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lurrr (ss)
2020-01-22 22:29:44~*-*~*-*~*-*~*-*~*-*~*-*~*-*~*-*~*-*~*-*~*-*~*-*~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部落格原文 https://tinyurl.com/tymdat6
如此的“低限”,在洪尚秀的作品当中并不令人感到惊奇,那个依旧令我赞赏的摄影,反
美学的美学,在强调影像必须具备某种视觉让人震惊的电影感的今日,这样看似“随便”
且日常的反形式化,纵使那个笨拙素人感的zoom in/out已经成为洪尚秀感的作者标记似
的。
又同时回想起洪尚秀作品过往的一些元素:海边的旅馆、情侣分手与劈腿、导演或作家的
地方旅行…却又不想这样对号入座去一一检视作者过往的特征。何不就如此素朴且开放地
,当作是“空间上的相遇与巧合”吧!也依旧是洪尚秀作品的基本命题,但《江边旅馆》
却又好像更抽像的感觉:一直看到最后十分钟还不太确定,不断的游移某种意义,如果作
品必须有称做某种的“意义”的话。
想到早期洪尚秀的作品“江原道之力”,简单,有些粗糙,同时已经隐然具备某种形式跟
结构上的创新,并相较中后期少了稍微刻意的安排(影评会说是什么凿斧的痕迹),但在
《江边旅馆》末段餐厅用餐那段确实有一些刻意感。却也无损在洪尚秀剧本美学依旧在高
雅/低俗、嘲讽感/严肃性之间保持着平衡。
主角梦到自己死掉,联想到柏格曼野草莓的开场,在在回顾对过往人生的感叹。这是在电
影中几近结尾才确立,过往洪尚秀总是一派轻松地在游走在男女感情的变奏,难得出现那
么沉重的议题。那段父子情或多或少是暗指导演自己拍片忙碌不常在家,而后又发生外遇
才想像自己在临死前回想起跟家人的情感?甚至应该是更重要的,这样松散,没有太多目
的日常对话之间的散文感,与主角身为诗人提及的诗意,或多或少呼唤起自己不断在逼问
的创作是什么?尤其面对当代艺术圈理论化的危机,但自己并不想太有系统、太多有目的
性的创作。而总是在想,艺术能不能就像是自由的存在在街上这样给人的活力?
《江边旅馆》里的靠近江边的荒凉旅馆,让人想起当兵去金门那些接近海边看起来很凄凉
的旅馆,抑或是中南部在新兴文创设计旅店盛行后,自己总是对那些乏人问津的old
school旅社有一些想像;如同《江边旅馆》又回到当初《海边的女人》的海边旅馆场景又
像是重新的沉淀,于是十几年之后就像某种作者对生命与创作注解:一种心境感觉天空,
另一种心境走在街上。同时又重新感觉著天空,感觉着气象,于是某天下了雪,有了某种
感应,就在那个感觉的当下;如同自己想像著加油站的大夜班,尤其是在交流道下的四周
荒芜的加油站,如何度过死寂又无聊的漫漫长夜,像是永恒一样。那个主角想像着人烟稀
少的海边旅馆的旁边加油站,主角死之前的念的最后一首诗,电影结束前一个没有对到焦
的天外飞来一笔,那种即兴就已经是创作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