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燃烧女子的画像(文超长)

楼主: Monodie (阴影面纸)   2020-01-20 01:49:46
雷文防雷资讯页
大家好,因为真心喜欢这部电影,随想随记结果就是太长。
所以先在此示警,文过长(真心太长)、大雷、慎入。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去年就从外媒上知道这部片,但实话说就仅止于知道而已,没特别期待,即便身边有朋友
对我狂推,我也仍然差不多“如果有时间有心情的话看一下无妨”这样的程度而已,毕竟
身处影像泛滥的年代,节目太多了,很难有什么非看不可,或者错过会后悔的冲动了。但
看完深深的被击中了,并且感谢自己有走进戏院XD。
1.最有趣,也最激赏的一点。这是一部古装片,却又很“当代”,但完全不会让人有时空
错置、诠释硬套的感觉,它处理得很自然。我说的自然是,不论从古代还是从现代的眼光
来看,人的反应与选择都使人信服。旧时代父权结构对女性的限制当然是必备元素,但你
也会相信在那个18世纪的海岛上,女性会有想要挣脱束缚、从禁锢中独立觉醒这种近代的
思维,只不过在历史洪流中被抹去了。这种当代性的思考很精巧的在这个架构于古代时空
的爱情故事里流泄出来,而不会让人觉得“穿着古装说著当代的话”,片中人物做着古人
该做的事,但却能有空间让我们用当代的思维去观看。诚然,这部古装片显然不是那种经
现代审美渲染的精美古装,视觉上贩卖时代风情,拿旧社会布景当作娱乐借口、而骨子里
其实是现代消费型的浮华幻想式电影(是的,古装电影很大比例上都是这种)。
2.当我们使用“当代”这个词汇的时候,不免又要回到“什么是当代电影”这种吊书袋的
问题上。在当代制作的电影就是“当代电影”吗?显然不是。许多电影虽然是当代制作的
,但就是有股过时的感觉(思想、或者手法上的陈旧、太古典或者浓得化不开的学院气~
)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讲,她认为“当代的”应该要是电影本身,“当代”不是指你观看的
对象(影像、年代或者议题),而是你观看的方式,一个没有被陈述过的角度,它真实,
而且被现在的观众需要。以这点来说,我觉得她做到了,一部古装的“当代”电影,我觉
得这很酷,我非常欣赏这种能在精神上穿越时空引起共鸣的感觉,这是了不起的能力。
3.承上,把人的情感连结在一起是说故事最根本的需要,想一想我们身处的媒体串流时代
,有多少电影忘记这件事情了?现在最不缺的,恐怕就是那些视听上极尽轰炸的精美电影
了,但有几部真的能深深地跟内心连在一起?恐怕不会很多。燃烧女子全片拍得十分精简
,不论是内景还是外景、服装、摄影机构图与运动、演员的人数还有表演,都走一个低限
极简风,但在精神上和官能上又很juice(一下找不到更适合的词),借由女画家的一个
秘密委托性绘画任务开始,跟恋人相识相恋到离别的故事。故事是简单到不行的“夏日恋
情”类,(所谓的夏日不是指夏天,而是指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但层次很多,它非常
克制,但又切入很深。以爱情故事来讲,这个故事很纯情,画家与模特的女女恋这个画框
小小的,但望进去却发现故事的视角幅员非常的广,从最小的人的欲望,到整个时代社会
的结构,一层一层全折在里面了,在很有限的舞台上,用小故事做大文章真的是高端写作
,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坎城把最佳剧本奖颁给燃烧女子。
4.继续承上。这是一部非常看重观众参与的电影,导演在这上面非常有耐心,精心地将要
表述的东西层层叠起,而不急着在观众面前抖包袱,粗暴地说“你看这里有阶级的落差、
权势或者智力上的不平等,还有原始性欲的诱惑喔~”而这些强弱地位的关系,是传统剧
本写作上普遍且典型的编织情节工具。但导演显然刻意避开了上述所有的一切,小心翼翼
地把观众的视角控制在跟画家一样的位置,我们知道看到的都和她一样多,所以当女画家
跟着小姐在岛上逛来逛去时,我们也就跟她一样一起看着小姐的后脑勺,想着斗篷后面的
金发女人到底是什么样?这位连家中女仆都不太了解的小姐心中到底在翻腾什么?
