气质更多了三分深情澎湃与木讷腼腆,刚好诠释小贝满怀理想思考艺术却不善社交不解风情的冲突特质;一头乱发的晚年耳聋贝多芬,则由奥地利老戏骨 Tobias Moretti 饰演,台湾观众虽不熟但他主演的《偷画男孩》今年院线有上过。
https://i.ds.at/6Z1bTA/rs:fill:1600:0/plain/2020/12/22/Beethoven002_1.jpg
贝爸是低地国歌唱家、落脚科隆选帝侯国宫廷住在波昂、生下小贝望子成龙严格调教希望成为“下一个莫札特”、令小贝尽管琴艺卓越但人格受迫压抑著。小贝也是有自己的数位钢琴老师但大多作风保守、父亲自己身为宫廷音乐家也标准甚高目空一切,此时启蒙小贝的老师倒是自由奔放的歌剧演员 Tobias Friedrich Pfeiffer:他离经叛道出口成章到处发表自由派言论、他活力四射晚上不睡挖小贝起床弹琴、但没把小贝当孩子来规训却当个自由人来热情分享:有个哲学音乐家卢梭刚过世、这两年人人在谈美国独立、我们可曾想过人民也能有主权与选帝侯订契约?
https://mafab.hu/static/thumb/w1000/2020t/350/21/453377_1608151583.712.jpg
小贝最大的贵人,当然还是独具慧眼的钢琴老师 Christian Gottlob Neefe,他的宫廷乐师地位也许不如贝爸、他的音乐四平八稳也没强过贝爸、甚至他的保守乐风很快就难满足小贝意识,但他能知才惜才拉拔小贝把他当个朋友看,让小贝接替当管风琴手还带小贝认识歌德诗作... 但歌德诗作,如此慷慨激昂理想热情铿锵有力,真的还能用老师坚守的传统格律严谨创作吗?小贝的作曲叛逆了、小贝在职场也叛逆了,老师也许一开始气愤感叹年轻人为何如此不成材?但卑微乐师弹性劳动受到宫廷重组的职场震荡时、也开始跟着小贝认识自由独立与平等契约的重要?
https://imgur.com/wIMFj7u
爸爸高压酗酒渐难成事、妈妈生病家里重担渐靠小贝扛,未来扶摇直上的生命贵人海伦夫人 Helene von Beurning悄悄登场、令被迫快速长大的小贝如沐春风视为“第二个母亲”,当然妹妹都早夭只有三兄弟的小贝、也充满好奇带点紧张认识夫人的千金 Eleonore von Beurning (!)。自小已对贵族平民天上地下萌生不平蠢蠢欲动的小贝,这激进叛逆的世界观幸有仁慈贵族 Helene 来抚平:我们是贵族、我们爱文艺、我们努力仁慈照顾百姓;你母亲病了我来扛、你需赚钱我给你生计、你既有才华我就带进贵族圈更上层楼!贵族赞助的艺术乌托邦,不是天经地义吗?
https://imgur.com/ely2FM1
跟着 Helene 进入贵族圈跟了选帝侯、有老师写推荐信成了管风琴师,虽然卑躬屈膝的求人姿态令小贝不太爽、但这宫廷音乐家道路不是数百年一日理所当然吗?下一站,是新选帝侯 Max Franz赏识小贝推荐他去维也纳找莫札特!1787时年 31 岁的莫札特对 17 岁的小贝既像前辈又像大哥哥,听几个音就知小贝人才叫进家里却懒得教、看小贝这么热情认真就给他抄《唐乔万尼》打打工,小贝崇拜歌德席勒思索人民改革、老莫却靠义式德语歌剧捕捉人民生活,眼看老莫到处欠债写曲赚钱“不如来投我们选帝侯”?老莫只笑笑“奉献选帝侯与奉献债主又有啥不同”?
https://imgur.com/zciH9hP
年老的老贝看看手上,尽管自己划时代地提升了音乐家地位可独立找出版商,但从 18 世纪老贵族年代进入了 19 世纪新中产年代、奉献有钱的出版商与赞助人和过去奉献选帝侯又有何不同?老贝正在意识到:他年轻时以自由平等理想企图推翻的封建、其实到了老年只是换个形式借尸还魂!资本家面对艺术的嘴脸还未必有过去选帝侯的品味与气度呢。家外的阶级不平等借尸还魂也罢了,家内的父权规训小贝自小更深恶痛绝,就连永别波昂远走维也纳的那天都没跟父亲 Johann 道别... 是否这次不告而别没画下和解与理解的句点、未来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复制父权?
