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umen (gumen)
2020-05-19 22:08:33就爱断舍离
这部很适合想断舍离和搬家状态的人收看,由《模犯生》茱蒂蒙琼查容苏因主演(琴),演技非常惊艳,而且导演加入那种类似蔡明亮停留在角色脸部变化的拍摄手法。
看到板友的心得说这部片让他想到杨乃文“一段回忆翻箱倒柜”这段歌词,我则是想到张韶涵“遗失的美好”MV中坐着卡车一路把东西抛到脑后的画面。
________防雷线___________
一开始进入琴的家中,琴的妈妈就在室内卡拉ok唱泰语版的999朵玫瑰(这玫瑰也太多了一点,难怪琴妈是比较囤积的那种人,咦?)用嘈杂的音乐去对比琴极简、素朴、安静的风格。其实琴和日本演员黑木华的气质蛮像的。
琴在书店违反著作权偷拍设计样书,说与其买书不如把要看的部分拍下来就好,毕竟现在都已经用电子书了,这一点真的是现代纸本印刷页的悲歌。我自己也算有囤积癖但已经修复的人,现在也比较常买电子书了(缺点就是电子书不能折价卖人)
片中有几个有趣的冲突点和反转,例如琴的朋友发现她把送给她的唱片丢掉,稍微切入了故事主轴:“自私”,每样物品都牵动着赠与和收纳,都是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与记忆的连结,怎样处理这些物品也是个难题。
另外一个冲突点是琴和妈妈。本来以为留着钢琴是因为纪念死去的爸爸,结果原来是无情地抛弃他们。毕竟琴的家真的太壅挤了点,怎么会大提琴和钢琴一起放呢?琴和妈妈的冲突,其实也反映了一个家的布置究竟是谁说了算?一方面是有些东西是属于共有财、共同记忆。另一方面则是与人同居就要忍受对方的各种品味,例如很想把家人某个雕饰卖掉觉得很丑。
而琴几乎把人性的黑暗面做到了,她把钢琴卖掉,还能用“希望妈妈忘记爸爸持续向前走”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但偷偷变卖掉那一座和回忆一样沈重的钢琴,其实很像抢劫别人回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离别聚合,不也常是这种“忘掉”与“记得”的拉扯过程吗?
这种拉扯的难题,到了处理完钢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琴和前男友“安”身上,形成了大逆转。前面安和女友小蜜找琴吃饭,把琴的旧物送还给她,那一段已经有点火药味了,本来以为安和蜜可以携手去新加坡,但结果没那么简单,从第一眼看到蜜穿着那件衣服辨识出是自己的衣服,琴就应该要有心理准备了。
安让自己的女友穿上前女友的衣服这个真的有点让人崩溃,应该女生都不太能接受这种行为,所以可以理解蜜前面一直在压抑的情绪。蜜的演技也很好,有一幕应该是导演故意设计:她在戴耳机没听安和琴的对话,但我想应该是想形成若即若离的效果: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安和蜜二人的关系早就从收到琴的包裹拒签那一刻就开始生变了。
虽然这部片是unhappy ending但的确人生就是这样啊,断舍离不是你想断就断,琴和妈妈的冲突是这样,和安的冲突也是,你以为自己道个歉就了事了,但根本没有了,想到林夕写过一段词:“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片中的开心点是琴的一对朋友婚后一直找他拿年轻时偶而拍到的照片,拿到照片还哭了起来,很可爱,可见每个人对待记忆的方式不同,我也记得自己国中时分班写信给班上每位同学,后来大学再遇到很多人都说那些信都丢了。但我当下好像也没太难过。
这部片蛮多意想不到的转折小巧思,例如当你以为琴爸早就死了,打电话是打给天国的时候,其实电话那头爸爸是有在说话的,只是因为太过无情干脆不收音。琴:“如果早早卖了,现在就不会这么痛苦了”对每样东西都应该好好思考要保留还是要丢。
琴对断舍离的每一个步骤也出现很多心理转折,有趣的是在后段她发现也不能随便乱丢东西的时候,看到日本断舍离大师的影片,说那是因为日本地震很多所以才要断舍离。这一段看到笑出来~真的,我们都会一味跟风崇尚极简或禅宗美(想到Apple电子产品设计也有用到禅宗和书法设计)那已经变成一种时尚,可是却不思考这种时尚背后的客观条件。短短一幕就点出“文化”和断舍离的关联。
最后,看到琴在饭店床边手机萤幕写2009年12月,而安的母亲去世前写给她的卡片也是新年卡片,这正好切中主题:除岁,除旧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