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雷] 普立兹记者 Mr. Jones——打开社会学之眼

楼主: ChristineKao (christinesfkao)   2020-06-17 16:34:14
【微雷影评-普立兹记者 Mr. Jones】社会学研究和记者报导有什么差别?
透过改编自真实故事、试图还原史实的剧情片,打开社会学之眼之后的下一步
Medium 图文好读版:https://link.medium.com/gweQBt41n7
-
我是一名读社会学的研究生,研究生的休息日通常不在周末、更没有暑假;原先只是想在
疫情稍微和缓之际的某个周二晚间,到信义威秀随意选部片(读作“约个会”),于是冲
著“记者”和 Vanessa Kirby(Netflix 热门影集《王冠 The Crown》中饰演 Princess
Margaret 的演员)这两个关键字,就看上了刚上映没几天的《普立兹记者 Mr. Jones》

不料不看还好,进了戏院之后才发现真是不得了——每每剧情高潮让我快要眼眶泛泪,理
性脑就压抑住感性;太多心得想说,不如打铁趁热,来写个社会学观点下的影评吧!
~~~~~~~~~~~~~~~~~~~ 以下微雷 ~~~~~~~~~~~~~~~~~~~~~~~~~~~~~~~~~
“为什么要读理论?”
大五那年我因着辅修社会系,修习台大社会系刘华真老师所开设的必修:社会学理论上。
整个学期就是围绕着马克思与受其影响的理论家打转,啃著每一句都有看不懂的单字、并
成一整句整个段落更是看不懂的“原典”,还要写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又是早上九点的
课,每周真是叫苦连天。
各校的社会系几乎都会必修社会学理论,甚至到了研究所也不例外,某些学校更是要求学
生不可以只读翻译本或二手诠释,必须精读理论家原始的著作版本——如果原文是英文就
读英文,要是不巧如马克思是个德国人,那至少也得读英译版。
然而,和社会系素有的“暴民系”之名相比,究竟为什么要读理论?还要求要读原典?
如要论“何谓社会学理论”,那么光是学科内的老师辈们都吵不完了,然而在社会学界至
少有个共通的认知是,理论是透过观察经验后,将转换成概念化而形成的抽象性解释。既
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经验现象,反过来说,经验现象自然也可以用来挑战既有理论。
举例而言,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
1895)预言资本主义将会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最终导致现行国
家体制的崩溃与消亡。然而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社会将形成无政府、无中心、而得以透
过自然分配达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社会主义理想国。然而
,列宁(Владиbир Ильиm Ульяcов,通称列宁 Леcи
н,1870–1924)作为一名革命思想家,专注如何以经验补充马克思的理论来进行实践,
因此他主张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期间,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无产阶级专政——这正
是史达林以及中国共产党政权正当化其独裁统治的理论基础。
葛莱姆西(Antonio Gramsci, 1891–1937)则反过来问,为什么共产革命发生在尚未工
业化的苏联,而非工厂林立、工人受到资本家严重剥削的西欧呢?于是他透过意大利作为
个案,在政治经济的理论基础上,补充统治阶级在文化与教育等制度上的霸权(hegemony
)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将之裂解。
《普立兹记者》便是以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跟着时任英国国际政治年轻
幕僚的主角 Gareth Jones 追寻一个他苦思不得其解的答案的路程:
苏联透过什么支撑起这些花大钱的建设发展?
“I can see for myself: The numbers don’t add up.” 提出问题的人往往一直碰壁
,对于自己的专业判断未得上司接受,Jones 本就感到灰心,再加上英国经济崩溃导致预
算删减而被辞退之际,他决心转而透过记者签证抵达莫斯科。随着他接触愈来愈多驻莫斯
科的西方媒体,这才惊觉,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
社会主义会是解放人类的可行方案吗?
隐喻/揭露之后,然后呢 — — 小说文学/调查报导 vs. 研究实作
这部电影透过 George Orwell 所著的畅销小说《动物农庄 Animal Farm》贯穿全片,小
说中的农庄主人就叫做 Mr. Jones,也就是电影的原文片名(中文译作《普立兹记者》,
反而只强调记者勇于揭露政治阴谋的面向,而未能捕捉其双关)。而这本小说就是在引
射 1917 年俄国革命建立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后史达林专政的时期。
“Set on a British farm, the satirical novel is based o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17 and uses personified animal characters to expose the
dangers of a totalitarian government.” ~ excerpted from GradeSaver
全片对于史达林主政下的社会主义实验采取极具批判性的立场。然而为了得到真相,
Jones 在调查过程中数度遭逢危险,他的每个选择和判断都可能改变全局。
作为一名记者,如何在保护自身与受访者安危的同时,尽可能取得最多的资讯?这也是社
会系必修的研究法(尤其访谈以及田野参与观察等质性方法)时常探究的伦理问题。而到
了研究所,若想以民族志作为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常受到的挑战(无论学科内外)就
是——
你的书写和报导或小说有什么差别吗?
