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美术设定集看完后,立马三刷了4DX
内心的澎湃就算熬夜也要记录起来XD
版上剧情面的讨论很多
( p.s. 一万五千字当论文写的大大请收下我的膝盖 )
但美术设定集跟制作面上好像比较少人讨论
冰2设定集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原稿设计图、概念图、地图等等的图片
( Elsa、Anna的美照一定也有喽 )
以及制作团队中各设计者分享其部门在制作过程中遭遇的困难或是解说制作流程。
可能自己本身有接触过影片后制
对里面设计者的心得分享除了“感同身受”外更觉得“如获至宝”。
创作的过程除了现实技术面的困难
其实很大一部分难的是“无中生有”以及一直逼问自己“为什么”的过程
.
.
.
以下有雷
.
手机排版请见谅
.
.
.
.
.
.
.
.
.
.
.
.
.
.
.
.
.
引用原文里面的内容 :
“我们设计每一件东西,都会不断地在思考角色当下在想什么,在什么样的心境下会创造
出什么东西。这个东西除了在情感上必须合理外,在现实逻辑里也必须合理。”
书中举了Elsa做了冰船推开Anna跟雪宝的那一段为例 :
Elsa知道自己必须独自前往阿托哈兰,
却又放不下Anna,担心她们会受到伤害。
在这样的心境下,显示了这一个冰船并不是“痛苦的魔法”所做出来的。
Elsa做了一个坚固厚重且上面布满雪花的半透明冰船乘载她所爱的人。
这里面充满Elsa对Anna满满的保护。
(爱的表现)
看电影时我想没人会注意冰船到底坚不坚固
但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动画电影
设计者在细节部分的考究势必会影响到整体电影的感觉
这一本书谈的就是这一些细节。
如果有兴趣的大大可以再往下看
怕有著作权问题
单纯分享个人看完比较深刻的部分供讨论
有错请不吝纠正
( 一 ) 场景
1. 秋天
冰2的设定是秋天,在配色上要呈现出符合秋天的感觉,但又不能脱离冰1的冷色调,不然
观众会觉得很奇怪,会觉得这好像不是冰雪奇缘的感觉。
2. 艾伦戴尔
艾伦戴尔使用了最多中性色来调和冰1的冷色与秋天的暖色。在设计上因为制作工具跟科
技的演进,很多“旧的资料”冰2的团队其实无法直接使用的,许多场景是参照冰1的设定
再重新制作。设定集中有完整的地图全景,城镇中的广场、农地等都有明确的设计。
3. 魔法森林
制作团队真的实际跑去芬兰、挪威、冰岛考察当地的树种、地貌、植坡等,制造出符合“
现实”的森林。
书里的设计者用了蔬菜沙拉当作例子,解释一盘蔬菜沙拉看起来可能很真实,但是如果镜
头开始移动就会变得很不有趣 (一团绿)。
画面要“看起来真实且丰富”势必要加入不同的树种。做平面是一回事,但做成3D立体动
画又是一回事。
光是“莓子”就收集了好几种,更别说白桦、松树、云杉……等,森林系或植物学系的看
这一部分应该会很有感。
4. 阿托哈兰
书中提到一开始环境制作组的主管问组员对阿托哈兰的想像,结果每个人的答案都差很多
。他们发现在视觉的呈现上不能太脱离现实,不然观众的带入感会不够。设计团队于是参
考了实景制作,但又把它做得更梦幻一点(dream-like)符合主题。
他们发现如果走过一大片冰河,因为冰对光的吸收率不一样( 红最快;绿次之;最慢的是
蓝 ),所以深水冰河的表面会有一种深蓝的朦胧感。阿托哈兰中的冰宫就是依此制作的。
( 二 ) 服装与人物
设定集中有很多美美的服装设计图
在这一部分学了很多服装类的英文单字XD
Anna的部分
1. Anna的旅行装本来是设计给Elsa穿的,但后来决定给Anna。
2. 服装设计呼应了角色内心的成长。本来Anna在片头是穿裙装,后来旅行装换上裤装跟
披风显得成熟,最后女王的服装也参考了Elsa原本在冰1登基时所穿的色系。
3. 紫色跟麦穗作为艾伦戴尔的象征当然是不可少的。三刷的时候真的发现Anna身上每一
件衣服都有麦穗的图案,象征她与艾伦戴尔紧密的连结 !
