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金马56最佳影片入围小感想

楼主: sean8398 (SEAN)   2019-11-10 23:08:40
周末看完了金马56的最佳影片入围,简单分享下,中间有涉及一些很基本的剧情,若介意
者可以避开雷噢!
————————————————————
《返校》
若单纯就电影文本(film)与艺术表现上而言《返校》确实是五部最佳影片入围者中最为
不够成熟的;但我想《返校》的入围所代表的意涵更在于整体与整个电影机制(cinema)
凸显的文化性。前阵子小野写了一篇〈少了中港电影的金马奖 该是告别的时刻了〉的投
书,提到了告别新电影大师们的电影语言,谈起了“新电影是光芒还是包袱?”在这几年
台湾发展类型、更“接地气”的草根或试图ip与合资,却也遇上了些政治问题,比如今年
金马奖的风波。
《返校》从畅销电玩改编,满满的期待与话题讨论,说的又是白色恐怖时期敏感的背景,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时,自己有多些感觉关注在很多很游戏的电影语言、还有发现原来关键
的那场导致学姊行动的戏,其实断在老师间对话的不明确与暧昧,要是
她多待了十秒钟,或许整件事情都会不一样。这和“线索”般很大众电影或类型的推动有
著很大的相关,以往新电影时的导演论及政治的禁忌,多的是从“自传”方式去阐述的私
历史而向大发展,道出了很写实背景的台湾。然而《返校》却是一个很大众性超现实的恐
怖游戏,加上那些爱情元素与丰富的声光音效,那是一个标志着让大众以不同方式看到了
这些时代的一大步。
《热带雨》
故事很简单,没太多的意外和预告里看到的差不多,一名女老师与男学生之间的“恋情”
,但其实主轴更是这名女老师,在她这样的年纪与身份,国族和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屈就
或压抑的自己不孕、作为一名失败的妻子该怎么习惯与找回关于自我。但不得不说仿佛李
安在金马五十时选中了这批黑马,也选中了他的接班一样。陈哲艺再次把很通俗的家庭与
社会,结构化的端上了台面,让我们看到了背后所对立的种种冲突:是女性、传宗接代、
家庭亲情、自我情欲、升学导向与异化的......,更大的是跨越新加坡回到马来西亚,看
到新闻暴动与返乡巴士的城乡差距。陈哲艺很精准的用了不同场次的“雨”代表了不同戏
剧发展的问题,应和了标题“热带雨”这多雨的季节里,像是突如其来燥热难耐的生活顿
点,大概从每一场雨中都能发现导演精心雕琢思考的想法。
反倒是主题里的师生恋,对自己而言反倒是一场单恋。年纪轻的男孩横冲直撞地去爱其实
不知道真正的情背后有多少阻碍,而深知世故熟稔于心的女老师,却早已不暸解自己到底
该怎么去爱自己,而只是把性寄托在生育、或把渴望母爱扭曲成了过度的关心。陈哲艺厉
害的是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开场不过十分钟不到,就能听到三种语言交杂
的冲突(也是电影中寻找冲突背后的意涵),都做到了,但小小的缺点就是如果你沉浸其
中时却无时不被这些符号象征或结构上的暗示提醒,好像就有些太多了些。
《叔叔》
若说金马最大的价值是一种包容,那《叔叔》必然也是一部这样的独立却反映当代的电影
,若非影展奖项,或许自己就这样错过了它。《叔叔》的叙事与戏剧张力更底限,说的是
一对年迈都有自己家庭与后代的老男人,在这把年纪碰上了相互陪伴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大概是,没有一场真正的“冲突”与流泪,也没有真正转折与正面
爆炸,却让你在很多生活里的事情中深深被打中。是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男人,也养育
