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负雷]怪胎

楼主: dlmgn (髒話之王者)   2020-08-09 01:42:50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刚看完这部片,觉得结局错愕,想开骂烂片
但过了一阵子,居然没有太多看了烂片的不适感
爬了爬文,觉得大概是因为我不是真正的电影迷
对于技术,如运镜、画面安排,或是演员演技等比较无感
所以不会特别注意到这些部分,进而赞赏本片的拍摄手法
但透过优秀技术呈现出来的视觉或听觉效果,毕竟还是让人舒服
所以也就不觉得真的是烂片了。
不过爬了爬文,自己又想了想,最后还是给了微负雷
以下是几点我的想法。
1.本片像是童话寓言,其实这也是某种台片的特色
但寓言与真实的界线不好拿捏,本片是较偏向非现实的那一边吧?
男女主角的世界,在其中一方突然痊愈前,似乎就只有彼此
纵使用 OCD 症状难以过正常生活与社交来解释,也还是太怪了吧?
感觉好像男主一出生就突然是个近三十岁(?)的成年人
就突然有了受过教育才能拥有的强大语言能力
突然有了出版社的人脉以至于他有办法找到一份宅在家的工作
完全没有任何亲朋好友关心这个有点精神疾患的人
这就衍伸出一个问题
就是 OCD 在这部片中,似乎就仅是作为一个讨论“关系与改变”的工具
如果上述那些男主经历能在片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就势必会连带地,带出 OCD 在男主生命中留下的各种轨迹
我们将会可以看到亲朋好友,与出版社老板
如何与男主互动,如何看待男主的病症
又是可能基于什么样的经历
采取这样的互动模式与看法,来与男主产生连结
这样,这个 OCD 以及罹患 OCD 的男主,都会更为立体
可能是碍于本片的寓言取向,无法这么做
但,拿疾病当元素的时候,我觉得这么做有一点点的道德风险
2.另一个问题是,我觉得很多对白还是有点...不太日常
但这是这类寓言型台片常见的状况了,接受此默认我也能顺畅地看下去
可是有些地方我觉得讲太白了
对白点到为止,话中有话是最好的,有时甚至不要说话
要举例的话抱歉,我只记得结尾
其实根本不用让女主把她心中所想这么完整地说出来
大概的意思其实也就传达到了
有些好像是用力过头,即使能接受寓言默认也觉得太突兀
像是什么“保证让你有OCD不然全额退费”这类的...
(喔不过这句是在梦中,让人感到超现实就更正常了
修文时加注一下)
3.我对结局很有意见,但先说结论,我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要我来猜
如果不断在这里,后续的剧情就几种
要嘛女主努力不分,最后皆大欢喜
要嘛在知道未来的情况下,即使再怎么努力
最后还是渐行渐远的无力感
但明显看来编剧不想这样做,所以在男主痊愈那边就把这些路都封杀掉了
(即是宿命感在这边已经完全确定了)
因为照这两条路去走实在太俗套了
我会觉得编剧是否想搞成某种“梦流”的扑朔迷离感?
像是蓝色恐惧,或全面启动
就现在这个结局,如果脑洞开大一点
是可以连一开始的男主生活,都当成是女主脑补出来的
而不是从约定之后才看成是女主梦境
可是如果要这样处理,不管希望观众认定从什么时候开始转梦境
都需要安插一些有些硬伤的桥段
但这是个寓言故事,所以很多东西本来看起来就不太日常
所以不能只是用什么“刷牙刷七次”这类东西制造硬伤
俗套的作法会把故事讲完
梦流的作法是不讲完,但给人开脑洞,制造出一种烧脑的愉悦感或是饱足感
前者问题就是俗套本身
后者则是故弄玄虚
我承认现在这样的确是刚好把故事的核心概念说完
两者路线的缺点都不会有
但就是觉得...怪怪的
或者不要故弄玄虚
结尾加料更重咸
一个更震撼更惆怅的场景就能解决也说不定
作者: y35246357468 (小銀)   2020-08-09 02:30:00
我是觉得导演如果给了个答案会毁了这部
作者: RedLover1009 (RedLover)   2020-08-09 02:32:00
结局这样,如刀,更狠,更痛
作者: endorphin424 (endorphin424)   2020-08-09 23:40:00
推你的看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