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旧日重现》白恐经典《超级大国民》修复一波三折 数位修复过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4-14 09:59:06
旧日重现》白恐经典《超级大国民》修复一波三折 数位修复过程大揭密
新闻网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2511335
吴尚轩 2020-04-14 08:20
https://i.imgur.com/NJu350n.png
国家电影中心数位修复过程,将胶卷影片扫描成数位档案。(国影中心提供)
如今对艺文产业来说,是个特别难熬的时刻,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布局,戏院里没了
观众、片商纷纷撤档,不过有些电影,反倒在这个时间格外亮眼,如经典重映的《第六感
生死恋》数位修复版、《在黑暗中漫舞》数位修复版,或者为纪念张国荣逝世17周年的《
霸王别姬》数位修复版、《阿飞正传》数位修复版等。
近年来,老片以数位修复之姿重新上映,早已不是新鲜事,《2001:太空漫游》、《海上
钢琴师》……随着时代进步,人们早已习惯高画质的现在,经典片很难只是照放,还得符
合当代观影习惯;而从电影技术问世以降,百年来无数影人扛着镜头,在虚构与写实间穿
梭,题材无论雅俗,都捕捉了某段时代的吉光片羽,数位修复乃至于老电影的典藏、保存
,不仅是为了满足广大影迷,也肩负保存国家重要资产的任务。
而在我国,如今则由国家电影中心肩负这项任务,更曾在去年与金马电影学院、公共电视
联手,以《三八新娘憨子婿》、《丈夫的秘密》、《大侠梅花鹿》、《烧肉粽》4部1960
年代的经典台语老片为基底,拍摄《4X相识》系列短片,近期并于全台举行巡回影展。
而与打从日治时期便萌芽的台湾电影史相比,1978年以“电影图书馆”之名问世的国影,
显得年轻许多,数位修复这条路,更是到2013年才正式开始。
台湾老片保存不佳 取经海外经验还得接地气
国影典藏组组长黄慧敏回顾这段历程,指出全世界电影圈,大概在2000年科技、放映技术
进步以后,开始讨论数位化、修复,他们每年参加国际电影珍藏馆年会,自然也接收到这
股浪潮,“胶卷在数位时代,几乎无法在台湾播放,整个放映、后制流程都已经数位化,
能放35mm胶卷的戏院剩下个位数,所以如果不数位化,这些老电影就无法被看到。”
跌跌撞撞的摸索时期,国影首先于2009年举办研讨会,邀集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成员交流
、学习相关技术,一路积蓄经验、技术,2013年在经典电影数位修复及加值利用计画下,
开始获得经费修复影片,最初以委外修复为主,同时不断派员赴海外学习,如意大利波隆
纳电影资料馆修复中心(L'Immagine Ritrovata),便是主力学习对象,而导演胡金铨的
经典名片《龙门客栈》、《侠女》,数位修复版皆是出自于此。
黄慧敏坦言,当时对在意大利看到的修复方法、工作流程以及硬件建置,“可说是想要全
部复制回来”,但碍于过往电影产业的差异,也有需要再“接地气”。
“比较复杂的是,我们影片状况远比他们糟。”黄慧敏指出,国影收藏的胶卷可以追溯到
1930年代,许多老片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欧美过去的电影,最初都会留一卷“Vintage
Print”专门作保存用途,可是台湾电影没这个传统,一方面也是受限于经费,“当然他
们(欧美)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拷贝片,但至少气候、湿度条件比我们好,所以先天不足,
加上后天不良,台湾会比其他地方来得困难多。”
在此之前,国影的名称仍是国家电影资料馆,随着2014年正式转型为国家电影中心,也在
2015年购置第一台4K扫描机与转声设备,数位修复实验室并于2017年挂牌成立,开始自主
修复胡金铨的《空山灵雨》、导演万仁的《超级大国民》等影史经典。
醋酸症、软曲严重 部分胶片甚至无法整理
老电影都是用胶卷拍摄,最初使用的称做“硝酸片”,强韧柔软却易燃,后来逐渐被较不
易燃的“醋酸片”取代,醋酸片也被称做“安全片”,但仍会随着时光而变质、受损,如
出现所谓“醋酸症”,胶片中的醋酸盐片基产生化学变化,释放出酸味,使影片软化、变
