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千年一问》郑问创作之路 终于有最好问题

楼主: tecofilmlove (teco+film+love)   2020-10-08 20:02:55
《千年一问》: 在郑问漫长沉重的创作之路上,终于有人问了一个最好的问题
https://tinyurl.com/y3kaas3u 龙猫大王通信 @ 电影神搜
《千年一问》是一部关于漫画家郑问的人物传记纪录片,而从传记纪录片的角度,这部电
影确实达成了它的任务:从郑问幼时生活开始,他在两岸三地及日本度过的 58 年波澜一
生,全都展现在观众眼前。但是这部纪录片不只如此而已,简单说,这是一部会让郑问哭
出来的纪录片。
你认识郑问,却又对这位台湾漫画大师如此陌生,这绝对会是观赏《千年一问》时的第一
个感受。他并不只是《阿鼻剑》、《东周英雄传》与《刺客列传》等等经典漫画的作者而
已,他的创作者形象事实上比我们想像地更加复杂。
《千年一问》记录追求完美,事必躬亲的郑问
《千年一问》一方面以编年史的叙事角度,自他幼年趴在宫庙地上画门神、进入雕塑系、
进入中国时报、自主创作漫画作品、乃至扬威国际、赴日连载《深邃美丽的亚细亚–
MAGICAL SUPER ASIA》、再赴香港与玉皇朝集团合作《漫画大霹雳》、至中国参与游戏开
发、直到最后离世。
这部纪录片有着惊人的 135 分钟长度,不禁令人疑惑是否充水充数,但看完你才会理解
,135 分钟要讲完他的一生,几乎是不可能。
真的不可能,因为《千年一问》事实上已经删减了太多内容,你可以轻易发现,有些段落
其实是轻轻放下。据制片团队表示,这个长度已经是他们删减多次后的结果,代表还有许
多珍贵片段无法收录。
换个角度,如果一个人成神的定义,在于他做出的伟大功绩数量,那么《千年一问》的份
量,充分地证明了郑问的传奇定位。因为他不只是漫画家,事实上他什么都做了:他是报
刊主编、每天都要编出副刊版面;他是游戏总监,需要管理开发人力、同时自己还要产出
美术设计;他还参与一部始终没拍出来的《阿鼻剑》电影制作。这些多重身分全是他自己
揽下的经历,与此同时,高坐在大师与总监位子上的他,却偏偏喜欢下台撞钟当工友。
《千年一问》的成功之处,并不是成为一部纪实生平的郑问 wikipedia。导演想必感同身
受了郑问人格上的分裂之处,因此在《千年一问》里,深入剖析他永远以创作者自居的心
态。
郑问永远亲力亲为,他虽然有助手,但他仍然肩负了大多数的创作工作。而且为了真实,
他的创作过程繁杂又费工。另外他封闭、害羞又害怕为人带来麻烦的谨慎个性,加上极端
的完美主义,让他对于亲手创作的自豪与投入坚持,膨胀到无视于其他现实的一切事物。
甚至当他前往香港,与世上漫画生产效率最快速的香港“漫画工厂”玉皇朝集团合作,都
无法避免最终还是自己跳下来决定细节的悲剧──香港漫画家只要勾出线稿,其他上色、
描线与背景等工作自有其他人分工,这才赶得上快又多的香港漫画出版方式。但是很明显
地,《千年一问》里所有与郑问合作的相关人士,都觉得他对这样快速的生产线文化,有
着明眼人一看就知的“水土不服”心情。
不断自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作路
郑问自然不是好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但是他也未必是个享受创作的艺术家:他乐于创作,
但他每次创作都要挑战高峰、尝尽失望与挫折,然后只能痛并快乐着。
《千年一问》铺陈郑问的苦痛创作之路,除了他遍历各国的创作历史之外,还要强调他特
殊的创作方式:郑问急着想要跳脱拾人牙慧的窠臼,因此使用大量素材与另类方式创作前
所未有的漫画,不仅是使用毛笔、还严格禁止助手使用沾水笔,逼使整个团队理解毛笔大
剑无锋的自由风格;他还使用滚轮、塑胶袋与砂石等难以想像的工具,让他的画呈现出立
体的复杂美感。
《千年一问》另一个令人惊艳之处,在于使用这些没人用来作画的工具,重现了《始皇》
里秦始皇幼时登基图。当我们看到画面上把砂石撒在画作时,难免觉得譁众取宠,但当砂
石抹去,那种自然凹凸质感,让众臣朝拜的背景更显阴郁沉重。不禁赞叹郑问的巧思与执
行力,又同时难以想像,他是经历过多少尝试后,才能成就这么一幅气势磅礡的画作。
但这只是“一格”画,这是应该被放在漫画连载某一回里的某一格的一张画。郑问的完美
性格与向艺术挑战的勇气,透过《千年一问》的画面,沉重地压在我们的眼球上──连载
漫画家怎么可能细心为每一格设计特殊的风格?哪有作者会把每周连载当作数十张画作的
画展看待?
