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你可能看过《刺激1995》无数次,却未必知

楼主: Su22 (装配匠)   2020-03-28 21:42:51
https://reurl.cc/8G2M2y
你可能看过《刺激1995》无数次,却未必知道的那些相关逸闻
文:Waiting(本名刘韦廷,曾获某文学奖,译有某些小说,曾为某流行媒体总编辑,近
日常以“出前一廷”之名于部分媒体撰写电影相关文章。个人FB粉丝页:史蒂芬金银铜铁
席格)
为了庆祝上映二十五周年,《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于日前重新上映
,不少未曾於戏院看过这部片的人,因此有机会在大银幕上得见这部传奇之作,并透过比
家里更好的视听表现,以及戏院那种让人得以更专注的观影特性,感受到这部片最完整的
情感强度。
但不管你究竟看过这部电影多少次,对于情节与台词有多么熟悉,却也未必知道《刺激
1995》一些发生於戏外的相关逸闻。
关于演员
正如大家知道的一样,《刺激1995》的两名主角,分别为提姆.罗宾斯(Tim Robbins)
饰演的安迪(Andy),以及由摩根.费里曼(Morgan Freeman)饰演的瑞德(Red)。
原著小说中,瑞德的角色原本是爱尔兰裔的红发白人,因此最初电影公司考虑的人选,其
实包括了哈里逊.福特(Harrison Ford)、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与保罗
.纽曼(Paul Newman)等人。也因为这样,当片中瑞德被问到“瑞德”这个外号的来由
时,他才开玩笑地回答:“或许因为我是爱尔兰人吧”。
而在安迪的部份,电影公司则一度曾邀请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凯文.科斯纳(
Kevin Costner)与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等人演出。只是汉克斯当时已接下了《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科斯纳则正在拍摄《水世界》(Waterworld),因此两人
均婉拒了这部作品。
汤姆.克鲁斯是其中最接近这部电影的人,甚至还到了实际参加过剧本朗读会的程度。只
是,由于他对当年没有长片执导经验的法兰克.达拉邦(Frank Darabont)信心不足,因
此最后还是退出了这部电影。
除此之外,在电影后段登场,虽说戏份不多,但对推进故事有关键影响的年轻囚犯汤米(
Tommy)一角,原本也将由布莱德.彼特(Brad Pitt)担纲演出。只是当时他正好因为《
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崭露头角,开始有主角戏份的其它邀约找上门来,因此
后来也退出了《刺激1995》的拍摄。
不过正由于这些状况的发生,让我们才有了如今《刺激1995》的模样。否则当时若是由以
上那些超级巨星的任意组合来拍摄的话,说不定也会使《刺激1995》就此成为当时的票房
钜片,而大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甚至是最后呈现出来的模样,或许也都会与现在有着
天差地远的光景吧。
关于原著与电影的差异
基本上,甚至就连《刺激1995》的原著作者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认为要把这
则故事改编成剧本是一件很难想像的事。但本片编导达拉邦巧妙地在忠于原著风格的同时
,透过适度的增补及删减,成功使这则故事的主题更为聚焦,同时也更具戏剧感,因此最
终则让金也为之赞叹。
在原著中,安迪在监狱里待了二十七年,而电影则因为演员年纪的关系,使得时间被缩短
为十九年。也因为这样,在小说中,安迪在狱中共经历过三任典狱长的管辖,但在电影里
则改为仅有一名,甚至就连片中冷血凶狠的狱卒角色,在小说里也早在故事一半之前便已
退休。
就两者相比之下,电影明显在戏剧感的部份强化不少,让典狱长及狱卒贪赃枉法的相关描
述都显得更罪无可恕。事实上,以汤米这个角色来说,虽然他在电影中为了想替安迪作证
而惨遭杀害,但在小说里,他却接受了典狱长让他转至看管较为轻松的监狱条件,就这么
抛弃安迪而去。
于是,就连反派的下场,电影与小说之间也有明显不同。在原著中,典狱长的罪行最终未
被揭发,就连贪污得来的钱也没被拿走,顶多就是因为安迪的事件而深感挫败,接着于三
个月后主动辞职而已。
除此之外,电影中描述年迈囚犯因为不适应自由生活,最终选择自杀的段落,也是原著里
并未详加描述的情节。更有甚者的是,那个角色甚至还在书中没有任何对白,仅在短短的