形。
收进国影片库的胶卷,会先进入库房列册,接着交由整饬人员,检查影片受损程度、修补
,再由扫描机、转录器分别扫成影像、音像数位档案,以此进行修复;影像包含对片中刮
伤、脏点、闪烁等情况的修正,往往也须进行色彩修复、调光作业,音像则需移除各种杂
讯,最后再将影音同步,才是大功告成。
国影数位修复组组长邱继谚说明,不少收进来的片,都有醋酸症、酸溢出等状况,所以不
像国外可以快速整饬,“甚至有些不能被整理,所以扫描机就很难扫描”他提到,有的片
材非常软曲,无法靠接片胶带、接点胶水修补。
1年最多修复7部片 国影忧追不上老片损坏速度
在音像方面,邱继谚举例,国影今年在修复杨德昌的《独立时代》,当时录音规格是杜比
SR(注),一般数位电影院无法播放,最后是在当时录音师杜笃之协助下,重新混音成
5.1声道。
(注:在杜比音效的系统声道发展,可分成4进程,分别是类比读取式Stereo(A/SR)的4声
道、数位读取式SRD地5.1声道、数位读取SRD EX的6.1声道、数位式ATMOS的N.1声道。)
对此,邱继谚也指出,修复一部片要耗费的时间、困难程度差异甚大,像《空山灵雨》因
为素材复杂,混和来自各地的原底片、拷贝片共4种版本,花了1年半时间,而《独立时代
》一样是4K规格,1月开始到现在,影像已经修得差不多,此外他们在处理1979年的中视
纪录片《瑞芳狂野》,因为霉纹劣化很严重,修出来会糊掉,反而比没修还差,因此完全
无法修复。
邱继谚说明,国影1年大概能扫描、数位化55部片,数位修复则要看预算而定,2K画质约
要花费150万,4K就要200万以上,因此只能择片修复,以目前的人力跟预算,一年能修复
6到7部,负责修复的人员只有3位,每年自主修复3部已经是极限,其他则是委外,希望未
来可以提高修复能量,“因为损坏的影片也是蛮多,希望能加紧脚步。”
哪部片要自己修、哪部要委外修复?邱继谚说明,都要看个案状况,送去国外修就要花一
整年,年初3、4月寄过去,要年底才能拿到片,而自己修复则可以掌握进度,像《独立时
代》快修好了,就可以提前规划推广活动,而国影会定期召开选片会议,考量像状况不好
的经典名片要抢救,或是依照每个年代的重要影片、类型、导演进行,也会考量国内与国
际推广、当期重要主题,像台语片这几年观众都有一定程度的兴趣,因此每年都会固定修
复。
修复标准为何?《超级大国民》找回剪接师,一个个镜头微调
不过,所谓的老片数位修复,并不像修理机械,把受损处理起来就好,牵涉到历史、文化
因素,是否要“修旧如旧”也成为大问哉。对此,黄慧敏则指出,最困难就是“要依什么
当标准?”国外修复都是以Vintage Print做依归, 但台湾没有这样的体制,在这种情况
下,《超级大国民》就是很好例子。
由万仁执导的《超级大国民》,于1994年上映,透过主角许毅生的生命际遇,带出白色恐
怖与解严后的社会对比,修复后不仅在台北电影节等影展放映,也出现于不少以人权、白
色恐怖为主题的民间活动。
然而,《超级大国民》的修复历程,却是一波三折。尽管有原底片,但因未经过调光,国
影最初先委外修复第一版,万仁看过后却不甚满意,自己又找当年的摄影师沈瑞源一起调
第二版,但第二版整体色调很鲜艳,失去原来偏蓝色调渲染的哀伤氛围,万仁自己也觉不
妥,因此又找了当时的剪接师廖庆松、调光师陈美缎,一个个镜头微调,才在第三版还原
了旧日的哀伤之旅,也是如今放映的版本。
https://i.imgur.com/4BjFPnZ.jpg
《超级大国民》的修复历程在第三版才还原旧日的哀伤之旅。图为数位修复工作区。(卢
逸峰摄)
参考的依据是问题外,黄慧敏也指出,“导演都很想借由数位修复,来挑战当年做不到的
事情。”像有的导演,过去受限于设备,可能远方的背景拍不出来,如今就希望借由数位
技术修出来,“因为现在太多2K、4K的东西,再看过去的东西,就会想弄得更鲜艳、更锐
利,但那就不是当年的模样,这就是数位修复一直争论的事情。”
黄慧敏谈到,其实很多国家的电影资料馆,甚至觉得刮痕、脏点不用修,因为这就是当年
的样子,要修得鲜艳还是复古,都取决于修复单位的想法,而现在观众接受的美学不一样
了,《超级大国民》如果修旧如旧,可能就会被骂,但若是30、40年代的老片,就可以如
实呈现,国影策略的是,如果要去参加坎城、威尼斯等大型影展的片,就要尽量修得像新
品,如《空山灵雨》,影像、刮痕的处理希望达到完美,但调光会参考过去的版本,希望
尽量取中间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