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343779
成语“贩夫走卒”意指“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而这成语竟被
片商拿来替《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取名,取其谐音命为《贩肤走卒》。这无疑
是近年来最为贴切的中文片名,不仅是能与原文片名有所关联,更巧妙的将贩夫走卒这成
语的意思套进其中,让观众得以先从字面上理解这部电影,主角是贩卖自己皮肤的男人,
亦是被迫成为出走他乡的小卒。在前阵子刚落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当中,做为突尼斯角
逐最佳国际影片的代表,《贩肤走卒》最终惜败丹麦代表《醉好的时光》,这样的结果并
不算太意外,毕竟从赛季开跑后一路都是《醉好的时光》遥遥领先,在仅剩波士尼亚与赫
塞哥维纳代表《阿依达的救援行动》还没看的情况下,纯论其余四部作品比较的话,《醉
好的时光》确实较容易获得青睐,香港代表《少年的你》姑且不论抄袭争议,虽然是部很
好看的电影,不过对于能够进入五强这点我个人是感到困惑的,剩下一部罗马尼亚代表《
一场大火之后》是部没得得奖满可惜的作品。
至于《贩肤走卒》这部电影,我很喜欢导演考瑟班哈尼亚能在这样一部显然是以爱情故事
为重的电影里放入许多议题谈论,其中不光是对于从2011年开始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的
关心,还有因战乱被迫流离失所的难民该何去何从的关注,然而最有意思的当然是她将“
人变成艺术品”来进行一次力道十足的反讽,当一个从叙利亚逃亡至黎巴嫩的难民出现在
自己眼前,有多少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即便知道发生在他国家的事情?一个人要出国得
经过合法程序,可对一个难民来说他只能寻求非法的管道协助,只是当“他”成了“它”
,他从一个人活生生的变成一件艺术品,竟能连签证都不用的于各国畅行无阻,而原来对
他无视的人们,却也开始争先恐后的排队等待进场,只为一睹或许他们根本不懂好在哪、
仅是贴上“标签”就觉得其价值连城的艺术杰作之风采。
身而为人的他处境无人闻问,化成艺术品的它竟造成轰动,连人权组织都出面指控著艺术
家对他(难民)剥削,话题与热度随着它的展出越演越烈,这或许是山姆始料未及的。对
他而言他仅想在故乡与心爱的艾比结婚,无奈政权动荡不安的时局里连喊“自由”二字都
是危险的奢侈,无奈出走他乡的山姆仅想回到艾比身边,不用在躲躲藏藏的苟且偷生,但
他连从叙利亚离开都要靠姊姊帮忙,遑论是要光明正大的从黎巴嫩离开,他身为人办不到
的事,想不到变成艺术品之后的它帮自己做到了,那片被刺在背上的申根签证刺青,让他
以失去自由的合约换来渴望的自由,过去手上拿有的护照能带自己周游列国,可现在得靠
背上的刺青护照带自己翱翔天际,这说到底实在令人感到无奈,难民的悲歌没人想听,艺
术品拍卖会挤满人潮,“人”与“艺术品”的价值辩证,艺术家杰佛瑞对山姆进行的事是
种艺术展现,山姆选择接受的事是对自由的眷恋向往,两者合作下产生的道德争议,究竟
是一次又一次的真关心还是假关心?而关心的又是“人”还是“艺术品”?这是非常耐人
寻味的地方。
“这是一场革命,我们要自由,那就让我们自由。”
《贩肤走卒》其实很可惜的地方是,导演考瑟班哈尼亚虽然将诸多议题放入了这样有趣的
题材里,但论整体来看她几乎都是点到为止而已,不论是叙利亚内战的问题、难民流离失
所的问题、人与艺术品的价值界定问题等等,除了最末者有再深点的着墨,其他部分都是
将问题抛出来,让观众明白到正于叙利亚境内发生的事情是多么的严重到让和平、安稳的
过生活成了遥不可及的愿望,但就没有在进一步的去探讨了,或许在她的规划下,其余议
题仅是用来辅助、加强主议题,且从根本上来看《贩肤走卒》议题虽显沉重,然实际却是
用以包装山姆与艾比的爱情故事,他们在战乱中被迫分离,他为了她成为贩夫走卒,两人
在混乱与争议中以难堪的样子重逢,后来发生了不少事令两人渐行渐远,直到最后山姆辗
转之中从艺术品变回了人,艾比又选择回到了山姆身边,两人一同回到由伊斯兰国统治的
北方城市拉卡...,导演考瑟班哈尼亚说了许多其他事,都是用以衬著山姆对艾比的真心
真意,连后来网络上流传的他遭伊斯兰国人枪杀、割下皮肤窃走艺术品看似震惊众人,不
过这就也是要做给两人美好结局的铺陈。
“我必须死去才能活下去。”
虽不至于到喧宾夺主的地步,毕竟在观赏《贩肤走卒》的过程中都忍不住在想电影的重点
、重心是想放在爱情上还是那些人道、人权议题?另一个可惜之处是,《贩肤走卒》到后
来的力道显然变得渐弱,跟前面相比是有点不够,最后的结尾部分更是略显草率仓促,极
具争议的人与艺术品的问题竟如此随意有解,稍微浪费掉了前面的铺陈,甚至连不久前山
姆真的成为不断于数人间转手、竞价的艺术品时,他于那场拍卖会上的怒吼引起在场所有
人的恐慌所制造的高潮,都在观众来不及感受到之前就被接着观众看到的浪漫重逢稀释掉
了。但说归说,《贩肤走卒》还是值得一看的,单论导演考瑟班哈尼亚以真人真事启发的
内容衍伸出的争议思考的部分,回到电影里面提到过的,如山姆这样的战争难民在许多国
家是不受欢迎的,然一旦成为了商品、艺术品,它有了价值、有了标签,即刻能够打开通
往世界各处的大门,我们会说这样的事很不可思议,可讽刺的是,当小自自己的皮肤大至
自己的自由都可以标价贩售的时后,人又与商品、艺术品有何不同?而当要把自己变成物
品售出才能换来想要的,是不是更显荒唐可笑?
《贩肤走卒》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近尾声时当协助杰佛瑞的索拉亚在得知山姆的居留证
早已过期即将被遣返回国时,她问著山姆“没去办新居留证?”,对方很有意思的回答“
当然没有”,她的表情十分有趣,这时的观众便可清楚看出人与艺术品间的对待差别,山
姆不去延长居留证当然是为了达到遣返回国的目的,他想以人的样子回到故乡,而非是件
艺术品到故乡展出,不过看在索拉亚的眼里就不是这样了,她表情是不解然后带点不满的
可惜,却不是因为山姆(人)要被遣返了,反而是要失去山姆(艺术品)的可惜,连离开
法院她都不死心的要帮山姆去处理居留证手续,怎样就是不想让他走,这与在开始她讥讽
山姆是来艺术展览骗吃骗喝的模样与态度判若两人,正是因为在她眼里山姆早已不是肮脏
的难民,而是昂贵到都要用手套小心翼翼抬着的艺术精品,这样的议题内容在看到这样的
转变后更让人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