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麦娜丝雷
“有大佛普拉斯雷!”
原文连结 https://reurl.cc/r8qLMZ
以下为影评原文
————————————
“梦想”是个甜蜜又苦涩的字眼。当我们战战兢兢地驶在人生的弯道时,“梦想”就像安
全气囊,在我们不慎撞向路障的当下,多少达到基本的缓冲作用,减缓我们所受的伤害或
痛苦。但随着年岁增长,“梦想”与“妄想”的分际似乎越来越模糊,直到梦醒时分,我
们才猛然醒悟,或许自己总在同一处弯道翻车,只是因为“梦想”承担了我们的疼痛,才
让我们得以继续投入徒劳无功的尝试。“梦想家”这个称呼也逐渐从憧憬变成自嘲。
细数台湾的电影导演,《大佛普拉斯》与《同学麦娜丝》的编导黄信尧可能是对“梦想家
”态度最苛刻的创作者。两部作品皆有励志故事般的起手式,结局却可说是不忍卒睹。《
大佛普拉斯》甚至有种消极的避祸哲学,暗示与其寻求翻身之道,倒不如趴在泥泞浮沈度
日。而片中梦想一步登天的若干人马,都在片尾灰飞烟灭。即使是毫无奢求,仅能借由雇
主的行车记录器想像纸醉金迷的主角,也在观众始料未及的情况下,无声无息地下台一鞠
躬。
《大佛普拉斯》的梦想遥不可及,却也因为没有期待,反而少了失落感。但下一部《同学
麦娜丝》给了我们更踏实的梦想,从前作的“一步登天”变成“只差一步就登天”,因此
期待落空也相对的更令人痛苦。
施名帅饰演的民代候选人吴铭添,其孜孜念念的选举口号“明天会更好”,是与他同一世
代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宣导标语,这句话浓缩了当时社会对梦想的乐观态度,却也隐含“不
许失败”的沉重枷锁,让他的姓名谐音“无明天”听起来格外讽刺。电影不但用这句话串
起吴铭添与高委员(陈以文 饰演)的冲突,更聪明地借用它的多重意涵,书写这群肩负
成功压力的社会中坚,在时限将至仍无法达阵得分的窘境下,那种困窘不堪的狼狈模样。
《同学麦娜丝》让主角们的人生有了色彩,也让他们更有逐梦的冲劲及行动力,但这不代
表努力必定有所回报。黄信尧延续《大佛普拉斯》的说书人口吻,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
聊斋志异》般的中年男性奇谭。吴铭添一开始的“电影梦想家”形象,不外乎是导演的自
我解嘲,但他的中年得志,反而注定与梦想绝缘的不归路。纳豆饰演的林冠陶(罐头)代
表压抑的性苦闷,与对回忆的执著;刘冠廷的角色“闭结”则带出全片超自然色彩最强烈
,也彻底体现命运无常的生命旅程。郑人硕饰演的陈典锋(电风)或许是最平凡无奇的人
物,但他耗尽心思,在条件勉强合格的前提下拼凑“成功人生”的过程,可说是令人心有
戚戚焉的生活经验。
这四位角色一部分源自黄信尧的友人,一部分融合中年族群的人生百态。由于导演将自己
当作取材对象之一,再也无法冷眼旁观世事的《同学麦娜丝》逐渐从剧情片切换至纪录片
视角,转眼间又从伪记录片变成后设电影,甚至在片尾演出一场与《闪亮的马鞍》(Blazi
ng Saddles) 或《圣杯传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不相上下的荒谬打斗
戏。而此片也比《大佛普拉斯》有更强烈的个人控诉。黄信尧或许对“明天会更好”的神
话嗤之以鼻,但他仍然疼惜梦想家们留下的血泪。即使每位角色的结局都不尽美好,然而
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都完成了逐梦的旅程。
吴铭添在政治的洗礼后,开始理解到自己在意的是成功的结局,而非方法或手段。那份是
否会完成的电影剧本,此刻已无关紧要。电风抢先朋友一步,努力成为符合社会期待的“
成功人士”,而他对未来仍徬徨不安,也卡在一个进退两难的交界点。闭结用一双巧手做
出自己的纸房子,以虚幻的方式完成置产的梦想。但在他短暂的人生里,却在人群中找到
真正的灵魂伴侣。
至于罐头追求初恋对象的离奇旅程,是全片处理最完整,也是情绪最饱满的环节,纳豆则
漂亮地抓住这个良机,交出接近满分的惊人表演。黄信尧并未点破罐头最后黯然退出的具
体原因,然而当我们看到他在归途中默默流泪的镜头时,的确能察觉眼泪背后堆叠的层层
心思,以及融合不舍、不甘心,却又终于如释重负的复杂情感。
黄信尧对梦想的态度是严厉的,但他并不吝惜给梦想家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而他在两部长
片作品里,也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梦想不一定是幸福的同义词。事实上,眼尖的观众可
能会发现,《同学麦娜丝》四位主角的性格,其实在《大佛普拉斯》都能找到对应的人物
。纵横两片的纳豆与陈以文,就像黄信尧精心安排的解码线索。而吴铭添的形象,则与戴
立忍在《大佛普拉斯》里饰演的黄启文相映成趣。至于他是否会重蹈后者玩火自焚的下场
,或许我们会在导演的下一部作品里找到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