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永恒之美 Eternal Beauty (2018威尔斯片)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20-09-18 05:49:33
friDay 影音上这几天出了一部要付费的新片《永恒之美》Eternal Beauty,海报就是一张 Sally Hawkins的蓝衣大脸,我马上就乖乖拿兑换卷欣赏了。Sally Hawkins 在这个十年已过四十大关,过去如《无忧无虑》或《达格南制造》的平民女子励志戏路已不再,倒是慢慢转型演含辛茹苦同时聪慧乐观的妈妈,然后在《水底情深》后正式转型演中年边缘女子沧桑一生苦尽甘来的新戏路。勇夺大奖的《水底情深》如是、Netflix 已上架的《莫迪的彩色小屋》如是,这部新片《永恒之美》也类似。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Eternal_Beauty-704977911-large.jpg
这一回,Sally 演个旧译“精神分裂”今译“思觉失调”的 Schizophrenia患者,本片也有独特视觉美术设计去描摹她眼中的世界。在此先区分:这是“思觉失调”,不是“多重人格”,两者症状完全不同、电影视觉表现也大不同。多重人格的,譬如过去约翰库萨克主演的惊悚片《致命ID》就是象征表现、以不同角色来演出不同人格,或是像近年詹姆斯麦阿维演的《分裂》,则走写实风以同一个人靠演技展现不同面貌;但思觉失调的,他的症状是分不清楚现实与幻想,因此视觉表现有很多写实与幻象的切换与交叠,今年初的 Netflix片《爱马怪怪女》就走这路线。
这部《永恒之美》也走类似的路线,而且和《爱马怪怪女》一样谈子型“妄想型思觉失调”Paranoid schizophrenia,不但有采用很多现实与奇想、现在与回忆间舞台设计与视觉效果,而且还都有一个“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在她们脑中呓语着!这种呓语,往往被传统的正规世界视为“魔鬼的声音”、也被进步一点的正规世界视为“都是幻想”而“应吃药压抑”... 然而,就像《爱马乖乖女》一样,此片是站在患者这边的,站在他们角度去爬梳其忧郁,不屈从于这社会“正常”的规训摸头、也不屈服于医疗体制的禁锢压抑,而要在自己小世界里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圆满。
https://i1.fdbimg.pl/9r3dhe12/1500x1000_qfakk5.jpg
本片开场,就有医师在对主角 Jane 耳提面命“不要反抗忧郁症,而要与它做好朋友”,这句话说来很前卫好听,但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矫正机构的意思,是妳这一辈子乖乖按时吃药吧,把一切忧郁症导致思觉失调的“幻觉”全都压下来、别妄想对抗它而只要持续掩盖它、你自能成为“正常”人正常过一生。女主角身在威尔斯某郊区小镇连栋住宅社区的“正常”生活,就是这么死气沈沈。
这家庭,有爸妈与三个姐妹,除了身为老二的女主角 Jane 之外人人都“正常”:妈妈过著逢年过节等孩子来朝奉的正常生活、爸爸过著一语不发听妈妈话就好的正常生活、大姐 Alice过着相夫教子与世无争的正常生活、三妹 Nicola 过著靠装萌骗取救助金与靠美貌嫁不同年长男人赚饭票的正常生活... 本片这威尔斯家庭人人的“正常”、虽然有其戏剧化的夸张表现,但和整个现实英国大部分平民小镇的生活怎么这么似曾相识?真的还要这样“正常”下去吗?
于是这天,Jane做出改变:今天不再吃药了!虽然知道身为“妄想型思觉失调”不吃药就准备幻视幻听、她的墙壁准备说话准备开洞准备跑出大蜘蛛,她都豁出去了要停药试试看!结果果然,一停药马上出现各种幻觉,但也有些事情并不是幻觉;到底她停药有幻视幻听的“不正常”人生可不可靠,端看她能否做出分辨并自我驾驭。
https://i1.fdbimg.pl/hs3dhe12/1500x1000_qfakk5.jpg
第一关,她觉得她看见了一个惊人的“现实”:姐夫 Tony 竟然背着姊姊 Alice在外面偷吃、还在一辆鲜红色汽车里!她很快就去当抓耙仔通知姊姊、也很快就下战书警告姐夫。但可想而知,姐夫一定一口咬定“都妳幻觉、该吃药了”,姊姊身为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也是不愿相信只想眼不见为净。这件事在全片虽看似小事,却是 Jane 可不可靠以及能不能掌握幻想现实界线的指标,片末是要迎接判决的:我到底是迷惑于幻想?还是看见了真实?
