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影评] 《智能社会》|谷歌、FB前工程师揭:毒品

楼主: pttmovielove (菲林万岁)   2020-09-22 08:02:00
※ [本文转录自 documentary 看板 #1VQJxZkV ]
Netflix纪录片《智能社会》|谷歌、FB前工程师揭:毒品和软件业有1个共通点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683
文・希米露
《智能社会:进退两难》(The Social Dilemma, 2020)是部让人看了会头皮发麻的纪录
片,它道出了社群媒体的10点残酷现实:
1. 影响凡人生活的巨大体系必定有害。
2. 在社交媒体的世界,文化的意义变成操弄;我们把欺瞒渗入所有行为的核心。
3. 如果你没花钱买商品,你就是商品。
4. 我们都是商品,我们的注意力就是贩售给广告商的商品。
5. 社交媒体不是等着你来用的工具;媒体都有目的,而且都有自成一格的机制以达成那
个目的。
6. 科技只要够先进,就会跟魔术一模一样。
7. 社交媒体愈挖愈深,要深入孩子们的脑干,要占据孩子的自我价值与认知。
8. 社交媒体就是毒品。
9. 全世界只有两种产业会把客户称为使用者,一个是毒品,一个是软件。
10. 这是新形态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并不存在,这个市场只以人类期货当成交易内容。
我们都听过“免费的最贵”,概念是“以为无须花钱,实则付出更多”,但我们多半是以
玩笑的心态面对;从未真实理解在免费的系统下,到底必须付出哪些牺牲或受到什么伤害

因为无知,我们面对方便的免费软件,毫无戒心,甚至盲目信赖。
但是,透过多位曾在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的创办者、领导
者和工程师,《智能社会》钜细靡遗分析使用免费软件背后的隐忧与危机,也层层拨开免
费软件公司的阴谋与目的。
想像一个画面:在一个巨型的空箱里,以透明压克力隔出一条一条宛若迷宫的走道,许多
小老鼠开心地在巨型空箱中奔跑,沿着透明压克力走道四处搜寻美味食物。
所有老鼠能看见彼此,以为彼此没有界线,也以为食物都是以自己的嗅觉找到;殊不知,
所有老鼠早已被压克力隔板区隔,食物并非自找,而是受到隔板的引导。
小老鼠们乐滋滋地认为,自己生活在充满自由的民主国度;事实上,牠们只是一群盲目无
知、且被人类所操纵的傻瓜傀儡。
这种荒谬的假自由情景,就是我们目前身处免费软件世界时,重度依赖又十足信任的可笑
窘境。
我们自以为是自主自由的使用者,搜寻到的内容都是客观的资讯,阅读到的友人消息也都
是随机排列。殊不知,Google 搜寻结果列出的每条讯息,都是精算过的设计;在脸书上
阅读到的每则文章,也都是刻意的算计。
在免费的世界,没有客观与随机,所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资讯,都是主观的设计与操控。
所有游荡于网络世界的我们,都是巨型空箱中的白老鼠,自以为正在自由地选择,事实上
却都漫游在不着痕迹的迷宫走道。
脸书、IG、Google 等等免费软件,从未把使用者当成客户,他们的客户是企业;这些
免费软件的服务对象,是出钱买广告的金主,从来都不是信仰自由的网络小白鼠。
于是,这个荒谬的场景会是:这些科技巨头与商家企业,都是站在巨箱外面的观察者,随
时观察老鼠行为、调整诱饵、也更改路径。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小老鼠以为牠们需要
这个或那个,让老鼠们以为自己的行为都是始于自由意志的理性活动,最后愿意按下付款
按键,并且刷卡结帐。
企业赚钱,巨头就赚钱,而我们全部都是资本主义网络下,受到操控的无知绵羊。
或者你会想说:“怎么可能,我们才没有被买走,每项行为真的都是始于自己的需求与喜
好!”
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相当正常。20世纪之前,能够交易的“商品”大多是实体可见的物体
;20世纪后我们已经习惯,无形服务也能当成交易的商品。但是在21世纪,交易的商品已
深入思想与意识,也就是人类脑中的一切。
这意思是说,我们都曾经听闻“个资被卖”,却始终不完全明白它的真实意义。
所谓贩售个资,并非他人想获得我们的电话号码,以便打电话来询问贷款;或需要我们的
地址,方便丢个广告宣传单到我们的信箱。个资被卖或被盗,有更严重的后果,远胜于失
去我们的电话、地址、或身分号码。
科技巨头积极热衷地收集我们的个资,而且还鼓励我们分享个人的喜好与行踪;因为他们
想获得的资讯,不仅是文字与数字,而在于每个人的意识活动层面。
个资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一个人的性格人品、思想意志、选择方向等等。一切所有我们大
脑内部的活动,都是科技巨头想获得的资讯。获得这些讯息之后,通过一连串数据化的计
算与换算,便能达到符合企业的需求,进入商业的运用。
当脑内的一切活动(也就是个人资讯),通通在网络上透明化,那些我们使用的免费软件
,就能随时将我们的活动与选择(也就是我们私以为的自由意志),偷偷导向企业已经收
买好的路径(也就是在小白鼠巨箱中由透明压克力板规划好的路线)。
如此,所有网络使用者,几乎都是网络巨头与企业商家的瓮中之鳖。
《智能社会》想告诉观众的是,免费使用肯定是场不公平的交易,使用者、软件公司与企
业三方,完全是站在不对等互惠的关系。使用者是全然盲目、且被操控的弱势,任由软件
巨头与企业双方垄断、操弄与剥削。
甚至,巨头与企业还能掌控政治风向与影响选举结果,以此收买候选人。
换句话说,当软件巨头在完全掌控使用者个资,并且没有任何法律管理的情况下,几乎是
为所欲为地任意摆布群众,成为“隐形地下政府”——此时,自主、自由、独立都只是幻
象;实像是,我们已逃不出网络巨头的五指山与企业的手掌心。
悲伤的是,在电视普及的时代,法律可以制定广告原则,限制儿童节目时间的广告内容;
但在网络时代,科技进步的速度,宛如光速般地超越法律能够限制的范围,当代儿童完全
暴露在不受保护与限制的广告内容之外,与美丑、肤色、身分、或垃圾食物等等相关广告
,都能肆无忌惮地充斥在儿童所能触及的网络之中。
再不订定法律管理网络、限制软件,21世纪的儿童们将会从很小的年纪、自大脑的深处,
彻底地被资本主义恶意掠夺,成为软件公司的俎上肉。
明知犬吠火车,这些曾经待在软件公司的觉醒者还是带着希望,制作《智能社会》以唤醒
众人:期待终有一日,人类能蚍蜉撼树,让势不可挡的网络资本霸权,受到法律的束缚与
众人的制约——如此,才能福利人类,维持和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