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看片纯属娱乐? 高中导入电影教育 媒体识读、性别意识向下扎根
新闻网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2122599
吴尚轩 2020-01-07 08:10
https://i.imgur.com/QeEyWNe.jpg
富邦文教基金会2014年起与法国国家电影与动态影像中心合作,并共同启动“全国高中职
巡回电影学校”计画,除将电影教育引进校园外,也开设教师研习、提供教材,让教师能
自主授课。示意图。(资料照,取自 Bru-nO via pixabay)
电影如何分镜、灯光与音效如何配合,对电影系的大学生来说,是再自然也不过的基础,
但相关的理论、分析假若放进高中里,又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化学作用?来自法国的电影教
育,如今在富邦电影学校带领下,逐渐于全台高中职推展,从国文、英文等人文科目,乃
至于地理、自然甚至餐饮科都有结合,希望透过对电影的分析,培养学生性别、成长、独
立思考、媒体识读等传统教育稀缺之处。
富邦文教基金会自2014年起,开始与法国国家电影与动态影像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Cinématographie)合作,引进法国自1980年代开始的电影教育,并透过“全国高
中职巡回电影学校”计画(下称:电影学校),与全台高中职教师合作,以一学期、每周
2小时的规模,让校外讲师进入校园协助授课,同时也开设教师研习、提供教材,让教师
可以自主开课,迄今已与全国45间高中职合作。
https://i.imgur.com/uL13ZEk.jpg
富邦文教基金会与法国国家电影与动态影像中心合作。富邦电影学校教材。(吴尚轩摄)
课堂播映为犒赏学生?冷彬:盼能拉回电影语言
“我们发现好好讲一场戏,在台湾教育现场是不曾出现的经验。”富邦文教基金会总干事
冷彬表示,过去存在于课堂上的电影,大多是考完试后让学生娱乐用,或者有明确的目的
性、议题性,可能是励志片、青少年议题相关的电影,但这稀释了电影讨论的可能。
冷彬认为,“电影如何去谈议题”在这其中是被忽视的,因此他们希望把电影语言拉回来
,在课堂上谈导演如何透过运镜、光影、声音,甚至人物走位等技巧扣连议题,这可以丰
富学生许多层次的能力,特别是媒体识读,“他们会学到所有东西都是安排好、被设计出
来的,不是巧合,即便纪录片也有选择跟剪接,所以他们理解到观看的东西,都是别人安
排的,这是独立思考很重要的起点。”
冷彬指出,让学生有意识地解读看到的东西,这在网络时代尤为重要,“学生在网络上看
到各式各样的东西,你拦也拦不住,网络不能分级、管制入性行销,所以要让学生思考,
他看到的东西都是被人操控、要怎么独立出来思考,再进一步就可以聊其他议题。”
https://i.imgur.com/hY31aAC.jpg
富邦文教基金会总干事冷彬指出,过去会在课堂上出现电影,往往都是作为学生考完试的
娱乐用途。示意图,非关新闻个案。(资料照,颜麟宇摄)
翻开电影学校教材,除了基础的导演、人物介绍外,更包含钜细弥遗的分场大纲、场面调
度分析,跳脱过往高中教育对电影的认知,但其实扎实的教材背后,是电影学校团队一路
跌跌撞撞累积而来。
冷彬解释,起初,电影学校先翻译CNC与法国教育部合作的教材,但在过程中便发现,由
于法国电影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他们也有自小扎根的艺术、哲学教育彼此互文,因此到学
生高中时,法国教材对光影、构图等手法,常常只用一句话带过,要翻译回中文时,就得
加上大量注释,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https://i.imgur.com/MC0ReSJ.jpg
富邦电影学校教材,图为日本动画《狼的孩子雨和雪》场面调度解析。(吴尚轩摄)
