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inosei (全部都是爱的错)
2020-09-11 11:52:46※ 引述《vking223 (vking223)》之铭言
推viking223这篇,大致补充:
我认为其实多数影片是说教的,多数影片都还是以自我成长、或走入美好世界为重点
,端看编导功力和呈现方式。
日本作品的话,要看说教之外,是谁在说教。
通常是会安排一位英雄,这反映日本集团主义,但多少背后有个人英雄崇尚。
看看日剧:
派遣女王、房仲女王、派遣女医、极道鲜师...
很多女主角是高冷系女性,拥高职业能力,我不会说这种人设是反集团主义,
没那么夸张,却也是和实际日本社会风气形成反动。
性别上安排较社会压抑的女性当主角 + 个性上设定为高冷 + 能力超专业→
打造具备三重魅力的英雄(这边英雄不论性别)
编剧会安排这类英雄,拉拢观众支持后,以打脸反派那方,
制造高潮达到戏剧目的,抒发现实生活中日本人无法出的那口气。
这往往要靠说教去实践。
日本漫画动画也是说教,但会另有战斗元素,都是打完后说教比较多
顺利的话顺便收编恶役。
值得注意的是,我认为大家挖苦的不是说教,重点其实还是表现形式
老实说,广受乡民喜爱的古美门,很多集也是靠说教结尾,
(例如脍炙人口的化学工厂那集)
但王牌大律师说教内容比较新颖,是反直觉的,
较无那种“因为大家都是伙伴啊”的陈套句
加上堺的口气、演技浮夸又贱,确实颇有喜感和新意(尤其上映的那个年代更少此类型)
很多集的议题,也能引发社会思考,因此确实有一套。
古美门系列在我看来也是说教,只是站在不同角度和戏剧手法。
或许这也是一种“反说教”的说教?
: 民情使然,
: 日本生活就是要会阅读空气,
: 像这次武汉肺炎,
: 政府的政策还是人民自肃(自律)为主,
: 日本都尽量少推动强制性
: (ex中共暴打百姓,把门钉死,大量封锁消息)
: 或像
: 台湾部分措施,金额重罚的方式,
这部分除了民风,不能不看三国的法政风格,中日台三国各有不同因素。
日本到二、三月都还在纠结是否针对卫生纸物资适用《生活关联物资紧急处置法》
加上各自治体的自肃,不像台湾快速适用传染病防治法,一月就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
挥心心(这之前12/31台湾就对武汉来台班机检疫,才能在一月中零个案时就指定为
法定传染病。感谢罗一钧和庄银清两位医师的情蒐)
中共不是民主国家,更别说了,又一党独裁,钉门其实这两个月在新疆都还有,
还逼吃中药。也别说防疫强制,五、六月时,海龟回到中国,网络上抱怨防疫旅馆安排都
被强制删文删帖,因不能有“负能量”。在中国,这种言论自由都是被强制规定的
: 维持防疫卫生秩序,
: 同样在亚洲,
: 日本人为啥会长成这样?
: 这可能是源自于,
: 因为二战后的民风反思,
: 以前打仗被政府强制征兵,
: 强制搜刮民财,钢铁,生产,
: 强迫支援配合鹰派军国主义者打仗
: (但小百姓+农民有些根本不想打,
: 就像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
: 没人想打仗打到挨饿,打赢还好,打输遭殃
: 大后期大轰炸跟原子弹炸下去,
: 又是死的都一堆没上战场的百姓),
: 战后被美国揍成鸽派政府,
: 现在就不敢太搞那些,
: 但人民仍需要秩序跟生活品质,
: 所以守法观念就靠社会,
: 靠高度“自我团体约束力”来维持,
: (右派还是社会跟民风主流,
: 掌权者说教比较敢大小声)
: 这是国民,
: 从开始进学校读书考试生涯10几年养成的。
: (所以你会看到蜡笔小新从幼稚园起就被老师骂,
: 电视版跟电影版,
: 不管它的点子是否有用,
: 不管拯救过几十次风起云涌的大危机,
: 只要你展现不合群的地方=团体秩序破坏者)
: 这种民风也会衍伸到电影作品,
: 常常扮演正义右派的,
: 会以此要求或对抗行为夸张的角色
: (开启说教+正义制裁模式),
: 其实漫威英雄或007蝙蝠侠也会说教,
: 只是差别在,
: 台词长篇大论碎碎念vs还是嘴几句俏皮话的差别
: 立场比较左派的角色,
: 即便自认没错(像半泽直树)
: 也常常得去说教般解释“自己为啥要这么作”,
: 要搬得出很嘴+能说服人的辩解+理由
: 久而久之,
: 大量说教作品,
: 就这样弥漫整个ACG跟电影,日剧
: ps:另外,自从明治维新取得大发展后,
: (还有之前很长一段内战史,锁国期),
: 各种思想对决下,优胜劣败,务实派胜出。
: 所以日本认知到,想维持高活跃性的国力,
: 就必须靠重视务实+生产力
: 至少,至今为止,务实派还是社会主流
: (即便常常高层开很没用的准备会,会前会...