我们可以从《普立兹记者》中清楚看到小说以及报导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有何差别,以及
记者如何因着理念上的分歧而选择呈现不同版本的“真相”。从预告片中就可以见得主
角 Jones 和纽约时报驻莫斯科的新星记者 Ada Brooks 对于“何谓真相”、“有无选择
”的论辩。
和小说家相比,研究者所书写的描述必须符合事实;而和记者不同的是,进行田野工作的
研究者除了“揭露真相”之外,更往往需要顾及被研究者是否会因自己的研究发表而受到
伤害,因此要透过化名、匿名、修改时间地点等书写技巧使外人无法轻易追查到被研究者
。尽管电影难免有所简化,但这样目的下的伦理要求与考量,和记者面对政治审查时,“
写或不写”、“怎么写”的难处,并不可一概而论。
研究者基于从被研究者身上得到的资讯,才得以进行书写与发表,因此往往会考虑到如何
回馈被研究者——(英国社会人类学传统下)尤其在意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权力关系的
不对等。于是,在研究过程中,除了礼物馈赠、倾听叙事之外,有些研究者会希望自己的
研究发表后,能真正为当地带来改变,甚至在研究过程中,就透过实际参与,成为改变的
一部份。这也相当符合科技与社会研究(STS)的学术社群强调“实作”与“实践”的倾
向。
Downey and Zuiderent-Jerak describe practices of making and doing in
terms of cr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reflexivity. They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different elements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of “
distinguishable clusters of STS making and doing” (2017:226, in the Hand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4th Edition).
~Excerpted from https://stsinfrastructures.org/ , 2020/06/17
通过什么滤镜,看见怎样的世界
《普立兹记者》是一部外语片,多数主角都讲英文(英式为主),同时参杂不少俄文。对
于多数台湾的观影者而言,我们相当依赖中文字幕;基本的英文能力让我们能辨认出译者
没能把握的隐喻,然而面对俄文,即使是在世界上其他放映电影时不辅以字幕的国家,多
数人大概也只能透过影像下排的那行英文字幕,试图间接理解。于此同时,我们是否有意
识到,《普立兹记者》正是从英美观点出发的呢?
在疫情之下,台湾的国际处境因着防疫模范生的表现、以及中国作为病毒的发源地,而终
于浮上海景第一排。然而我们的论述输出,却通常只写给读中文的、或是英语霸权下的西
方世界观看。
《普立兹记者》的世界观之所以得以成立,是因为 Jones 的母亲是乌克兰人(Ukraine)
,加上其老家 Wales 在组成大不列颠暨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四国(England 英格兰、
Scotland 苏格兰、Wales 威尔斯、Northern Ireland)中为少数族群,Jones 因缘际会
成为一名主修俄文、从事国际事务研究的外交官,我们才得以透过主角的际遇,一窥俄语
世界的部分面貌,然而依旧相当片面。然而其他西欧国家的立场,确实如这部电影所显示
的,都采取绥靖策略吗?包含电影开头就提到的、甫掌握德国国家机器的纳粹产生的条件
,我们不也是接受主要透过来自英国、美国的英语论述与观点(甚至再译为中文)吗?
即使到了现在,没有语言作为滤镜,我们对于欧洲发生了什么事,几乎一无所知,只能等
待多手转译,翻成英文、再翻成中文,最后透过社群媒体来到我们眼前。
当台湾迫切的想和国际接轨,却只专注于英文世界时,我们可能忽略了,所谓国际间,有
许多并不以英文作为主要语言的国家,都可能是我们潜在的盟邦。东亚的韩国、日本、香
港、新加坡,或许还享有共同文化圈的背景,然而对于印度、中东、甚至除了英国以外的
欧洲,他们怎么看待世界?当我们高声呐喊 #TaiwanCanHelp、#TaiwanIsHelping,台湾
除了透过外交手段进行物资援助之外,一般民众具体而言能怎么帮助他们?台湾对他们而
言,作为一个个案,有何意义?
所幸,台湾的社会学界发展与政治变迁和公共政策紧密相依,与美国社会学界缺乏公共性
,少与政策接轨的特色大相径庭。然而在反思以摆脱西方殖民、建立本土的经验和关怀之
余,可能的下个阶段,或许便是更进一步的开发英美之外的比较基础,透过拓展跨文化、
多语言(multi-language)的互动空间,予以台湾社会的发展更多可参照的案例和养分。
觉得没被搔到痒处、话都只说到一半吗?
在此将这部电影推荐给:
于课堂上讲授“社会学是什么?”的教师们、苦思讨论课题材的助教们,以及怀疑社会学
有何用、或是唸了社会学而尚未选定战斗位置的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