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本周的野外求生兼丛林逃杀片《恶灵20》后,我先说结论:这种看完会喊“我到底看了什么”的片,我无法推荐给广大观众。但它有没有其独特的魅力呢?好像也算是有。电影谈一个沈迷手机的宅男少年Toby,他好像孩提时代也是曾和父亲相亲相爱一起动手修车的?但不知不觉已变成手机少年变得好疏离。疏离的结果是什么?很凄惨,就是爸爸叫他一起出去重温修车梦、他竟然拒绝,结果爸爸在门口被人打劫杀死、他竟还在门内浑然不觉地玩手机。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Prey-224822937-large.jpg
这个前奏只是为了舖出本片大舞台:为了让创伤的 Toby 疗愈复原,他被引介到一个 "Lost and Found" 计划,送创伤少年各自到一个空无一人的荒岛独处三天再接回来。这是什么敛财疗程?我想不通,电影也没有要解释的意思,令人难以想像到底这葫芦里卖什么药。不过再诡异再不写实也没办法,只好留给我们观众自行推敲:在这名为“失物招领”的计画中,他们“失”的与“得”的各是什么呢?
一开始,基本野外求生,要采集要渔猎要生火要造屋, Toby 一样也不行、左支右绌著。难道这计划认为他们“失”了动手做的生存技能、而要强迫他们动手“得”回这本能?就算是这么说,放著 Toby 一人还真得不回什么本能,这时就天降一个丛林里男孩们最梦寐以求的神秘女子!而且如《蓝色珊瑚礁》布鲁克雪德丝一般面容姣好、身材窈窕、穿得好少 XD 当代电影还有种拍这种女体凝视吗?此片还是拍了,不过显然不只意在给观众凝视、更意在给 Toby 晕船。
话说,一具宛如原住民般穿着少少皮衣、身段矫健双眼野性的少女身体,尽管以我们一般都市舒适圈的男人日常约会来说可能太野太脏绝非我良配,但这种形象在西方殖民与探险家传统中一直有浓厚的异国风情,仿佛我在文明世界所没有的在她身上都能找到、我在文明社会感到乌烟瘴气狗屁倒灶的事在她身上都可以得到救赎,因而形成一种西方男子在文化上凝视异国女性自我喂养的“东方主义”。在这种意识中,征服土地和征服土地上的女性,往往是一体两面;正面一点说,土地的疗愈和美女的疗愈,往往也是一体两面。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Prey-659360055-large.jpg
只是,疗愈文明心灵创伤的岛屿,有其日间的光明,也有其夜间的黑暗;
任何荒野其实也都一样,有其日间的缤纷生态,也有其夜间的丛林凶险;
本片则投射到女人上:日间是充满生机的美女,夜间是吸纳人命的妖魔。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Prey-998059579-large.jpg
《恶灵20》这片那新世代恶灵的面貌,令男孩心碎地呼之欲出了,可惜不能打高射炮改吃妈妈就好 XD 话说这恶灵的源流,在本片透过妈妈之口的短暂回述中,乍看之下有点瞎地令人不知所为何来,但仔细探究起来,好像也和一种异国荒岛的东方主义浪漫执念脱不了关系,只是这次不是来到荒岛肖想异国女子的男孩、而是来到荒岛向往异国文化的探险家家庭:女主角 Madelaine这一家三口,也是在对异国小岛、对原住民文化、对民间信仰的心花怒放之下轻率地让自己投入下去,结果很快失守死了一堆人、女儿惨遭恶灵附身成为夜晚变身的野兽(一种荒岛版的狼人?)。
我觉得本片糟糕之处,就在于这种本应恍然大悟的情节做得太隐晦,令人一来对它的意义看得百思不得其解、二来对它的发生过程充满狐疑。结果自以为谜底揭晓了,主角与观众恐怕还是有看没懂,观众更很难理解故弄玄虚说这么多讲个新的鬼故事又所为何来?那剧情意义与道德启示又在哪里?难道只不过就随便安个名目再来一场美女变鬼的猎奇飨宴吗?唉,电影拍成这样鬼影幢幢故弄玄虚又坚持不说清楚,被一头雾水的影评与观众这样理解只是刚刚好。