而在选择电影方面,冷彬说明,如法国在高中生会看讲述查德内战、受害者子女如何面对
仇恨的《雨季不再来》、苏联时代的实验纪录片《持摄影机的人》等,这些电影对台湾学
生非常陌生,因此后来电影学校开始自行开发教材,并舍弃完整一部片的篇幅,转而聚焦
于其中重要几幕的技巧。
打破“普遍陌生”现况 跨领域教师共推电影教育
但回到最重要的执行者——第一线教师身上,冷彬则坦言:“台湾老师对此当然非常陌生
。”但其实即便在法国,也需要透过教师研习,让老师慢慢累积能力,而目前电影学校的
教师研习中,许多老师本身并未对电影有研究,但在多年来累积下,已经出现有老师能自
行开发教材,而参与电影教育的老师,更是跨科跨领域,就连数理科的老师也有。
“像《温心港湾》在讲逃难,有些地理的移动,就可以挑给地理科老师,或有些台湾纪录
片,自然科老师也可以来谈生态,老师会就自己的学科去做融入。”此外冷彬也指出,在
强调跨域能力的108课纲推动下,这是电影教育最好的时机,学校更必须开发特色选修课
程,所以像国文科可以聊台湾电影,公民可以聊纪录片与社会运动。
影痴成校内电影推手 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确有进展
花莲县玉里高中餐饮科教师宋介源,本身在大学时期就是重度影痴,来到玉里高中后,他
不只在2010年开设影片讨论社,也在校内推广电影教育,并于2017年起接触富邦电影学校
,“我们最近的电影院,向北、向南都要1小时,镇上也没有租片店,所以引进电影教育
是有可能、可以发挥的。”
但宋介源谈到,在学校要做电影教育,最大考验就是时间,常常只有2堂课约100分钟的时
间,所以后来他会剪简单的片段,透过5-10分中的内容,来讲光影、运镜,只要是他任课
的班级都会做,可能是在考试后或临时的代课时间,当成课程间的缓冲。
回到自己的导师班里,宋介源说明,因为时间较充裕,一学期下来可以讲超过10部电影,
片单则多跟餐饮相关,包含《 五星主厨快餐车》、《料理鼠王》、《食客》、《饮食男
女》等,而在餐饮相关之外,宋介元也希望透过电影,补足现行教育的不足,如同样讲述
未婚、未成年怀孕的国片《当爱来的时候》、美国电影《鸿运当头》,都是每学年必放片
单。
宋介源说明,偏乡孩子多少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这2部片的角色年龄层跟学生很接近,但
一个是台湾典型家庭状态,一个是欧美的想法,《鸿运当头》的家长面对女儿未成年怀孕
,态度成熟开明却不失严厉,虽然有苛责,但首先想的是顾全女儿身心健康,而《当爱来
的时候》则非常复杂,导演张作骥又熟练于叙述社会中下阶层困境,透过这2部片,可以
看到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社会价值观下的对比,以及不同的美学呈现。
施行电影教育多年下来,宋介源表示,他导师班的学生已经养成对影像的敏感度,像他曾
讲解导演在一般的影像外,还使用了什么媒体素材,如《大佛普拉斯》有监视器画面、《
血观音》有新闻剪辑画面, 后来学生看电影时,就会开始找片中出现的报纸、电视萤幕
、墙上广告文字等其他媒体素材。
“当然也会有同学觉得这想太多,各人感觉都不太一样,而孩子们也知道,我不会给正确
答案。”宋介源认为,长期下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确实有进展,也会跟他讨论哪个镜
头让人很感动,以及自己探索其他电影,不只是看好莱坞大卖座电影。
https://i.imgur.com/KuP1fq0.jpg
花莲县玉里高中餐饮科教师宋介源在校内推广电影教育,《血观音》也是他选用的教材之
一。(资料照,取自《血观音》脸书专页)
正规教育缺乏“成长” 雄中生透过电影谈“性别”议题
来自高雄中学的国文科教师李念洁,则是于2015年起,与同事一同接触电影学校、参与研
习,并于校内共同开课。李念洁在掌握要诀后,转为自己独立开课,并设定“成长”跟“
