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生为女人 I Am Woman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12-25 00:52:52
本周新上映电影中,有澳洲音乐传记片《生为女人》I Am Woman,片名取自第二波女权运动奉为国歌的怀旧金曲 "I Am Woman" ,电影本身即是创作者兼原唱者 Helen Reddy的传记故事。不知多少版友听过她的歌?我个人看完片觉得过去有印象的大概两三首而已,不过整个 1970s夜总会大乐队的名伶风情有出来、1960s 开始的嬉皮与反文化运动也有出来、1980s 第二波女权大集结的历史时刻也有出来!这电影既有满满复古金曲飨宴、又有女权运动与女性觉醒,我个人虽然非常享受、但也可以预料不是本版主流会喜欢的题材... 还请参考自己兴趣选择欣赏。
https://fr.web.img4.acsta.net/pictures/20/10/09/10/15/4169027.jpg
此片导演是澳籍韩裔的慕云珠,这是她第一部剧情长片,不过其实她 1991 就开始拍片是个资深影人了,只是过去都拍纪录片累积了不少乐人题材与社运题材的经验,在《身为女人》这部剧情片可以派上用场驾轻就熟。也还真的,她的纪录片老手与剧情片生手之特色多少都显现在本片细节中:一开场,主角 Helen Reddy的青涩闯荡与角色铺陈期,很多对戏纯“介绍角色”草草带过的工具性格很明显;不过只要到音乐现场与社运现场,拍摄剪接与演出就处处有感如身历其境;而到后来,Helen 的音乐人生与女性意识逐渐强烈起来时,那对戏歌唱对主题的呼应就愈发清楚了。
这个女歌手 Helen Reddy在美国 1970s流行歌坛赫赫有名,而她对澳洲人来说更是个攻占美国流行乐坛的“澳洲之光”!本片从 1966 年演到 1989 年、从她 24 岁刚到美国演到她 48 岁付出登台为女权运动献唱;不过饰演她的澳洲女星,竟是开拍时才 23 岁的 Tilda Cobham-Hervey,部分台湾观众应该在去年怪片《深夜加油站遇见抓狂衰事》看过她演个叛逆暴走的丑小鸭,谁知今年竟摇身一变成为风华绝代女歌手!本片也许在“乐人乐思”与“女权申论”方面都有点差强人意,但只要有她的演出尤其是站上舞台时,就深深引人认同而关心,愿意为她津津有味地看到底!
https://pbs.twimg.com/media/Egd0EMNXcAAyqih.jpg
总之看演员演出、看复古风情、看音乐摄影、以及听澳洲女歌手 Chelsea Cullen 献声的经典新诠,就已是琳琅满目的视听飨宴!在娱乐性上已值得我给个 [好雷] 。然而,在娱乐飨宴之外,此片有许多层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首先,Tilda Cobham-Hervey 的演出虽然横跨 24 年由少到老层次丰富而迷人、令我看片当下都很陶醉,但等看完片回家找 Helen Reddy本尊的演唱录影出来看看时,就会发现演员的诠释和本尊有极大差异。那也不只是演得像不像,而是身为歌手撼动人心的气质:Helen Reddy 是强壮有力引领人心的,但本片演来较典雅温柔、甚至有点楚楚可怜。
这“楚楚可怜”,我想就是此片仅止“好看”而难称“精彩”的罩门了:首先演出上,演员演得太温柔婉约,唱起女权歌曲有点不太振奋有力;其次故事上,本片安排 Helen Reddy这角色面对她的各种人生挑战时,比较没有真正需要她煎熬挣扎的难关、没有需要她痛下决心的抉择、也没有她需要冒险承担的豪赌、反而她的人生还更像是为外部因素所牵动着。这首先体现在她“身为歌手”这件事:照本片的世界观,她一来到美国就是实力顶天的,只是一开始都因“性别玻璃天花板”处处碰壁找不到机会,还是后来在乐评友人的鼓励与经纪男友的支持下,才打开破口一鸣惊人。
https://pbs.twimg.com/media/Ei1lTtPUYAAkSwl.jpg
本片就聚焦在她与这两个重要人物的关系上。首先乐评人闺蜜Lilian Roxon,早在 1969 就著有《Lillian Roxon 的摇滚百科》,在那乐坛仍一窝蜂追着披头四等男孩团体的时代可是创新之举!也正是她引领 Helen Reddy开启了女性意识、察觉了生活中各种两性不平等窠臼、因而慢慢让自己歌路朝向创作歌手聚焦女性赋权。本片给 Lilian 这角色一方面是主角闺蜜、是她的事业与感情支持,另一方面既是她的女权启蒙导师、也是和她陷入女权极端死胡同的对头。照本片,两人闯荡期是女性战友,但成名后竟剑拔弩张,女权笔剑竟也会流于尖酸苛薄甚至互相攻讦?值得警惕。
第二位,Helen Reddy 的经纪人丈夫 Jeff Wald,由“快银”Evan Peters 饰演,这角色有意思多了,看来在这女权电影中女生比较样板地圣洁、男生反而充满争议更立体有戏!这 Jeff 从与 Helen相识起就陷入矛盾:一方面他倾慕 Helen也欣赏她才华、更为她被压抑而感不平、因此一往无前支持她奠定事业;但另一方面,他负责 business part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常需要与男性业界妥协、常要回头劝妻子暂时委屈点、甚至一度压力太大把老婆当煮饭婆;而当 Helen成功成为大明星可以养他时,他虽然人后为妻子开心、但人前只要被男性业界激一句“吃软饭”就瞬间爆气!