当然,主角还是要成长的,尽管那成长的具体轴线是哪条方向是哪边本片都拍得不清不楚,但总看得出来随着冒险到了尽头,主角的身体有脱胎换骨、心里有悄悄打开一扇窗。看着 Toby 终于鼓起勇气振作起来、终于卷起袖管伸出双手、终于扭转巨轮改变命运,我们也看着回忆中父子一起修车的甜蜜时光、看着双手点石成金让汽车如小小心灵般动起来... 也许,这场 "Lost and Found" 计划的荒岛疗程,终究还是要 Toby 历经这番苦路、才能点亮人生的灯塔、宛如童年启动人生的汽车?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Prey-476820372-large.jpg
好吧,我知道,什么灯塔汽车还是 "Lost and Found" 这些穿凿附会,一般观众一定又觉得通通都是蓝色窗帘啦 XD 不过只要有亲身参与过一些艺术家社群、甚或亲身参与过一些创作过程,不难理解艺术家心里对这些意象符号与人情世故的有意识连结。只是能否清楚表达给观众理解、甚至期待在观众心里留下点感动的涟漪,那就看这艺术家的手法选择、与承载手法的功力了。以我的观察,我觉得这部片是要拍一种很隐晦很艺术的取向,他不喜欢把事情说破、倒喜欢用梦境与意象任人联想,他喜欢给情节留下开放解读的空间、更喜欢给感情留下模糊迷惘的绮想。
看此片把马来西亚小岛丛林与海岸的一天四时拍得如此生意盎然、我觉得光就景观摄影收音取材的功力甚至和《绝境之城》有拼,我们大概知道导演的着重在哪里了,只是那令老妪能解而兼令恐怖片观众尖叫的简单故事与基本表达,这位主创者恐怕并不想多花力气、而没花力气的下场就是讲得模模糊糊令人不解。只是呢,一种令青少年男性观众怦然心动的莫名,还是有令人酸楚地做出来:我们一般观众就算看他的岛屿成长叙事看得再摸不著头脑,看到一个对我敞开心扉的野性少女最终与我火海两相离,那少年的一夜长大仍清楚地痛彻心扉!
只是,割舍一个从城市少男想像中投射出来给自己凝视的异国少女,这仍是有种西方男性自殖民以来几百年共享的“东方主义”课题:西方男性面对千疮百孔的西方问题,总是以为离乡一回到了异国就能得到心灵救赎,但事实上自己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异国大地与异乡女子尽管乍看为你滋养修补了好多事情,但这里终究不是你的地方、甚至你跨出不该跨的界线在此待久待深终要面对其黑暗。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Prey-187293671-large.jpg
当然,要脑补出这种理解,恐怕必须放下对鬼片逃杀的写实期待、而改以象征眼光看。毕竟很多鬼片的鬼都不是写实,而是人间之恶或自己心底暗面的投射,尤其当鬼片主角离开自己的世界登上一个“小岛”时,往往我们就可以开始把它当个梦境之岛上演一场潜意识争战了,本周另一部小岛恐怖片《逃出天堂岛》也是异曲同工。只是在这周两部小岛片中,我还是比较能推荐《逃》片,毕竟它在那个“天堂岛”的梦境叙事中、仍加入了很多可以把全片剧情写实串起的写实情节、仅在最高潮处给了一个一翻两瞪眼的奇幻处理。
而《恶灵20》这部片,真要写实说这荒岛疗愈计划?恐怕都没几个人会相信,而岛上种种过去与现在事件的光怪陆离,更不在话下。这种电影真的很难面向大众,我也无法在版上昧著良心推荐给版友,只能推荐口味小众爱看怪片的、愿意尝新勇于尝试的、喜欢感性体验重于理性分析的观众,有钱有闲可看看,它毕竟还是有生意盎然的丛林、令人神往的荒岛、令人心动的少女... 就算看完后不免骂句“我到底看了什么”,应该还是可以在心底留下一丝难以名状(负面说是“莫名其妙”)的余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9IZ_RKU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