: 开会好几次没结论
: ex电影:开会哥吉拉
: 但执行力都靠下面的务实派+菁英+社畜,
: 用不眠不休跟加班文化,赶工去完成
: 但西方也有,
: 这种画面,好莱坞像好几部谈nasa的,
: 火星救援,关键少数...
^^^^^^^^^^^^^^^^
既然讲到这部,就刚好举这为例。说教还是要看编导风格。
《关键少数》最后,那位一开始看不起凯瑟琳的白人男,
最后主动端咖啡给凯瑟琳,偌大NASA办公室只有两人,好像是下班时间?
画面流畅,没有台词(好像凯瑟琳顶多说一句谢谢吧?)
和一开始歧视黑人、另设黑人咖啡专区,不想和凯瑟琳互动形成强烈对比。
这是相当含蓄又精采、清楚的说故事风格。
编剧没在说教吗?我认为是有的,只是不是靠台词,是靠画面,
依然是用画面去说教,带出角色成长、带出故事道理,
带出我文章前面写的“打脸”“收编”
如果是日剧,很可能那位白人男会鞠躬道歉,凯瑟琳即使不亲自说教,
旁边也会有同事敲锣打鼓,将整个场景弄得很有说教味。
但也非日片都如此,还是要看编导风格。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单纯让画面和人物互动去讲故事,带出社会议题。
整部片,可以感觉导演的说教,却没有什么说教台词罢了。
: 常常上面负责讲干话,
: 下面几百上千人就要拼死超时完成)
: 日本战后曾有一段风潮是,
: 曾流行像太宰治或夏目漱石...这种思想家的作品,
: 也有三岛由纪夫这种奇葩美学怪人,
: 谷歌搜图片就知道它有多狂
: 不过没啥生产力,
: 只是被当艺术家崇拜而已
: (这种很像以前中国
: 有一段时间有竹林七贤
: 整天不穿衣服内裤,悠哉悠哉讲干话这样)
: 而日本高压社会的极致,
: 就是创造泡沫经济的辉煌成长,
: 但结局就是泡沫破掉,房产崩盘,
: 就连现在安倍三矢做到传闻吐血送医辞职,
: 都挽救不了的情形。
: 日本其实,西元两千年后,
: 为了检讨改善高压社会的情况,
: 有一段期间也曾有国民生活与考试减压政策,
: (很接近台湾的人本教育主张等等)
: 可惜减压的方向,曲高和寡,
: 也被主流媒体贴上为宽松世代的标签,
: 也有宽松世代的戏剧作品
: 想改变社会氛围,
: 却仍被主流的保守右派说教围攻,
: 嘴到无法生存,被检讨修正
: (像是拿出数据,
: 全国平均考试分数降低,兹事体大)
: 于是,
: 说教派,又胜了!!
: 所以至今,
: 日本仍然是跟韩国,
: 是名列世界自杀率前几的国家。
: 如果说作品,怎么都很爱说教?
: 其实就是反映百姓每天得面对的生活罢了
: 就跟台湾常看的老梗宫庙跟8+9,
: 因为这就是生活所见
: 很多编剧或作者,
: 也只是透过长篇说教去跟观众对话,
: 说出心里与读者想说的话。
: 由于生活,社会,公司静肃感很重,
: 这也是日本有些人,
: 喜欢来台湾旅行的原因其中之一
: (因为我们不用每天听先辈学长说教,
: 也不用阅读空气,
: 对上对下,老公老婆,说话不用分敬语
: 一样可以笑着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