身为观众的我们跟画家的情绪是一模一样的,她有多好奇我们也就有多好奇,正是这种带
入感,所以每一次当饰演小姐的Adele突然转身、或抬起眼望向镜头的时候,你都会觉得
她不是在看着画家,而是正在看着座位上的你。我们不是旁观的人,我们也参与在这段互
相凝视的关系之中,这种强烈亲密性的表达始终是电影这个媒材最强势的领域(这专属于
电影院,眼睛特写的力量在手机电脑等小萤幕上还感受不到),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说很
大胆露骨地展示禁忌性场面、或者疯狂特写就能达到这种亲密的效果,这必须要把观众按
在“与角色情感互动”的位置上才能产生,否则很容易就沦为奇观式的表演,只满足肉体
上的窥视欲。
直白地讲,片中的人物不主动向观众暴露什么东西(虽然她们可以),而是让观众自己透
过一次次与片中人物“对视”,最终抵达最热情柔软的那一块。在这里很直接联想到另外
两部也是以轰轰烈烈的女女恋为主题而受到观众喜爱的电影,阿布戴枫_西胥的“蓝色是
最温暖的蓝色”与朴赞郁的“下女的诱惑”,我其实是喜欢这两部电影的,但这两部电影
的性场面总是有那么一两刻让我觉得“怎么又来了”,“还要弄多久”、“需要到这样吗
?”我不是道德魔人,从来不抗拒那些超大尺度所带来的娱乐,也不是不能欣赏那种刺激
,只是那种“暴露式”的展示在当下实在是把我从故事里拖了出来,硬是送进A片的世界
里了,这是一种干扰。如果只是想要知道女同志怎么做爱,升高脑内某种激素,实在不需
要去到戏院里去坐超过两个小时啊,已经是网络串流的时代了,在家不是比较舒服吗?
(大误XD)
5.试着来写写技术上的东西,但这片比较难写。视觉上的调度很容易写,但这一片的视觉
走极简风,它的调度集中在心理位置的转换上,但其实这里面扎扎实实都是硬马硬桥的电
影技术,还有对电影传统的承接。对经典电影有点涉猎的观众应该很容易想到希区考克的
“迷魂记”还有柏格曼的“假面”。迷魂记是一个退休警探接受一个秘密委托,去跟踪一
个充满谜团的女性(没错,就是个金发女子),最后陷入诡计般的情海中。电影的前半部
就是一部“凝视”的电影,男主暗中观察女主,试图将对方的身份拼凑出来的,那个形象
到最后翻转了两人的关系。希胖子是一个非常知到什么是欲望的导演,而Sciamma(本片
导演)在访谈里也从不闪避,燃烧女子就是一部关于“欲望如何升起然后燃烧”的电影,
这种“暗中观察最后爱上对象”的梗,在男导演跟女导演的手里就是不一样XD
一样有进退失据的焦心,也都有感官上的晕眩,但,男女大不同也就在这里。凡庇荫、操
控、侵犯、占有,任何跟强弱位置有关的传统叙事偏好之物Sciamma统统不要(然而这些
是希区大导、或者大部分男性导演的爱),Sciamma当然熟悉这些,观众现在所习惯的电
影语法其实就是以男性目光所建立,Sciamma无法不使用这样的语言说故事,所以她在人
物设定上处心积虑刻意为之,就要把两个主角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一个不愿配合的模特儿
和一个必须要完成委托的画家,扭转了传统上缪思无声被动、创造者主动有力的刻板印象

另外一个平等则很有意思的以限制的方式展现:来自于社会(或者父权)对女性的无形制
约:一个即便父亲过世了也不能自主的富家小姐,和一个虽然拥有专业且赖以维生、但却
不得不依附在父亲名下的女画家。
难免有些评论认为导演实在太“厌男”,太女性主义先行,但我并不觉得导演真的有意把
性别观点放在台面上激辩到至死方休,她都把人物放逐到偏远的岛上去了,远离男性群体
,整片就只认真画画认真看对方和认真谈恋爱,这样都还有人有意见,不就落实了世界对
女性真的十分专制吗?都把故事限制在天涯海角了,画家甚至不敢要求小姐跟她私奔,这
样还不行XD我甚至不觉得主创人员愿意把什么female gaze挂在嘴边一路讲,不就是在
讲gaze而已嘛,都是人啊,男人看,女人当然也看,如果没有人先用male gaze来区分,
会有人这么在意什么是female gaze吗?
