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贴文版:https://bit.ly/3e6pR6F
※ 本文有雷、有提到结局喔
※ 【前言】
我喜欢《听见歌 再唱》。企划来论,是部出色聪明的作品,罕见在国片市场打到家庭客。
以下主要谈背景、剧情、演员、观众群等面向。并非全然正评、恶意负评。
※▍创作背景
《听见歌 再唱》在宣传文案主打筹备12年,这很“取巧”,并非谎话;而是拉抬声量的
话术。为何要从12年计算?起因导演杨智麟至 2007 年担任志工导演,随行赴泰国拍摄
Bukut Tasvaluan(马彼得)校长领军的东埔国小合唱团,目的是借由纪录片去promo将成
立的原声音乐学校的募款筹资。
这次泰国纪实因导演兼任合唱团经理无瑕拍摄,以至于大失败;却获得契机,他在后续唱
片录制拍摄花絮时,摄制出纪录片《唱歌吧》,让台湾大众在金穗奖、公益放映、讲座放
映看到这群原民小朋友。这部代表性的纪录片,几乎是《听见歌 再唱》的原型。
紧接着拍摄合唱团训练至比赛的《不只唱歌吧》。这之后导演赴中国发展,拍摄商业广告
、短片,中间虽然有部分有讨论、剧本创作,但《听见歌 再唱》(原名《听见歌在唱》)
大致是2014年才正式启动。
因此我认为主打 12 年是唬人话术。不过,咱们台湾人就是容易被感动,看到人家努力这
么久,就是会“哇~好厉害~”,以至沦为行销、提案惯用手法。
不买单 12 年数字是一回事,但我不认同有论者批评导演的汉人身份。导演2007在泰国做
牛做马当经理,后续十多年每趟近三小时车程去拍摄 Bukut Tasvaluan 校长与小朋友,
他做的远比得到的声量、酬劳还多,不该“他是汉人,不是原住民”被断然抹灭。
另一方面《听见歌 再唱》并非丑化或强化原住民唱歌之形象。
倘若你认真去了解原声,会知道 Bukut Tasvaluan 筹组合唱团有两大要求:
一来是要写功课、二来准时练唱,并安排小朋友学习母语与团体生活。
真实合唱团更不会像电影急就章赶着去比赛,所有合唱团都是第二年才去比赛,因为校长
不希望学生是被比赛逼着练歌。以及不若电影一开始选择《知足》,校长每次自选曲坚持
都要唱布农族歌。这些背景也许因为电影编排稀释或变更,但不应该去质疑背后理念。
以企划故事提案来论,经历是杨智麟的武器。符合当今风潮追求的“正确”与“感动”,
又是导演亲眼见亲耳闻,在台湾“创作故事都要跟创作者本身有关”的“陋习”下
(尤其是创投提案界),这种耗费时间、心力与被摄者长期相处的羁绊,往往都叫未经历
者(观众)佩服。不也难怪《唱歌吧》获金穗首奖、《听见歌 再唱》获长片辅导金1380万
元新台币。
尽管我认为杨智麟单就导演一职,场面调度、演员导戏、作品剪辑等等技术来论,远不及
台湾多数电影导演,但他用“真”、“诚恳”去补足。也难怪无论Bukut Tasvaluan或台
湾原声教育协会皆信任他,认定其是拍摄剧情版的唯一人选。
※▍剧情架构:典型音乐电影公式
《听见歌 再唱》的叙事类型在欧美挺常见,相似电影作品有《修女也疯狂》
(Sister Act, 1992) 、《摇滚教室》(School of Rock, 2003)、《放牛班的春天》
(The Choir, 2004)、《歌喉赞》(Pitch Perfect, 2012)等等,影集最有名则是
《欢乐合唱团》(Glee, 2019),剧情走向不乏一群初心者、乌合之众,齐心合作面对挑
战,结尾作出完美表演。在音乐教育盛行的欧美环境,这类型占据一席市场。台湾最负盛
名属永远的票房冠军《海角七号》(2008)。近年亦作品试图挑战,如《你的情歌》
(2020),无奈成绩普普。
依《修女也疯狂》检视《听见歌 再唱》确实吻合。《修》片剧情开场是琥碧戈珀饰演的
假修女闯入教会,《听见歌》则是黄韵芬(陈嘉桦饰)登场,皆为A人物于陌生B环境登场
。中段《修》片是假修女训练众修女唱歌、克服种种挑战终于成功,《听见歌》则是黄韵
芬与方雅各(马志翔饰)合作下训练原民小朋友演唱天籁。结尾则是最大挑战后的完美演
唱,《修》片众人拯救被绑票的假修女、《听见歌》则是克服土石流阻碍。
依此观之,《听见歌 再唱》确实借镜好莱坞经典电影三幕剧公式。
融和至台湾血肉,成功创作出在地化共鸣,果真票房开花结果。
※ ▍演员:相辅相成
单就男女主角来论我认为《听见歌 再唱》选得漂亮。
男主角方雅各部分,马志翔的原住民身份与体态,就演技部分确为首选,成功演绎中众人
想像中直男体育老师,无论是军事化口令或是直男热衷的自以为幽默语气,这部分马志翔
内化吸收并且转化,在轻喜剧基底故事下是成立的。
反观陈嘉桦饰演的黄韵芬,我直摇头。
或许既往有太多主持、电视剧或笑闹喜剧经验,以至于她全片镜头表演的情绪太综艺感,
与所有人在不同频率,格格不入。另外,不确定是 Ella 太天生丽质或形象要求,从头到
尾妆容都完美到不行。这到底是要凸显她都市人的刻板印象,或是合约规定不能太素颜,
我不明白,但在故事里不合理。其他不合时宜的演技更别说,无论是飞鼠肠或结尾怪手段
落,说起来只有“尴尬”。
不过我肯认选择Ella陈嘉桦担任女主角。
一来 Ella 知名度高,是全片最红的演艺明星远高过马智翔与导演,以行销来论她自带新
闻版面、宣传效益、报稿亦容易吸引娱乐线记者撰文报导,能让一般社会大众接触、认识
到这部电影。更遑论她的热血与好人缘,带动多少演艺明星发文或互动支持电影。
二来是Ella的形象与《听见歌 再唱》契合,她的真诚足以弥补总总缺点。
从失言事件来看,Ella快速且诚恳的道歉,更是近年台湾炎上公关战的顶标模范,以她的
高度愿意放下脸低头认错,佩服再佩服。(台湾政治人物请多学学)
这些优点以“商业电影”为前提来讨论,皆是利大于弊。
综合来说,马志翔的演技与身份、陈嘉桦的形象与名气,
彼此相互结合,创造《听见歌 再唱》的成功。
※ ▍观众组成:家庭客
《听见歌 再唱》真的很猛。我是上映第二周时进戏院购票观赏,第一时间今日秀泰仅剩
零星座位,我只好跑到京站威秀。京站威秀同样卖到剩第一排!