三个段落中被简单提及而已。只是,关于这段的增写,除了为电影带来更动人的情绪渲染
力以外,也为主角之后的处境做出巧妙铺陈,甚至更成为了本片“希望”主题的一种对照
方式,因此同样可以让人看出达拉邦的改编功力所在。
关于制作
就本片的制作方面,同样有许多有趣之处。
举例来说,这部电影的摄影指导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如今已被视为大师级
的人物。但当聊到《刺激1995》中他最不满意的片段时,他的答案竟然是本片里最经典的
段落,也就是安迪一面奔跑,一面脱下囚服,最终在大雨中举起双手的桥段。至于原因,
狄金斯的答案则显得极为实在,完全出自专业考量,表示自己那段“过度打光”,导致整
体不够自然。
除此之外,在拍摄一些桥段时,其实现场还会直接播放摩根.费里曼先行录制的旁白内容
,好让演员可以在适当时刻做出反应或说出台词。只是由于当时的录音品质不佳,因此后
来费里曼还是重新进了录音室,将所有的旁白又录了一次。
仔细想想,《刺激1995》的某个部分甚至还有点像是宿命。
本片的摄影指导狄金斯,以及配乐汤玛斯.纽曼(Thomas Newman),当时均凭借本片首
度入围奥斯卡。只是,纵使两人在日后均成为各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但他们也在其后超
过20年的岁月里,分别成为了奥斯卡纪录中,明明入围了许多次,却又始终无法得奖的知
名苦主。
最终,狄金斯在第十四次入围时,总算凭借2018年的《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率先在两人之间拿下了奥斯卡奖。而在2020年时,两人一同以《1917》一片,再
度以同一部片分别入围了最佳摄影及最佳配乐,只是在这一回中,狄金斯则再度拿下奖项
,至于纽曼,则在相同数字的第十五次入围中,依旧锻羽而归。
如果从这样的命运来看,他们两人的奥斯卡经历,确实不免让人联想到《刺激1995》里头
的安迪与瑞德。如果狄金斯是安迪的话,或许再过不久,我们就真能看到纽曼站上领奖台
的那一刻了吧。
关于片名
最终,则让我们来聊聊讲到这部电影时,肯定会有人提到的片名这回事。
改编自收录于《四季奇谭》(Different Seasons)一书里的中篇小说〈丽泰海华丝与萧
山克监狱的救赎〉(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的《刺激1995》,在制
作初期时,曾由于采用小说原名之故,导致有不少人误会本片是知名演员丽泰.海华丝的
传记电影,甚至让不少经纪公司纷纷想让旗下的艺人试镜,因此使达拉邦决定将丽泰.海
华丝这个名字拿掉,仅以小说名的后半部作为电影片名。
而在台湾片名部分,当初在命名时,据称是由于买下本片版权的电影公司老板,认为剧情
末段的发展令人想到1973年的经典骗局片《刺激》(The Sting),是以才取了《刺激
1995》这样的中文片名。
然而,虽然这个片名在日后受尽了不少台湾观众嫌弃,但要注意的是,其实就原片名的《
萧山克的救赎》(电影里其实是将萧山克翻译为鲨堡)而言,在美国也同样是个每次被讨
论为何当年票房失利时,所必定会被举出的战犯之一(就许多论点表示,当时根本没人知
道萧山克是人名还是地名,就连后面的“救赎”这个字,也让不少人误认为这是部传道电
影,因此兴致缺缺)。
于是,相较两地市场的票房比例而言,当时《刺激1995》在台湾的票房表现反倒明显胜过
美国市场,甚至还有戏院一连上映了三个月之久,因此就票房来看,或许这样的命名方式
,反倒为这部电影在一开始的时候,争取到了较高的入座率,也使得优秀的口碑,这才有
机会在电影上映阶段便先行传开。
然而,除了台湾的《刺激1995》、香港的《月黑高飞》,以及直接采用原名直译的中国《
肖申克的救赎》等三个中文片名外,在其它国家的部分,同样也有着令人颇为惊愕的译名
——尤其是希腊与芬兰的。
希腊的片名是《最终出口——丽泰.海华丝》,
至于芬兰的片名,则是《丽泰.海华丝——逃脱关键》(Rita Hayworth – Avain
pakoon)。
没错,爆雷的预告我们看得多,但爆雷的片名,恐怕就没那么常见了吧......
好了,以上的部份,正是一些与《刺激1995》相关的有趣逸闻。由于这部片要再度重新上
映,应该最快也是五年后的30周年之际,因此若是想在大银幕感受这部影史经典的话,还
请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了。
作者: y35246357468 (小銀)   2020-03-28 22:36:00
希腊和芬兰的片名笑死XD
作者: lowcrazy1744 (庶人无马)   2020-03-30 10:0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