第二关,很明显的幻听:生活中处处有电话响、家里墙上甚至有个红色电话响!过去药物压抑时其实就在响了只是都不去接,现在没吃药终于大胆接起来!电话背后,正如“妄想型思觉失调”患者常遇的幻听般,这幻听是要叫她去做些事情的,在此片则是声称给她点冒险考验、而且吃定她一定会乖乖听话。这任务,是背着姊姊偷偷去接外甥放学回家,果然一接就手忙脚乱出一堆问题,Sally Hawkins 在此发挥即使思觉失调也能聪明促狭东拉西扯塘塞装死的演技 XD
然而第二关这“幻听”背后成因很惊悚,与她二十多年前开始患病的少女时代创伤息息相关:原来当年,她曾经满怀欢欣地要嫁给未婚夫,但都已经到了礼堂了,才发现新郎落跑了,令妈妈一直喊著“给我们家蒙羞”、自己也对未婚夫哭哭啼啼眷恋不放,还抱着一支电话苦苦哀求“我爱你,回来罢,我只想一切回到从前”。回到从前的什么呢?“正常”吗?总之这未婚夫的声音化作了她的幻听、她对未婚夫的执恋化作了她对幻听的千依百顺言听计从。这也成为 Jane 的全片最大挑战:有没有能力向这幻听魅影说“不”?
https://i1.fdbimg.pl/nr3dhe12/1284x951_qfakk5.jpg
从这幻听,我们也看见 Jane 当年许多阴影,还远远不止是“在礼堂被抛弃”而已!这段年轻时代,由外型和 Sally Hawkins并不很像、但学 Sally的傻笑与脆弱学很像的威尔斯新星 Morfydd Clark饰演。年轻的 Jane 一被未婚夫“礼堂抛弃”后,妈妈想的第一个是家族蒙羞,姊姊虽关心她但在妈妈斥责的淫威下也不敢安慰她。于是放著 Jane 一人抱着电话独自消化濒临崩溃时,就这么安个症状罪名被精神病院悍然架走了!只听 Jane 哭天喊地苦苦哀求全家却当没听见。此片虽没明说时代,但制作设计充满 1950-60s 氛围,这里的“精神病院”可是五花大绑用电击疗法的!
年轻的回忆、包括年轻的阴影,本来对年长的 Jane 来说是长年用药压抑就可打包起来眼不见为净的一段过去,她自己对这过去不但认知不明也不再拥有话语权。在年长的 Jane 口中,“我以前是个模特儿”“我以前也很美”大家听了都敷衍笑笑不当一回事、她自己被人这样长期否定也不禁怀疑恐怕都是自己的幻想。但,本片还是有三不五时有旧文件、旧照片、以及好久不见的故人接二连三冒出来,随时暗示 Jane 说的这些自恋话语搞不好都是真的?倒是停药一阵子,墙上出现幻想小洞展现墙后另一个世界,Jane赫然发现墙另一边就是年轻的自己,乃不可自拔地回忆下去。
过去的家庭与母亲,年轻时代的三姐妹,其实恐怕一直是以极扭曲的型态在运作著亲子关系!Jane在礼堂被弃与被病院架走而家人都坐视,只是其一例,更早的另一例更加直白地残酷:其实挺漂亮也算有自信的 Jane 满心雀跃要参加选美、还精心自制了一套蓝色礼服准备上台大放异彩;谁知在台上,看着台下男性评审的眼光她一时缩了,强势的妈妈竟直接抛弃她、把选美位置连带蓝色礼服都换给了小妹 Nicola、大姐 Alice 要说公道话主持正义只被妈妈一巴掌堵起来!看来这家年长后许多问题,譬如妈妈超强势、爸爸全无声、姊姊离家不回、妹妹爱钻营,统统都其来有自!
https://i1.fdbimg.pl/wr3dhe12/1500x1000_qfakk5.jpg
而当下现实中的关键转折、以及 Jane 面临的强大考验,是个梦寐以求天外飞来的一段新恋情!这另类的梦中情人 Mike 由年近六十的 David Thewlis饰演,他其是 Jane 在诊所认识的,同为思觉失调的患者他却过著五彩缤纷挥洒自我的生活!他热情奔放、他大胆外向、他穿着青春有劲、他求爱单刀直入、他带着 Jane 过著此生未曾拥有的欢快岁月、他是音乐才子还号称组了个乐团、他甚至欣赏 Jane 的歌唱才华还计画邀 Jane 当乐团第二主唱、每每把 Jane 逗得乐不可支觉得这悲苦一生终于苦尽甘来!