了下一代负起了责任,却又没法子做“真正”享受欲望的自己,偷偷摸摸隐忍低调,连最
平凡想和爱人一起煮饭、看电视或闲暇时到海岸边散步,在以同志作为一个身份下,都变
成了很吊诡的不平凡。除了涉及到身份与家庭关系,也谈了老年安养的问题,甚至是一种
极温情“陪伴”与不分身份的关爱感,无论是对女婿、朋友到小孩孙子,或那些也走了半
辈子的老婆
,都有着以人与人之间情感在。《叔叔》很平淡围绕在这二个男人身边,他们最好的互动
就是什么都不说,却早已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那种隐隐如水的清淡。最有趣
的是,往往与同志有所冲突的基督宗教,在电影中也变成了为了成为一家“这样我才知道
死后要怎么找到你”的内在信仰。若要说缺点,大概是反复用的配乐有些失色、还有某些
空镜头剪接断掉了了长镜头的韵味。
《阳光普照》
在台湾已经上映了,也获得许多好评。不得不说当俯瞰整个台北盆地的镜头出来时,确实
想起了杨德昌拍摄《一一》时是怎么去描绘千禧年间的台北城市,也在这么迈入现代化背
景下端看家庭成员与人生哲理。而到了钟孟宏的《阳光普照》,说的问题已经不是重绘台
北地图了,而是“再建”。
背景里兴建中的大巨蛋围墙、车站附近的建筑,还有驾训班位于边缘的山脚,或那栋有点
年纪斑驳的公寓家居,应和著犯罪被赶出城市的阿和、自我默默离开不想麻烦人的阿豪(
却其实还是麻烦到了大家),或是没来由说过几句话的小玉也重新为了在组成一个家。在
巨大光影对立之间寻找缝隙,想再建、或是找回那些熟悉的关系,才爬到了最高处拥抱彼
此,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阳光、每个人也都是每个人的阴影,《阳光普照》确实有着极阴
暗下温暖的家庭治愈感,更重要的是也不知不觉中建构了快过了二十年后台北的样貌,生
活在这里的我们,无论怎么或许都能找到一点感动的地方。喜欢林生祥的配乐煽情的很可
以、也喜欢几场那些俯瞰或空拍的镜头,车子里都是人、房子里都是人、城市里都是人。
《夕雾花园》
电影的语言英文、粤语、日文比重大概是6:3:1,作为一个跨域制作与历史故事,《夕
雾花园》无疑是入围之中最为复杂且巨大的。叙事拉出了双线,一是八零年代重返寻找真
相解惑的张艾嘉,二是二战不久深陷一场矛盾恋爱的李心洁。故事缓缓进展中,有很多复
杂或埋藏的事情,有关于文化种族对立的、艺术创造的痛苦,或无意间就爱上一个日本人
的困惑与眷恋,文本背后有许多交缠的矛盾感。
林书宇以往的作品中总带有些“告别”的意味,无论是《海巡尖兵》服役时被迫政治的长
大、《九降风》和过去单纯疯狂的青春道别、《星空》童真的孩子在冒险中找到力量面对
世界,或是《百日告别》对亡者逝去追忆且怀念的治愈,到了《夕雾花园》这样宏大复杂
的故事中也再说这件事:对哀痛告别。是从此刻的张艾嘉、回忆年轻的她、再往前战时悲
剧的一切。而为了与战争创伤的一切哀悼
告别,是原先第一个为了盖花园的缘由与想念,再一次追溯的此刻同样是为了另一种善恶
之爱的告别,面对阿部宽即将远行的凝视,或是借景的花园,景物依旧人事已非。但每一
个如同斯德哥尔摩症候的创伤感,都在哀痛里闪烁,像他们一起在庭院中放的灯,飘荡摇
曳。而痛苦却又是对于艺术与人生之中,不免需要品尝与忍耐,如同李心洁刺青时的身体
之痛楚。应该怎么面对这些大历史之下受伤的感觉,还有为此哀伤而告别在眷恋,就是这
座花园带来的、留下的。
李心洁、张艾嘉与阿部宽三位主角都在高标表演,特别是张艾嘉实在很有魅力与层次感,
摄影灯光美术配乐剪接技术部份也都在质感的高标。很开心看到林书宇掌握了这样一部跨
域泛华语电影的概念之,有电影工业生产的也同时留下了作为导演的概念,大概是这次较
为复杂厚重且有韵味的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