6.不能否认这是一部节奏比较缓慢的电影,也正因为如此,编导非常用心铺排小姐的出场
,她极其用心地将所有线索指向小姐,先是绘画教室,片中的观看者(画家)先是以一个
被看物(给学生练习当模特)登场,是一群少女学习观看的启蒙老师,还不忘提醒大家
“不要急,花时间好好看看我”(回想起来这里满幽默的,编导忍不住叫我们要好好看电
影诶~),然后电影的关键性场面,也就是视觉化的片名,直接有力地秀出来了,一幅带
有神秘色彩的“燃烧女子的画像”。
回忆紧接登场,画家出海,画具掉到海里,面对满船水手,画家没有一句废话外套一脱就
自己跳下捞,上岸后自己扛画具、自己烤干、自己抽菸、自己拿宵夜吃、活脱脱一个职业
独立女性的行动紧凑展现,在向我们介绍画家性格的同时,也持续营造对小姐的悬疑感,
一个刚刚才从修道院被接回来、连侍女都不甚知晓的小姐,自杀者遗族,一幅看起来很不
吉祥的未完成肖像,还有之前被折磨到崩溃的男画家,在我们以为小姐就要登场的时候却
只是侍女抱着裙子来给画家审视,如此吊著观众超过十五分钟小姐才登场(饼干屑一路撒
得有够长),还不正面给你看,她穿着一件星战式的斗篷,先一口气迎风冲到悬崖边才要
回头,这是我自去年至今看到最用心烘托的人物亮相,这种写作才是真正的角色登场。
这一回头,角色之间的关系全部定位了(包括身为观众的我们),而且富有节奏感(不知
道我在说什么的就再去听一次四季吧),先给一些悬疑的提示、一些悬置的静默、然后一
气地冲出来,主角亮相啦~
7.不知道要说Sciamma很有野心还是很气硬,偏要选难走的路走。既然“平等”是她的诉
求,不要那些戏剧上好操作的地位强弱、诱惑的关系(编剧的最爱:谁想要从谁那边得
到什么),这势必有风险,因为有对比有强弱,比较容易经营可见可感的冲突,对观众
会友善很多。既然她选择不要,那她就一定就得拿别的东西来支撑她的情节,所以这片
前三分之一是悬疑的猜测“小姐是什么人?只凭散步就可以画出肖像吗?”,两个人都
掩盖了自己。中段画家亮牌自己的身份,但小姐用自己的目光扭转了她与画家之间观看
与被看的关系,我们忍不住又开始猜想,“这幅画真的能画完吗?”“这种情感燃烧下去
要指向哪里?”第三段则跳脱了传统编剧最爱使用的dilemma(左右为难的困境),
完成画像小姐就是别人的了,“她该不该把它画完?”Sciamma直接超脱这个困境,
她们互相亲吻、拥抱流泪,以另一种内在的眼光来超越(这是我们一起有意识、不为旁人
、定位自身情感存在的合作)。完全是两个人自己的共识与决定,痛苦是免不了的,但她
们是一起做好准备的,她们一起努力不让这段关系里混有后悔。在交换画像时的那种满足
、平静与从容,最后同床夜话的相互珍重,堆叠到小姐穿着嫁衣喊“回过头来吧”,画家
多么清楚这个回头象征著什么,也是很勇敢地转过头来。那个平等是两造双方一起努力到
最后的,回溯所有伟大的爱情片,爱情双方势均力敌,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一方放弃、掉
队的恐怕不多吧?