也许当这“白马王子”初登场时,我们观众看着 Sally Hawkins那天真单纯傻气幸福的演技,都不禁为 Jane 这苦命角色感到欣慰、欣见她这得来不易的幸福。但我们很快也会发现,这位看似完美男人令 Jane 一头陷下去的 Mike ,搞不好是过去幽灵再次来临:听其言、观其行,这位 Mike 和 Jane 年轻时代的未婚夫一样,都是会甜言蜜语、会哄她开心、会令她耽溺、会给很多承诺、但承诺到最后都会跳票的渣男!说渣男也许太过,就说“不可靠男子”吧,问题恐怕还是在 Jane 自己怎么会乖乖“靠”上去,把一整颗本可独立自主的心就这样傻傻交给别人、令其控制一生。
果不其然,到电影末段果然好多事“似曾相识”地再次出现:妈妈还是一如往常不看好 Jane 的恋情与婚事、一如过去认为 Jane 这失败者一切都不值得、也一如过去把关心的大姐拒于门外而一手庇护钻营上爬的小妹;更残酷的,是属于 Jane 的美好幸福、再次在自己一时紧张忐忑天旋地转时、又被这钻营上爬的小妹 Nicola “取代”了一次,而那曾经信誓旦旦给予 Jane 承诺的良人、其实拆穿真面目一点都不可靠、不但轻易就可以把 Jane 抛弃掉、甚至抛弃后还要花言巧语绑 Jane 一生!年长的 Jane 再次崩溃被送病院后,那男子声音的幻听电话再次袭来,该怎么自处?
https://i1.fdbimg.pl/gt3dhe12/1500x1000_qfakk5.jpg
本片这段如魔鬼呓语的幻听、这段忠告失败的现实恋情,以一个家长保护弱小女儿的眼光来看都会觉得好凄惨、不如不曾发生过,妳看看早知就听妈妈和医生的话乖乖吃药别想太多、别去碰这些冒险徒然伤身伤心不也能过正常一生?的确,表面上看, Jane 自己断药后的这段旅程不论是幻想还是真实,她都放任自己失控一回而遍体鳞伤,多么不智呀?但对 Jane 来说,这些创伤的回忆一直存在自己心里、只是一直被医生用药压抑从来没面对;而此生还会继续遇到更多似曾相识的新困境,一味压抑过去创伤当没看见的 Jane 面对新困境反而毫无招架的能力、注定再次摔一跤。
于是,属于 Jane 这位“妄想型思觉失调”患者的终极之举,在本片就是“剪掉电话线”,终于以自己的力量痛定思痛向那过去幽灵说掰掰。这个过去幽灵,是 Jane 年轻时抛弃她的未婚夫;而这幽灵到今日,又化作真实的花言巧语情人 Mike 降临在面前。如果没有这场自行停药的“面对”,Jane恐怕得到新恋情后仍要落得遍体鳞伤;但有了这场“面对”爬梳了过去创伤、重审了今日处境、比较了今昔遗绪、也对照了幻想与真实... 一场属于“妄想型思觉失调”患者的自我整合,终于意志坚定地在这一剪中宣告完成。这是属于自我的治愈,而非医疗体制压抑出的“正常”。
这样谈“妄想型思觉失调”患者的自主、甚至与医疗体系对立谈,于专业伦理上合适吗?编导 Craig Roberts在访谈中有说明:本片 Jane 的幻听幻视之呈现、以及她自我驾驭的历程,都是取材他自己身边一位亲戚的经历、是有具体经验基础经过转化成为电影艺术的。也许精神医学界专业未必都会苟同此片的看法?此片倒也并不把 Jane 单人的经验给普遍化、也并没针对当代精神医学做出明确批判、而只是采复古设定勾勒了当年那“强势绑缚、电击疗法”早已被今日判为不当的古早作法。他要诉求的,不外是别强势压抑、别强行“正常”、而要回溯源头面对创伤学习自处。
https://i1.fdbimg.pl/vt3dhe12/1200x800_qfakk6.jpg
话说这位 Craig Roberts何方神圣?他年方 29 才第二次当编导拍剧情长片,不过相信许多观众对他并不陌生:他就是 2010 年威尔斯青春爱情电影《初恋潜水艇》Submarine 的小男主角!当年他和 Sally Hawkins是演母子的!回想起来,过了十年他长大自己当编导拍这部《永恒之美》,看得出来在大处小处处处都有致敬《初恋潜水艇》的影子,譬如:(1) 找了 Sally Hawkis 来演主角,(2) 也用很多类似《初》片的“幻想”镜头与视觉处理,(3) 也如《初》片采取红黄蓝绿等几个鲜明色调做服装场景,(4) 有帮亲人抓奸情节,(5) 有妈妈癌症情节,(6) 有小狗死亡心结。
