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派特森》的孪生子问题

楼主: walkboat (我与我)   2020-12-14 07:02:43
“I would say poetry is language charged with emotion. It is words,
rhythmically organized . . . A poem is a complete little universe.* It exists
separately.** Any poem that has any worth expresses the whole life of the
poet. It gives a view of what the poet is.***”(William Carlos Williams)
* indexically iconical cosmogony
** ewige Wiederkunft
*** 重叠的孪生子
~~~~~~~~~~~~~~~~~~~~~~~~~~~~~~~~~~~~~~~~~~~~~~~~~~~
《派特森》是少数涉及诗人且展现(而非单纯引用)诗如何发生的剧情片。想起帕穆克的
小说《雪》,以侧写(不实际存在的)作品深层结构的方式,让诗片面地在场而回避这个
难题;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但终究距离“诗是介入”、“是观察的形式与观察本身
的一致”、“是活动的身体”之类的论断有一段差距。
 
差距:即使是霍格里耶的《窥视者》,心灵源源不绝所产出对于观察的报导,仍然得在纸
页上或先或后地错落于对手部或对眼睛的操作指令;因为媒介的性质,一个种种事物与一
具身体像两个星系带着自身的恒星与行星真正交叉而过(据说这是我们的太阳系可预见的
未来)而喧哗的互文性空间,在那时仍只是种想像。然而声音必须确实地重叠或共同停顿
,才能在某个当下之内在两人的交谈里偶然地听见第三个人的声音。
 
差距:安静地坐在长凳上凝视着你的一对双胞胎、虽交谈,但被后视镜剥去声音,凝视著
你的一对双胞胎。这些经由媒介技巧性地限制对它们的观察时间,而被展示为一致的一对
相邻事物——莱布尼兹相信,在宇宙中没有一致的物件,因为每个物件都是一种时空中的
广延,而广延意味着从自己之内排斥不是自身的东西:拓展、排除异物、在自身的位置上
拒绝其他事物可能的重叠。但如今镜头从一周七天的时空网络中拣出一对又一对一致的事
物——因为媒介,不得不具有空间上的微小差距,而且或许也带着来到世界的先后次序所
标记的时间差异(“我学到有三个维度……第四个维度……”),然后是诗的声音进入画
面,而这个在每个单一句子里进行细致断句的声音带来那个人,诉说著事物并与事物所在
的位置重叠(“然后有人说,第五第六个维度……”)。
 
当韦伯在论述中并置日常化(routinization)与理性化(rationalization),以为这个
日常即理性、理性即日常的世界是他之后的世代将要定居的空间;而实际生活在这个日常
(routine)中的我们所经验到的,是一种仍然在事物之内传递的征兆;宛如互相传染,
却不是疾病——当公共汽车故障时,在场的孩童问道:“它会不会爆炸为火球?”回到家后,
伴侣问:“像火球一样爆炸?”到了酒吧,吧台师又重复道:“没有像火球一样爆炸?”
没有爆炸的火球,言说中出场的三胞胎;仿佛传染病,这个处于事物内里的传染源浮上表
面。诉说是种拾回,当事物仍在手中时,诉说已从事物里拾回事物;而且因为它是以一种
作品的方式被诉说,被拾回的事物便在一种指向性的拟似(indexical icon)中,放入了
指向这个宇宙的拟似生成(indexically iconical cosmogony)图示之内——一场小型的
永劫回归,在这场旅行的回忆里并列相等的事物;我记得,而且我一次又一次抵达——如
同那些被观察为石头,在水中一一向内封闭的事物,不论经历几次生成,仍然一一都是石
头。这是不论快乐或忧伤,当宇宙依照相同的初始条件而再次生下你;当你居然记得这场
旅行,于是知道不论这是游戏或戏剧或思想里的实验,意义与目的都可以是独立的项目,
一如独立于这些项目的独立的你,脱身而出,再一次厕身于这些项目之间,打开它们——
从事物中取出事物,重叠的孪生子,诗,William Carlos Williams 一次又一次给出的,
事物的事物性(thingness of thing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