《千年一问》这些细细描绘郑问连载《东周英雄传》、《始皇》等等过程的片段,让我们
一边摇头、一边同等体会他在艺术与获利之间的挣扎与取舍。他真的太傻了,他承担的压
力无边无际,他的自我要求标准又如此严苛。年少时他为了怀才不遇而改名一字问,是为
了问天,但他这一生问得不只是天,问的是艺术、问的是感动、问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能回答的千年难题。
超前时代的经典漫画大师:郑问
很少台湾作者、或甚至是世界任一个地方的作者,能像郑问这样,经历过低迷的台湾漫画
产业、严谨的日本漫画产业、快速的香港漫画产业、最终是 2000 年代仍然有如自由荒野
的中国市场。他用过各种创作素材、甚至是电脑绘画软件;做过连载漫画、图像小说、报
纸副刊与网络游戏。
郑问尝试过大量的创作形式、创作环境与创作类型,经历过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这位纯
粹的创作者,理应能在这么多的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而《千年一问》成功
地传达了郑问漂泊四方的根本原因:永远找不到答案而永远郁郁寡欢的郑问,也许是超越
时代的存在。
他太早问了,而我们得花上数十年才能理解他的问题。
不提上述那些钜细靡遗的郑问生平,这部纪录片访问到了台港日中四地的漫画界重量级人
物,如果你没有预先知道有谁参与,那么当这些大腕出现在银幕上时,你绝对会听到观众
席中传来暗暗的惊呼声。爆个小雷,郑问早年常常被称人物设计是抄袭池上辽一──真的
很像,《战士黑豹》连效果线都像池上的手笔──而《千年一问》竟然跑去采访了池上辽
一。
对于热爱漫画的观众们来说,访问台港日中漫画巨匠的《千年一问》,足以称为是一个让
你综观 90 年代亚洲漫画史的难得机会。
此外,这部纪录片还有王希文制作、大提琴家范宗沛演奏的精致配乐;制作过《香蕉天堂
》、并因《寻找背海的人》而获得金马奖肯定的剪接师陈晓东等等优秀制作好手,《千年
一问》的影片质感与完成度是很高的。
也许是因为郑问的一生太过悲情,也许是导演兼编剧王婉柔太过投入,《千年一问》有些
明显叙情的动画桥段实在有些累赘,因为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个这么有故事的人,实在无须
更多煽情的手法拖着观众进入更深的情绪之中。观众已经可以在讲谈社前编辑栗原先生谈
起郑问离日时的眉宇间,看出万分惆怅,可以在郑问太太在郑问珠海住处翻阅那些故物时
,看出她对丈夫独自忍受孤独的心酸不忍。相较起来,这些后制动画虽然制作精美,在渲
染情感上的作用却相形廉价矫情了。
夸张地说,只要你曾经喜爱过漫画,你都应该看《千年一问》;如果你只认得郑问这个名
字、却不知道他做过了什么,不知道在那个回响着〈明天会更好〉歌声的年代,这个台湾
囝仔如何感动全世界,那你也绝对要看《千年一问》。
讽刺的是,我们不确定还有没有人能拍出更多的《千年一问》:阿推、麦人杰、萧言中、
敖幼祥、赖有贤、高永、杰利小子、游素兰等等台湾珍贵漫画家们,谁来为他们的创作千
年发出一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