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倾听,才有声音──记《无声》

楼主: watercolor (我们同样没有名字)   2020-10-18 08:34:35
倾听,才有声音──记《无声》
  这应该是很多人共同的经验:或许是告白,或许是控诉,或者是抗议;
可能为了说明真相,为了自我辩驳,为了呐喊诉求──总之,当你怀着勇气
或怒意,想传达讯息的时候,对方轻轻的几句话,或者仅仅是偏过头去,就
足以向你传递:好了,不用再说了。
  然后你可能就,没有声音了。
  “发声”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展现;能不能被听见,有时却事
涉了权力的存在与否。《无声》这部电影,改编自台南启聪学校性侵案,但
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你故事并非出于真人经验。或许,编剧与导演想要传达:
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而非“不幸的个别事件”,里面的主角张诚、姚贝
贝,王大军老师,乃至加害人小光,都是一个放大镜,让我们从局部看见结
构的存在。
~*-*~*-*~*-*~*-*~*-*~*-*~*-*~*-*~*-*~*-*~*-*~*-*~
  以下感想含有剧情,与《鸣鸟不飞》、《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部分对话,
建议观影后再读。
~*-*~*-*~*-*~*-*~*-*~*-*~*-*~*-*~*-*~*-*~*-*~*-*~
  “他们都是白痴。都很同情你。”
  电影的一开始,花了一个小时的笔谈还问不出真相,已经相信老人证言
和“眼见为凭”的警察,不得要领、也没有耐心问清楚来龙去脉,王大军老
师一来就弄清楚状况,知道惹火有声音的聋人只会为孩子带来麻烦,三言两
语就解决了问题。“比起(听不见的)警察,我更相信(努力倾听的)聋人。”
就已为整个事件做了第一个结构上的定调──能听的人更聋,因为倾听需要
耐心、时间,更要放下自己的成见甚至偏见。对受害人听而不闻就能“解决”
的问题,自然不用解决。
  警察对聋人的处境还有同情,因为真相如何还不关他们的事;但对于学
校内的老师来说,却是牵一发而动己身。当姚贝贝初次被性侵,“每次他们
欺负我,我都会大叫,但是他们听不见”的时候;当她鼓起勇气书写,并希
望老师能救她的时候,她得到的是“他们又没有欺负你”的否定,以及“你
有跟他们说你不喜欢吗”的质疑(多么熟悉啊,公正世界偏误:为什么受害
者是你?你不够抵抗,你不够大声,你不够用力让他们明白“你不要”──
为什么你要当受害者?一定是你有问题)。如果发出声音没有人听见,除了
吞下声音,告诉自己:“我们都是朋友”、“怕有人被捉,怕爷爷奶奶伤心”
来合理化“不能说(因为怎么努力也没有人听见)”的结果,告诉张诚“他
们只是在玩”、“你和他们一起欺负我就没事了”来劝他也“无声”之外,
“我至少还会憋气”和怀抱着对何仙姑的信仰,就能忘记忍痛时,呼吸的撕
扯吧,毕竟在学校时还被当一个人看待:她的手语有人听,她的画有人欣赏,
除了何仙姑之外会有人对她“温柔地笑”,她是“姚贝贝”,而不是“聋人”。
  置身其中久了,一如久待玻璃缸的鱼,自然被消泯了声音;直到转学生
张诚凭著一片单纯的真心,如同绿巨人般怀着“坏人就该被揍”的强大正义
感,在大雨中拉起仍想上校车的贝贝,请王大军老师帮忙。老师身份所拥有
的权力使校长不得不倾听他的意见,于是接二连三,竟勾出了至少127名
学生遭到性侵的事实,以及“贝贝应该转学”的争论──贝贝却不想离开,
毕竟“被搞大了肚子”的忧虑,远不如“从此成为没用的人”的恐惧,尤其
贝贝在入学之前,被不知如何教养的祖父母关在家里;而张诚的锲而不舍除
了对贝贝的倾心,更有的是“我常觉得我多余,认识贝贝,我觉得我是有用
的人,我可以保护她”的使命感,那是在听人的世界,光是被弄掉了助听器,
就有如被抛出水缸的无助;光是与听人沟通,就要承受怪责与不耐、甚至被
视为蠢人──完全不同的自我价值。比起“永远成为没用的人”,被性侵那
段时间的短暂痛苦就变得可以忍耐,毕竟“他们做这种事很讨厌,但他们平
常人很好”。
  然而问题没有解决,相濡以沫的鱼只要落单──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
差别,只是导演的温柔没有让张诚与贝贝彼此在现场目睹──为了保护贝贝,
张诚只能张开嘴和宝弟被迫“一起玩”;而在退休老师来到学校后,贝贝又
在厕所遭到性侵,“没事,下次我一定更小心”、“不可以跟别人说喔”、
“只要小光毕业,就不会有事了”,如果想待在学校里,到底还要多小心呢?
当潜在加害者无所不在的时候,潜在受害者再怎么小心也是徒劳,所以贝贝
去找了密医“一劳永逸”。如果说选择往往能看清楚自己的处境,无论是贝
贝决定动手术的坚定,张诚赶去阻止却被撞倒掉了助听器满地去找的惶急、
知道老师赶上了阻止(导演再一次的温柔)的无助,以及拿着铁锤去找加害
者的愤怒,都只是证明了他们的,别无选择。
  谁又能有选择?或许是那个集体性侵事件背后,那个比出“一起玩”、
“嘘”,自承“我从来没有动手”,整个旁观过程却殊无欢欣之意的暗影小
光,在被询问却回答“好玩”;当老师问他“你以前被学长他们欺负吗?”