性别”2个主题,包括描述向往西方自由的女孩玛嘉,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下遭遇的法国动
画《茉莉人生》、以及描述家庭与亲情的日本动画《狼的孩子雨和雪》,都是常使用的电
影。
“学校正规教育里,没有那么多课堂谈成长,像国文课那些作者的生命经验,可能都是中
年人、遇到中年危机,比较少青少年的议题。”李念洁谈到,而在雄中的环境里,男生较
难学到同理、理解,所以希望透过影片碰触他们的成长。
在性别方面,李念洁则指出,高中是成长很重要的阶段,过去国中的是男女合校,但当到
了高中,瞬间班上没有女生时,他们的状态会变得“很神秘”,这是单一性别学校都会遇
到的问题,所以需要谈性别,也希望谈爱与情感教育。
https://i.imgur.com/bu2c21l.jpg
高雄中学学生电影人权课课堂作业。(李念洁提供)
来到今年度,李念洁将主题调整为人权,如放映讲述赛尔维亚同志运动的《彩虹保卫队》
、以韩国光州事件为背景的《我只是个出租车司机》等,他认为教育学生尊重、平等很有
难度,“理智上理解,跟行为上做到是两回事,甚至在行为上不尊重时,他没办法意识到
会造成伤害,因此希望让学生感受到人是独特的、有感受的。”
https://i.imgur.com/ktTwsJX.jpg
高雄中学学生电影人权课课堂作业。(李念洁提供)
面对教学现场的困难,由于是选修课,李念洁都会先跟学生“打预防针”,讲清楚这不是
看商业片的凉课,接着会从像《狼的孩子雨和雪》比较大众的电影切入,再开始进入比较
慢步调的电影。
“一开始我的挫折是,看影片应该比上课还好玩,但他们还是会想玩手机游戏,或趁机做
功课、算数学。”李念洁指出,学生玩手机是普遍现象,这是这个时代教育的挑战,由于
玩手机,学生的注意力都停不久,不过即便如此,只要能缓慢的美感带领他们入门,许多
人还是会越来越有感,学生开始会问,为什么用这样的角度拍摄、怎么抉择声音与色调的
呈现等问题, 真的更会去留意细节,感受力、理解力都有提升。
https://i.imgur.com/yQfD0EX.jpg
图为富邦电影学校教材,针对日本动画《狼的孩子雨和雪》剧本分析。(吴尚轩摄)
“菁英”教育偏乡行得通?基金会:重点在你怎么分享
当然在台湾或许有人会怀疑,非都会区的学生,真的能负担这样看似“菁英”的电影教育
吗?但冷彬从过去经验指出,有趣的反倒是,乡下学生有些平时没地方去,就整天在家看
电视、电影台,台北小孩看过的电影还不一定那么多,而且会倾向看主流电影;此外在网
路时代,学生能看到的影像已经不局限于偏乡与否,“青少年间会流传、很红的其实都差
不多,不管在台北还是台东看都是差不多。”
“但老师会有偏见,会觉得拿影展片来乡下播,学生会看不懂,其实去放都没问题,重点
是怎么陪学生讨论。”冷彬指出,实际去放就会发现,连《雨季不再来》步调这么缓慢的
电影,背景又是查德这样遥远的国度,学生也可以得到启发性的回应;反而像布莱德利・
彼特主演的《即刻毁灭》等,需要了解社会、文化脉络才能懂笑点的黑色喜剧,不管在全
台哪里的学校,学生的评价都很低,“这种事事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重点是你怎么带讨
论、跟学生分享。”
实作课程不简单 工作坊助援教师:不一定要拍一部片
冷彬更呼吁,在108课纲的架构下,电影教育非常“给力”, 像课纲要求让学生学习实作
,但常常老师要开发实作课程时,就连带学生做小型田野调查都有困难,所以电影学校希
望针对人权、海洋、环境、性别4个面向,设计工作坊协助老师的困难,“实作不一定是
让学生拍一部片那么困难,画一场分镜、改编剧本,或复刻电影都可以。”
冷彬说明,像竹东高中是国片《九降风》的拍摄场景,就有让学生拍约20秒模仿电影的短
片,让他们学习镜头语言,或者像帮角色重新设计服装,“可以拆成好玩,且能让学生认
识电影本质的方法,也可以教他们做一个小志,我们希望把一些方法整理出来,看怎么样
去带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