https://imgur.com/Xfv3Fxk
本片要处理贝多芬晚年争议最大的“姪儿冲突”问题!小时小贝被爸爸几近家暴地规训、长大自己没结婚当爸倒当了姪儿丧父后的监护人、竟然对姪儿的生活事业能力耕耘也是处处掌控一把抓、本片开场就是一阵拐杖暴打比昔日贝爸还凶猛!本片这趟 Krems寄居弟弟宅邸的静养之旅,就是姪儿 Karl 受不了他管控而自杀未遂这才一起前来的。史实这位不是人才学啥都不行的姪儿Karl、被高压管教起来恐怕比小贝小时还凄惨,本片甚至还给他多一层“爱情”层面让老贝这虎伯悍然剥夺!令人生被否定爱情也被拆散的 Karl 悲愤控诉“难道您不曾年轻不曾爱过吗?”
https://media.e-talenta.eu/video-thumbnail/352730.jpg
老贝年少当然爱过的,而且“爱”和启蒙运动到狂飙突进乃至法国大革命精神本紧密相连!而且对小贝这平民乐师来说“爱”就是席勒诗文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乞丐与伯爵同欢”、腼腆地吞口口水其实想说的恐怕是“乐师与小姐也能结连理”?是呀我们这一切启蒙与革命不就是为了打破封建壁垒与阶级高墙吗?我有幸得仁慈贵族 Helene von Beurning 无私提拔还成了通家之好、那是否与小姐 Eleonore的两情相悦也能够开花结果?谁想到,贵族什么都可以给我、但贵族永远和我不一样;1791雪夜的跨年,这对恋人尽管两情相悦却都进不了对方的舞会。
https://imgur.com/P1hoQaf
本片最痛彻心扉的对话恐怕是“谢谢夫人资助我留学、条件是要我放弃小姐吗”?“噢亲爱的Ludwig,你有权得到的才有所谓放弃”,那屹立不摇的阶级高墙打从心底根深蒂固地自然!难道从小贝到老贝热情理想以笔为剑音乐入世的一生、与时代革命共同努力半个世纪已日换星移、那高墙与那宿命尽管形式变化本质仍永难撼动?接近全聋的老贝双耳蓦地响起了致敬席勒希望向前的《快乐颂》,嘴上宛如遗言的喃喃自语却是绝望的“有人王侯有人仆从、出身就决定了命运、我竟从未承认这点”... 面对一生困厄都奋斗不息的贝多芬,本片真能做出这种绝望诠释吗?
https://i.ds.at/EKqNXw/rs:fill:750:0/plain/2020/12/22/BeethovenMoretti.jpg
电影以两趟冬夜旅程结尾:第一趟,是 1791 十一月小贝爱情挫折却仍满怀希望地离开、根据史实书信承诺爱人 Eleanor“我经过学习还会回来弥补过错”,眼看车窗外遥远的法国大革命军已来到选帝侯国境内改变我的世界了、下次再回来时是否一切被阻挡的都将自由圆满?第二趟,是 1826 年十二月老贝带着姪儿经过痛苦冲突与和解、一起乘车回到维也纳,然而不但大革命改变社会的梦想只是一场梦、连自己回到波昂圆满缺憾的承诺也是一场空?这样的贝多芬电影播映在德奥的 2020 圣诞节雪夜,封城中欧洲民众围炉观赏真的适合佳节心情吗?
也许莫名有缘地适合:18-19 世纪之交是个理想的年代、20-21 世纪之交也是个梦想的年代,过去革命推翻封建老贝欢欣认为自由平等将到来、今日资本推翻共产人人欢庆赞颂民主自由将到来,结果是否各种改朝换代的“革命”或“革新”理想都终将被偷天换日借尸还魂?我们慷慨激昂努力一回的是否都为人作嫁成一场空?甚至在个人尺度上我们也往往不知不觉忘却理想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大人?这是一部失落年代谈失落老贝的贝多芬电影、为我们挥别兀自挣扎的 2020 进入失落的 2020s,疫情一年世界治理荒腔走板撑过了、但疫情养出的百鬼是否正将横行?
历年赞颂贝多芬音乐创作丰功伟业的电影也许够多了、此片选择以贝多芬的理想萌芽到成长体悟为切入点,这使它不再是部鼓掌洒花的伟人传记片、而更像是探索个人存在与认同的少年成长片。它没有堂皇华丽的镜头去赞颂伟人的荣耀时刻、但写实的古乐器古舞台古妆发古场景如日常般自然写实地呈现... 至于老贝一生最波澜壮阔却被本片跳过的 1792-1826“维也纳时期”、本片仍精选了他这段时间创作的经典乐曲、给生命终点接近全聋的老贝回响脑海思索人生。只是它“满怀理想奋斗一生只是鬼打墙”的故事会不会太泄气?也许世道令人泄气、但理想是人生最后的食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LsVl_UzU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