8.小姐在片中名符其实地着火了两次(一次是画,一次是小姐本人),都是在中段,那个
意象其实非常危险,有种献祭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追求觉醒的女子常常都付出毁灭
的代价。透过夜晚篝火的火焰,不论是小姐还是画家,她们的眼光是着迷且坚定的,特别
是小姐,即便看到自己身上著了火也仍然要再看向画家,还有什么宣告能比这个有力?
“爱火燃烧”这种感觉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它剧烈、但很抽象,所以每当要落实在具体
表达时非常容易落于俗套,Sciamma成功地把这个象征完全直白展现且毫无做作之气,完
全归功于她前段的耐心与克制,那一刻是炖出来的,篝火与吟唱所铺陈的气氛震颤愉悦与
神秘交织,完全是恋爱中人心中爱恋的样貌,放火放得不肉麻不搧情很难诶~
紧接海边岩洞一景,我们的恋人终于得到对方的吻,在这里还耍弄了一下希区考克式技巧
,小姐放开画家的手出画,摄影机跟着摇过去,但我们已看不到她,我们的目光不由自主
地寻找她(此时我们的情绪与画家完全同步),画家跟了上来,小姐在不远处等着她(当
然也是等着我们),希胖最喜欢以这种方式与他的leading lady接触了,重点是必须要确
保观众的情绪完全参与其中,Sciamma在这里做了一模一样的事情。
不得不称赞一下造型,那条蒙面的围巾实在太妙了,那个厚薄非常微妙,太厚不性感,太
薄就没有禁忌,接吻前还要把面巾先解下来,真是把渴望撩到最高点,谁说性感一定得靠
脱衣
服?
8.这部片另外会让人联想到的是柏格曼的“假面”,可能同样是两个女人在一个隔离的空
间,互相展开精神上的探索,还有某些镜位类似吧。但我会觉得是素材上的相近,但精神
上完全不像,虽然那种扭转角色关系的手法颇为类似,但伯格曼那个是近乎毁灭的痛苦拷
问,Sciamma的则是一首引人传唱的诗歌,就像她们在片中一起阅读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西
的神话。
9.摄影师克莱儿玛松(Claire Mathon)很棒,这部戏里特别是中景镜头近乎完美
(所谓的中景简单说就是既能够把空间关系都交代进来,人物肢体与表情又都还能够看得
很清楚的距离)。中景就是要能够说很多,而且要很美,构图啦、平衡啦、光线啦、人物
关系啦、对动态的捕捉等,中景镜头是最能够展现导演驾驭自信的镜头,燃烧女子的中景
都很饱满,优美且信心十足。海边的景挑得很好,与人物的内心景图相辅相成(这就是一
部情感与视觉上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片子XD)。8K摄影机在光线与颜色的过渡上非常细
致,当然道具的质感还有女演员的皮肤也是很挑战的,我对导演这么坦然拍摄前女友的
皱纹感到无比佩服(但看到后面却很顺眼,只能说演员有魅力吧XD)。
10.我听到同场男性观众对性爱场面点到为止的叹气声,对此不予置评,毕竟每个人对电

的期待不尽相同。只能说导演就是避免展示那种东西,Noemie Merlant对我来说是新面孔
我不熟悉,但Adele Haenel可是自从影以来就没有避讳过脱衣服(虽然她第一次裸戏的年
纪还是有吓到我),尺度大的性场面她是非常有经验的,但就在某场QA里她说的,她觉
得在她大部分的经验里,裸戏永远是最不舒服的,一旦现场有人裸体,不单是演员自己很
有压力,连带的导演和工作人员也都会很紧张,大家会急着想拍得又好又快,好把衣服赶
快穿回去,最后演员就只能很无助地对着镜头摆弄身体。她指出那是非常容易使导演
“丧失想像力和幽默感”的时刻,所以燃烧女子选择不那么做(即便她们可以),她们不
是没有脱衣,只是她们不做“那种性表演”,但性场面还是有的,出来的时候该有的震撼
对我来说是一点也没少,就是那个一眼认不出那到底是什么部位的腋窝XD我第一时间的
反应是,哇靠,这尺度也大得太离谱了,法国演员已经奉献到这种程度了啊?结果镜头一
摆,就领略到导演的玩心XD
11.Sciamma并不是那种内向沈溺型的作者,相反的,她相当积极外向、甚至是很政治的,
她和Haenel显然都积极认同电影在政治上的力量与价值。看看片中的人物,即便所面对的
限制不同,母亲、小姐、画家、女仆,每一个都是自己做决定的主动性女人。虽然我觉得