当年《初恋潜水艇》就是威尔斯电影拍威尔斯小镇的少年“日常”与突破,这次《永恒之美》一样在威尔斯小镇拍摄威尔斯连栋住宅里苦闷人们的“正常”与出格,于是一句威尔斯谚语就成为关键句带出了关键意象、不只要提点主角 Jane 更要提点她的每一个家人:这句关键句是 "In my oils" 、威尔斯语原文是 "Yn ei hwyliau"本意指 "In my element",是要表达“如鱼得水、悠然自得”之意。本片开场,Jane看医生时就与医生谈到一幅名为 "In my oils" 的海边风景画,医生总说“乖乖吃药、励志喊话、就能像画中人一样过著如鱼得水的人生”,真是如此吗?
片末,头尾呼应,Jane停药一回闯荡一回又被抓进病院一回后,很快又回到了医生面前准备出院,说穿了这次迅速治愈也不是病院外部介入的功劳、而是她自己心理的内部化解。这一次再见医生,Jane的姿态已然独立自信完全不受体制的规训,这幅海边风景画中的人也换穿了 Jane 招牌的蓝衣、暗示著自我疗愈后的 Jane 已是那个“如鱼得水”之人;随后这幅画,又出现在每一个家人的身旁,画中人都仍不是他们的衣着形象,俨然暗示他们各自“正常”的生活其实一点也不如鱼得水、还有很多功夫要修。
https://i1.fdbimg.pl/qs3dhe12/1500x1000_qfakk5.jpg
更棒的是,全片第一个挑战“姐夫在偷吃”,尽管片中姐姐死不愿面对、姐夫也一口咬定是她的幻觉,但片末验证这都是真的!验证 Jane 即使身为患者有各种幻听幻觉、她仍能够自己分别真实与虚幻!会不会,这些“妄想型思觉失调者”其实自有其努力区分现实虚幻驾驭自我的可能,只是这社会总为了自己的眉角盘算而坚持不信她甚至污名她?这种剧情还真争议,我也不知妥不妥当,毕竟我身遭也没认识过思觉失调患者,他们通通都像本片的 Jane 一样其实可以建立自主只是长期受压抑吗?这我不知,只能跟着编导 Craig Roberts相信真有这样的人,而他要为他们发声。
片末最后一镜,出院的 Jane 要拍张美美的照片,被问到自己时“有人说是思觉失调、有人说是妄想性思觉失调,那你呢?”对方只回答“我是正常人”,她只笑笑“正常吗?那有点无聊”。诚哉斯言,本片虽然小尺度在关怀 Jane 这一个“不正常”的患者,但这幻想现实交错的冒险一遭后,倒只有 Jane 这“不正常人”走出了人生幽谷、其他“正常人”还日复一日过著复制昨日的正常生活、仍陷在忧郁循环中鬼打墙走不出来... 看着本片威尔斯连栋社区这庸碌景观、想想我们不陌生的整个英国各地郊区小镇,这随波逐流的“正常”真是人生正解吗?
本片虽有个清楚的诉求与故事主轴,但其实它的舞台切换、运镜分镜、跳跃剪接,都以 Jane 的小小脑袋为中心非常地意识流。看来,编导为了忠于他那患者亲戚的经验、多少牺牲了传统循序渐进的“正常”叙事结构,而把 Jane 的经历给片片断断随心所至自然呈现、有待观众跟着 Jane 一起把这些片段捡拾起来拼成个有意义的故事、犹如片中 Jane 一直在拼的那幅拼图般。理性切入不是那么容易入手,也许改成感性切入,跟着 Sally Hawkins一起哭笑玩闹、跟着编导的视觉手法大开眼界,反而能在琳瑯满目的视觉享受中自然而然建立理解吧?推荐有兴趣者上串流欣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Jg7KY8mR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