时,扬起笑容回答“没有人敢对我动手”,却在退休老师回来的台下,当所
有同学举起双臂欢迎时瑟瑟发抖;在他伤害自己,老师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你到底在想什么”时,他拉了一下缠好的绷带,徒劳地掩饰自己的伤口,
别过头去;张诚愤怒地拿着铁锤想敲碎对方,却眼见他拿着刀子割裂自己。
“小光他很可怜”,当小光的朋友终于鼓起勇气拿出影片,终于遇到一个不
会叫他们“把影片删掉”的老师之后,“玩”的源头才炸开来──一个游戏
怎么玩,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人设计方法,制定规则──一个孩子怎么知
道使聋人失去行动力,在他们的头上盖上外套是最快最方便的方法?一个孩
子又如何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两个男孩在“一起玩”的同时受辱?
  即使拍了影片只被说把影片删掉,小光只能忍耐美术老师的性侵整整四
年,校长才终于逼“后台很硬”的翁老师退休。贝贝被性侵的痛苦是痛苦,
因为集体性侵她的也是孩子,只懂得在玩当中寻求快感,她只需忍痛,和担
心怀孕;但若加害者是有权势的大人,除了强迫施加欲望之外,还懂得施加
温情,甚至,在长期被性侵的过程里,不得不逼自己“欣然接受”才能抵抗
被剥夺自主权、被践踏自尊的羞辱,以及,升起了违反内心意愿的快感呢?
  在大军老师说出“你是不是不相信大人(但你可以相信我会倾听)”的
时候,小光终于以手语和破掉的表情自述:
  “我觉得很丢脸。”
  “我恨老师,毕业典礼看到老师,我有点开心。”
  “我不要喜欢他,我要恨他。”
  “前几天,翁老师有来医院看我,”
  在翻飞的洁白床单里,他一边哭,一边抓着衣服,才又比著:
  “我摸了老师。”
  “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变态?”
  “老师,像我这种人,值得活在世上吗?”
  在察觉小光受害的时候,我一直想到《鸣鸟不飞》里,小时候被继父性
侵,成长过程里必须反复以反话与“性爱成瘾”催眠自己的矢代:
  “我喜欢做爱,我喜欢跟男人做。”
  “要是不痛的话,我就没感觉啦。”
  我也想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被李老师性侵的思琪,这样告诉自己:
  “不只是他戳破我的童年,我也可以戳破自己的童年。不只是他要,我
也可以要。如果我先把自己丢弃了,那他就不能再丢弃一次。反正我们原来
就说爱老师,妳爱的人要对妳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页66)
  被性侵的孩子,在自弃的同时仍要求生,因为“人生不能重来的意思是
人只能一活,却可以常死。”(《房》页67)于是,矢代选择了喜欢做爱,
思琪选择爱上老师,而小光选择恨老师,然后指使同学们“玩”的时候,从
他们脸上的屈辱看见自己的屈辱,从他们身体的快感看见自己的快感,那么
自己就,不是变态,不是弱者,不会就这样破碎成一地,碎成最初的自己都
认不出的样子,碎成几乎死去却没有死去。
  可是周遭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也没有告诉他们该怎么,求救。“我们
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
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林奕含这样写:“在这个故事中父
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不只缺席,而且无视,
甚至歪曲:孩子可能不需要性,但是大人需要,总有大人需要,而他们不会
在乎孩子还小,孩子的懵懂和懂得的屈辱会为他们建立监牢,使加害者逍遥
法外。所以翁老师和窦老师,都说这是在玩;所以小光和宝弟不知道,内心
的屈辱痛苦和身体的性快感是可以同时存在,就像被搔痒的时候会笑,不代
表你真的开心;“嘴巴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是一枚子弹,该射进的是说出
任何类似话语的人嘴里,而非受害者的大脑。
  如果说聋人与听人之间世界的阻隔是第一个障碍,对性教育的隐晦不言
就是第二个障碍,这些障碍是听人设下的。在电影当中,或许姚贝贝的设定
是“在入学之前被爷爷奶奶关在家”,所以在被性侵之后,她知道自己受了
伤害,却没有女性被性侵时,常有的自我谴责──这里导演也是温柔的,只
从女校长的口中说出“你想让一个女孩一辈子背负被强暴的罪名吗?”让贝
贝还是个孩子,性侵她的也是孩子;但小光则是,男孩。自尊心是男孩从小
要被培养的,所以会“觉得丢脸”,女孩的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男孩的自
尊心是要让大家跟他一样。
  所以故事的最后,姚贝贝和张诚的大雨停了,被洗浴过的他们重获新生,
何仙姑引领他们重返人间,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受到伤害却还没被救助的
宝弟望着他们,拿着外套,阴恻地看着那个熟睡的、毫无防备的学弟。事情
结束了吗?没有,如果我们的性与性别平等教育进展不能再快一点,如果我
们都因为畏惧丑恶、麻烦与痛楚,继续选择听而不闻,春风吹起就会再生。
或许只有像大军老师那样,愿意倾听,愿意了解,愿意发声,让所有受伤的
人明白:被性侵不是你的错,有快感不是你的错,求助无门而采取的保护措
施,更不是你一个人的错。毕竟我们不知道何时会失去发声的力量,我们都
可能因病痛意外而成身心障碍,都可能被夺走声音,都有可能遭到侵犯──
只有发声与倾听成为常态,才不会因无声而成为集体的聋哑。
作者: faithforever (嗨嗨)   2020-10-18 09:04:00
推!看了好难过,讲不出话
作者: y35246357468 (小銀)   2020-10-18 10:27:00
推水大~
作者: fyspfyspfysp (风狼儿)   2020-10-18 15:10:00
推推推
作者: elapseregret (不知何往)   2020-10-19 10:28:00
推这篇 也谢谢你的温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