,女同志导演+女同志故事+女同志演员+女性工作人员实在太容易引起政治攻防了,即
便这是一个爱情故事XD。
这部戏的起点很私密(Sciamma是想着Adele写的),导演与演员的之间的私人关系不论戏
内还是戏外都相互延伸,丰富了这个作品的同时或许也拖累了它,它显然侷限了某些视角
(但反过来想,电影画框不就是这种概念?)至少这层互文的关系是引人联想的,凡成功
的故事都需要这个。可贵的是两人对此坦然毫不扭捏。
Sciamma和Haenel之间的历史不算短,除了恋人与导演,S还身兼了朋友、导师还有老板
、甚至拯救者(不知道的人可去google一下Haenel曾遭性骚扰的新闻)等多样的关系,这
里面肯定有许多可以喂饱媒体的东西,但导演在宣传时最多就只讲到:“我们是一起长大
的。”所以我想这部片如此避免暴露与猎奇(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除了身为女性
对自身的保护之外,更多的是两人对过去情谊的尊重与爱护,这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纯洁
,这点很动人。好聚好散多么难啊(虽然不干我们的事),但看到有人身体力行地站出来
告诉大家她们相信这件事让人很动容。
12.延伸前一点,人类是一种非常仰赖过去与未来的生物,将回忆与经验重新编织,对当
下做出反应而延伸到未来,这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类从事创造性事物时会历经的过程。
片中两人作画的情节就是这种进程的体现,在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她们不在彼此的身边,
但又在彼此的回忆里。要说是给前女友的情书也好,对过去恋情的纪念也罢,有多强烈的
激情就需要多强大的理性才能把这些幽微在银幕上完整呈现出来(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基于跟情侣一起工作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工作经验(热恋ing与分手两种状况的couple
我都经历过),认真觉得Heanel和Sciamma之间的爱非常成熟,两人也不愧对自己的专业

13.讲完情侣要来讲演员了。Adele Haenel一直以来就是气场很强的演员,感谢casting为
大家找来了另一个一样具存在感,一样能扛得起全程凝视的,也给得出相等回应的对手演
员Noemie Merlant,chemistry这种东西是一翻两瞪眼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Adele的特色是那种令人坐立难安的张力,Noemie的英气则含有一种恬静,简单一句话,
赏心悦目。
14.尾声,这是一部没有配乐的电影,但爱情电影总需要一首具标志性的主题曲,而在燃
烧女子里是以戏剧现场音乐的方式出现。Sciamma选了韦瓦第的传世名作,小提琴协奏曲
“四季”里面的“夏”。小时候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夏,很生动没错,但相对于其他季节
就是太狂暴了,今天听起来狂风暴雨的感觉依旧(导演还选了一个相当狂暴的录音版本)
,但我现在能够欣赏这种扑面砸来的美了,我想这就是电影的力量XD
用一个故事给你一个切入点,当故事揭露的同时也揭露了观众自身私密的感觉(最后那颗
长镜头就是这个意思吧),当我们回到自己的世界时,我们得到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乐声中的小姐到底知不知道画家正看着她,但我们能够肯定的是
,在那一刻,她们在彼此心中热烈的存在着。“夏”的狂暴注解了这一切。
打完收工。再次抱歉文打得太长。我自己是在大选前几天看了这部电影的,大大缓解了我
在选战新闻轰炸下的焦虑,回乡投票时我心中无比平静,真心感谢有这部电影出现XD
看起来这部戏在院线会挺到过年,有兴趣的人不妨一看。
作者: isayhousayya (inspirit)   2020-01-22 00:22:00
推 写得好详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