Elsa的部分
1. 为了凸显Elsa与环境的“格格不入”以及她本身的魔力,设计团队是以“Elsa的服装
都是她自己用魔法做的”为基础概念。每当Elsa有所“成长”时,她身上的服装总会有所
改变。
2. 为了呼应4大元素,Elsa在冰2里的服装每一件都可以看到元素的图案!!!!
除了与主题呼应,也暗示Elsa其实是第5灵。书里介绍的超级详细,三刷时仔细看Elsa服
装上的图案真的再次被惊艳到。
3. Elsa的服装不能脱离冷色,不然看起来就会像另外一个人。为了营造飘逸感,服装要
减少接缝处且外观上要放上类似亮片的冰晶让Elsa看起来Bling Bling的。
阿克的部分
服装色系与Anna的旅行装、女王装相呼应,显示他已是艾伦戴尔的成员之一。
其他人物
1. 为了凸显马提斯中尉是领导者,设计者独厚让他挂上肩章。
2. 北乌卓人是制作团队请北欧当地原住民(Sami人)当顾问协助设计的。他们的皮带上能
够挂许多小工具,且是一个热爱运动的民族。(这部分我猜因为片长的关系没有呈现出来)
( 四 ) 元素
这部分几乎都是谈设计上的困难点居多。
想要让元素本身看起来“有动感”、“有情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拟人化”,给他脸
型跟对称的手脚。
但这次冰2的团队想要有所创新,作出从来没人看过的感觉。所以他们做了很多实验参考
,透过新的科技而有所突破。
1. 水灵
Elsa在黑海跟水灵的打斗有利用闪电去辅助调整光线以及营造水灵的速度感。
另外要在“水中呈现水灵”本身就超级困难,制作团队有参考过黑色墨水在水中晕开的样
子及作了很多实验。
马的鬃毛跟马尾是比较动感的部分,所以参考水滴散开的感觉去制作这两部分。
这一段太专业...个人只能领会几成,我只能说一刷时对水灵的视觉效果已经很震撼了,
力与美的均衡与霸气,光想到那个表面剔透感就不知道要做多久了…谢谢制作团队做出那
么美的水灵 !
2. 火灵
制作团队参考了欧洲在一堆柴木中生火会有蝾螈跑出来的民间传说。且为了避免俗套,制
作团队选择用粉红色的火焰来呈现,相较于Elsa蓝色的冰也能有很好的对比感。
3. 风灵
团队花了一番心力才找出除了用拟人化方式呈现风的方法,要怎么呈现出风的方向感、速
度感以及情感。
后来团队的基本概念是透过“风吹过其他物体的样态”来呈现。
书中提到,在魔法森林里,一开始风灵其实并不是在攻击Elsa一群人,而是在观察。透过
捉弄雪宝等人的视觉来表达风灵“调皮”的个性。
书里原文用了一个花生三明治当作例子解释,但我无法领会…再麻烦其他大大补充了…
4. 地灵
团队对石巨人的设定是与地貌相容且不常活动的 (睡觉)。所以可以发现每一只石巨人身
上的青苔都长在不同位置,也有不同形状。
( 五 ) Elsa的魔法
1. 除了冰晶之外,也加入了4元素的设计。
2. Elsa的魔法从3D打印机到之后越来越强。
渡黑海的片段,Elsa制造出来的冰,视觉呈现上要能够抵挡黑海海水但又要与水的本质相
符(化开),这其实是很难做的。
制作团队在冰的形式下了很多功夫,个人觉得最美的是最后完全体的Elsa抵挡洪水作出的
超美冰壁。
以上几点是个人比较有印象的
光从书里的叙述就能感受到制作团队满满的热情跟专业精神。
电影是一群人的结晶
看完片尾名单跟三刷支持也是很合理的吧
The next right thing
就是把这几天耽搁的工作进度补完xD
现实的面包还是要顾...(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