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小丑的恐慌争议:暴力与精神疾病的浪漫标签

楼主: AisinGioro (爱新觉罗。溥聪)   2019-10-06 17:52:07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4085723
“是我的问题,还是这个世界变得太疯狂?”电影《小丑》(Joker)上映前后,先是以
拿下威尼斯影展大奖的艺术成就,卷起娱乐话题热潮;而后又因为电影中涉及的暴力、精
神疾病议题,在美国出现了安全恐慌的争议。有人质疑《小丑》鼓吹犯罪、也有人疑虑给
精神病患贴标签,甚至忧心有人会趁机模仿犯罪、重演枪击惨案的血腥悲剧。是《小丑》
真的有毛病?各种质疑到底是“无聊的指控”、还是有其社会脉络可循?
在《小丑》上映前,已有美国部分戏院声称接获“安全通报”,要严防有心人士趁机进
行大规模枪击。即便消息真假不明,但已足够让各地警察与民众神经紧绷;美国纽约在2
日晚间的电影节《小丑》放映会上,就有全副武装、配备突击步枪的警察严阵以待,连观
众也必须接受安检后才能入场。纽约警方NYPD表示,近期会针对放映《小丑》的电影院增
加警力布署、提高见警率,同时也有未获证实的风声指出,NYPD已陆续加派便衣警察混入
戏院观众群,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威胁”。
“《小丑》上映让人非常害怕...”《路透社》报导,包含纽约、洛杉矶与芝加哥等大城
市,已有部分民众对此感到恐慌;而恐惧的根源,又连结到了2012年发生在科罗拉多州奥
罗拉(Aurora)的枪击惨案,当地一间正在首映蝙蝠侠系列《黑暗骑士:黎明升起》的电
影院,放映途中突然有一名枪手朝观众席无差别扫射,最后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伤的悲
剧。
奥罗拉枪击案后来更引发社会舆论对“暴力电影模仿效应”的争执,又或是透过电影将
这种反社会行为美化、犯罪浪漫化;再加上犯案凶嫌被捕后自称“小丑”,使得娱乐文化
与社会犯罪之间的“交互影响”成为各界探讨的议题。暴力犯罪能否归咎电影电玩的影响
,长年来无论社会大众或是学术研究各有论述空间;虽然其中未必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害者遗族的创伤确实存在——时隔7年,奥罗拉事件影响所及,也让这
次《小丑》电影无缘在当地戏院放映。
有枪击案受害者家属向《BBC》表示,《小丑》的电影宣传“让人直接联想到杀手”,在
家属的要求下,奥罗拉市的电影院将不会放映《小丑》;家属们也同时向华纳兄弟影业呼
吁,应该捐款帮助枪案受害者的相关社福组织。除了奥罗拉之外,目前也有其他城市的电
影院禁止观众以蒙面、或特殊化妆的造型进场观影,确保“出入者安全”。
从《小丑》电影延伸的议论不只如此。由于内容涉及精神疾病与犯罪,有些心理医学相
关团体担忧的是,过往从好莱坞电影中常刻意夸张“精神异常”者,或是把心理疾病的类
型化,连结到极端行为甚至是暴力,而《小丑》是不是也落入这种“精神病患容易反社会
、犯罪”的窠臼,则各有解读。不过英国的精神健康组织在确认过电影内容后,倒是向《
BBC》表达肯定,故事中人物背景尽力铺陈细节,人们对“疯子”的刻板印象已经有所转
变。
“不是担心《小丑》电影怎样,是我们本来就害怕‘小丑’本身...”过去几年当中,英
美就发生过“小丑恐慌”现象,2016年美国各州都有警局接获民众报案,社区公园街道上
出现小丑装扮的“诡异人士”,莫名引发一连串突袭路人、惊吓小朋友的恶作剧风潮,甚
至出现“小丑持刀游荡”的安全疑虑。这股风潮在当时造成“真正的”小丑扮装工作者困
扰(包含派对小丑、到医院服务病童演出的小丑医生...等),认为严重伤害了小丑的专
业与欢乐形象。
不过“害怕小丑”这件事并非个案,根据民调机构拉斯穆森在2014年的研究,全美43%的
成年人“讨厌马戏团小丑”,甚至有6.8%的受访者坦承“小丑的出现会令人感到严重焦虑
与恐慌”。这样的负面反应就被称为“小丑恐惧症”(coulrophobia)。
https://soundcloud.com/udn-global/20191005joker
广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