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这部电影从角色定案、开拍就一直很期待,但因遇到男主角染毒跟作家花边而一延
再延,就这么延了七个年头。时间流逝对于经典来说是证明永恒,但不是每一部迟到的电影
都是如此。
或许以七年前的故事结构对那个年纪正热血的我来说,还是会给予很好的评价。但七年后我
再来看这部电影,扣掉我对依晨的热爱跟文本小说的初始感动,可能只有中间偏下的评价。
一来,这部电影原本的设定客群就是国高中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影迷,因
此依循着同样的模式,诞生了这部电影,如果七年前上映其实是极有可能大卖的。但现在的
国高中生其实对于作者不太熟悉,吃不太到作者魅力及前作回响,又逢尸速列车续集上映,
以现在已有一千八百万似乎已是不错的成绩。
再来,内容上,“在平凡中挑战跳级打怪努力不懈”是一个很容易被操作的立意,任何少年
漫画也都有相关公式可参考,但若是真正想要这个故事富有层次,会期待他承载的不只是热
血的傻气更多是对于面对选择对立而流露的人性,就算只是多了那么一点点血肉,我想故事
都会因此而不流于俗。
少了亚里斯多德这个角色和用了帅哥当闪电侠这件事也是我看这部电影改编小说最大的遗珠
之憾啊 。
最后,以知人论事来分析原作者也就是本戏的编剧,在当时用了绯闻女主角,也就是现在的
老婆为配角这个部分,其实那时的关系已不甚单纯,对照前作《那些年》同样为所谓纯爱专
情为主轴的电影,不知原作文本是否就是作者投射自己现实其实做不到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