我进场时就看到约十组的家庭客。
家庭客一直电影业者最想赚的钱,儿童加父母一次就至少三张门票起跳,直接完封情侣约
会或是单独客。儿童又坐不住,喜欢在戏院买饮料与爆米花,消费额再赚一波。
家庭客通常都是动画片,如迪士尼、皮克斯主攻的客群,却是国片市场很难打到的客群。
以台湾国片票房前十名来论,很少儿童会热爱的片,顶多《海角七号》、《阵头》、《总
铺师》擦到一点边,却也不是专for儿童。
我建议批评者可以特别去电影院观察儿童反应。
他们确实万分雀跃,无论是开场泼尿笑到捧腹,或是投入电影时剧情转头问父母为什么。
老实说,我好久没在台湾电影看这么多低年龄观众,能拍摄出一部低年龄观众喜爱,且父
母愿意购票进场的电影。《听见歌 再唱》值得称赞。
家庭客为主体的观众结构亦可以票房观察。
以 4/26 礼拜一全台单日票房举例,《听见歌 再唱》是162.7 万,较礼拜天跌幅 77.8%,
《名侦探柯南》,较礼拜天跌幅 84.0%,反观奥斯卡得奖片《父亲》跌幅 41.0%、《游牧
人生》则逆势涨 64.9%。前两部都是家庭客为主的电影,显示周末假日家庭出游才会进场
;反观后者以文青、艺术电影观众为主体,不受限周末才揪团看片。
这样都证明《听见歌 再唱》命中家庭客。
台湾电影并非缺乏儿童为主体的电影,如《太阳的孩子》(2015)、《只要我长大》
(2016)、《只有大海知道》(2018)皆为原住民儿童主题的电影,却不若《听见歌 再唱》
票房大卖,无非是《听见歌》向商业靠拢,简化复杂的社会议题、加入大量励志与搞笑段
落方便观众入口。因此票房口碑才会相对突出。
※ ▍缺点:艺术性与社会目的
我并非《听见歌 再唱》脑粉,仍希望客观评析《听见歌 再唱》,以下的是丑话。
《听见歌 再唱》简单而言,太过简化所有议题,前述《太阳的孩子》、《只要我长大》
、《只有大海知道》三部电影,皆有强化的议题性与社会议题;
然而在《听见歌》则擦边带过流浪教师、偏乡资源、隔代教养、原民生活情况等议题,
没有进一步申论。
以商业来说是必要的,基本上台湾观众看电影无脑直观、以娱乐性为最主要目的。去比较
多数卖座电影,就知道“简单”是王道。
尽管杨智麟与 Bukut Tasvaluan 交流十多年熟稔原民文化,但《听见歌 再唱》仍存在汉
人意识,例如点名选择汉名而非族名、亦或考量国语歌才能牵动多数观众感动,选择五月
天《知足》作为宣传主打与前期比赛歌曲。(明明可以选择原民歌手的国语歌)这部分是
在预告亦被强调的,这都可以见识到为了创造共感与多数(汉人)观众认可,《听见歌
再唱》做出取舍,没有坚守住完整的原民元素。
再来是方雅各一角的绝对正确。方雅各原型即为 Bukut Tasvaluan(马彼得)校长,
考量到连结本人形象,这角色完美没有任何人性缺陷,仅止过度热血、不懂五线谱而已。
以剧本学来论,主角不能够太完美,本片却完美到刻意。常见剧情发展来论,方雅各与黄
韵芬两角通常会有些微爱情元素火花,例如《志气》,《听见歌》却刻意坚守。
不知道是原型人物坚持或宗教背景使然,纯同事情感下,以致于满多段对手戏颇尴尬。例
如结尾怪手戏,都以为黄韵芬要告白了结果却是...。这部分去对照《修女也疯狂》、
《欢乐合唱团》或是《海角七号》去对照,看得出本片刻意回避。
究竟电影到底该没有艺术性与社会目的,或仅为“商品”只求观众进场买单,
这或许是可以深思。
※ ▍结语
综观来说,《听见歌 再唱》以企划性来说是台湾电影良作,罕见吸引到家庭客。
不也难怪上映三周票房突破5000万,吸引许多企业与学校包场支持。
在笑与感动之后,看到这些议题,我们或许要思考更多,
而不是只留在“懂得笑就不会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