https://brieftak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IAW-29.jpg
此片中 Helen Reddy只有自己的女性觉醒小体验与小抗争,背景则有许多新闻画面描绘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这些运动是有把她的金曲 "I Am Woman" 援用为社运歌曲,但她本身倒是一直没有参与这社运、而只是经营自己歌唱事业与家庭而已。当然,她在被压抑而无法出头时是有许多愤懑、愤懑慢慢化作力量谱曲写歌,而等歌大红令她成为 1970s首席天后功成名就后、她在各种演出与各种访问中的“女权宣言”话匣子就打开滔滔不绝了... 这一切女性受到压抑值得伸张的叙事,本片谈的我们大体都已熟知并没什么新意,倒是这些女权宣言如何刺痛丈夫 Jeff 才真有点意思。
此片的各种女权运动画面中,一方面以当今眼光看来很 "SJW"地放入了黑人与跨性别族群,但另一方面也不吝好好拍摄男性参与的身影,说实话 Helen的经纪人老公 Jeff 正是最支持她的那个人!只是也许 Jeff 也代言了男性在女权改革当中的苦处:男人知道男性社会的残酷逻辑、往往未能如女人般激进争取而多诉诸渐进折衷、很容易就里外不是人被视为反改革;而就算改革成功后,就算得到伸张的女性并没有与他为敌,但整个社会又很惯常地喜欢性别二分把人归类,因此身处家庭私领域的男人即使能欣见女人发光、他的社会身体仍无法脱离两性阵营的凝视,而陷入焦虑。
https://pbs.twimg.com/media/EDqHEdaU4AAEKHZ.jpg
很快地,本片歌曲一首接一首、Tilda Cobham-Hervey 舞台演出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靠歌舞表演就度过了 1966 1969 1972 1978 1982 等好多年头、眼看 Helen事业起了又落了、与丈夫从携手到隔阂重归默契又再分裂了... 照本片勾勒的成长曲线看来,这 24 年的点点滴滴都只是 Helen品味自己家户内的性别挣扎而已、甚至这挣扎到最后令丈夫陷入焦虑濒临崩溃甚至成为毒虫还败光家产... 难道,自己期待两性携手共荣的女权奋斗一生下来终成一场空?本片疗愈的结尾,是长大投身女权运动的女儿来邀中年落寞的妈妈亲身站上运动第一线、为 1989 华盛顿大集会唱首歌:
原来 Helen只是一个个别的女性、在个别的人生挣扎中挫折失败落寞了,但是“德不孤必有邻”、尤其她自己的创作与歌声感动了多少人、还要今天亲眼看见才知道!本片就这样在非常励志振奋的“华府大合唱”中热闹结束了,这部片拍来真的是要唱出什么“女权之声”改变社会吗?看来并没有,甚至片末字幕也告诉我们这历经十多年的第二波女权运动最终还是没有争取到所要争取的改革... 但本片显然仍是个个人成长故事:你一个人的奋斗可能有起有落、甚至最终可能以人生失败收场、但你只要知道有许多人和你共同面对这一切、而连结起大家的“共同”就靠你的音乐!
https://pbs.twimg.com/media/EiYiC4mX0AIZTMe.jpg
本片是个女权片,毕竟片名与金曲就是女权经典歌曲,背景是 1960s-1980s代代相传奋战好久的女权运动、故事主轴则是主角个人渴望两性共荣的平权奋斗,不过说穿了它谈的女权都是老生常谈、反倒在女权下看见男性夹心饼干的处境才是真课题,它所选的许多金曲如 "I Am Woman",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 "Love Song for Jeffrey" 一首首都关心着她所好奇的男性!本片往回半个世纪谈 Helen Reddy初出道时面对的“男孩团体才当道、女孩也想听他们、没人想听女生唱”之处境,放在今日别的领域是否也似曾相识呢?推荐看看此片、享受歌曲、想想两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58dxvkG9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