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我的《小丑》记事本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9-10-04 08:46:19
随着小丑翻开他的笑话记事本,我记忆中的小丑记事本也一页页地翻开了。以下落落长碎碎念,不是读报感想就是私事,不想看的建议马上左转。
关于都市垃圾
记得 2008 年订机票去意大利,行程想排拿坡里/Naples/Napoli,结果拿坡里竟有垃圾危机!本来想垃圾危机就垃圾危机嘛,反正我们只是从车站去旅馆、从旅馆去码头、真想去的其实是卡布里岛。但教授分析:垃圾,就像美国的破窗效应,它表示这城市治理出了问题,而且问题正被习以为常中、不再被解决、人民也慢慢放弃相信这会被解决。而且拿坡里垃圾清运,其实长年是黑帮的贡献呀 XD 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有。话说拿坡里呀,垃圾危机自 1980s起就常发生已是老问题。结果没想到,今年 2019 年夏天,连五星美女市长当政的罗马也闹垃圾危机了!
关于市长竞选
今年有句“莫忘世上苦人多”,光就这句口号来说还真少见,其余尊重版规不多谈。话说当城市治理失能、城市底层爆发时,要来解救城市的政客可左可右,右的往往诉求严厉执法整顿降低犯罪率、左的往往诉求加强社会福利与保险,右的往往认为人人白手起家力争上游为何有人不争气、左的往往认为都是制度不彰社会不公压迫了个人... 两边是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也有不同的盲点,但怎么我印象中看到的选举清一色是右派对右派、偶尔来句什么苦人多的还如天方夜谭半信半疑?
关于公共汽车大叫
今年某天在台北公共汽车上,遇一女子莫名其妙突然大哭大叫,叫着一堆我们都不知道的她个人故事,叫一叫就冷静下来对乘客抱歉“我生病控制不住,请大家包涵”然后不久又再叫。满车乘客多恍若无事平静以对、有个大叔厉声叫她不准再吵否则就给我下车、司机则不吭一声不置可否... 有限的我还懂得做的,也不过就当她说“请大家包涵”时,看着她微笑回应一声“没关系”。类似状况的特殊应对,我只有一次在法国某城电车上,看到有乘客居然去跟控制不住大叫的人聊天打屁,还聊得疯疯癫癫又哭又笑地,聊得开不开心我也不知道。
关于公共汽车小孩
年轻时一直不觉得自己可以当爸爸,因为在公共场合只要有小孩好奇接近我、小孩的妈妈总是赶快带开如见牛鬼蛇神似地,总令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个大恶人?直到有一天看了邱坤良老师的文章,大意在说过去传统农村社会、孩子是公共空间中大家的宝人人都能抱,但在疏离匿名的城市里、人人戒慎恐惧竖起高墙保护着。多年后还是鼓起勇气生了孩子,才发现我也能和孩子打成一片而不是个牛鬼蛇神。如今孩子若去找陌生人搭讪,我会试着站在身旁给他指导、也给对方一个放心的微笑;而别人家孩子跑来找我时,该如何友善如何热情?我还在学习拿捏。
关于自作多情
中学时,有个女生写匿名情书给我,一封又一封,我心里砰砰跳却不知是谁,把跟班上女生传过的纸条借过的笔记一个个对了又对、又猜想是不是男生好友匿名安慰还把男生字迹也对一遍... 最后猜测大概是和我向来最有默契的一位女同学,毕竟在班上有苦有笑的时时刻刻她总在我身边?结果揭晓不是她、仍不知是谁,我无法自已默默离去,跟她再难当个一如过往的朋友。直到毕业前她才告诉我,这样真是伤透她的心。
关于口蜜腹剑
班上同学传东西、传到我这边来我不知是啥、但同学说声“咱们是好友”“咱们是兄弟”令我开心一下答应了、后来老师查抽屉抓到他们又撇得一干二净... 这种经验我学生时代也是有几次,多半是在刚到新班渴望交友的适应阶段里。当我还人生地不熟时只敢摸摸鼻子学习小心,当我慢慢混熟后的反抗经验好像只有一次“谁跟你兄弟呀?”还好我是乖学生不带违禁品,但听说同校别班抽屉拳环锉刀什么都有,有人吵架时还会威胁要带武士刀 XD 倒是庆幸我们抽屉人人一把的剪刀都还钝钝的。
关于博君一欢
年少曾业余组团赴欧表演民族艺术,带着整组传统乐器穿全套传统戏服,总以为异国音乐为西方观众与孩子带来艺术之美与欢乐、扩展视野欣赏异文化,是美事一桩。但有一场表演过后,英国主持人来好奇打量我,请我示范穿这种传统服如何进行各种走位演出,我犹骄傲地照作示范,却没注意台下阵阵笑声... 直到主持人请我用民族乐器吹奏西方歌谣,终于全场爆笑出声,主持人还跟学“滴滴滴、哒哒哒”XD 当下我专心表演没意识,晚上回旅馆越想越不对劲,想到激动甚至暗骂“当我小丑呀?”只差没想“小心喷了你!”还好生活幸福理智不断线的我,想个几秒就睡了。
关于失能咨商
记得有一年,通识坐我附近的外系同学,早上才问过他早餐哪买的、晚上他就自杀了我翌日才听说。听说他们系老师还开了个八股的辅导会鼓励学生多找健康管道抒发,但有学生爆气“学生的苦你们从没在听只会摸头”云云... 我也不知非咨商专业的教授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话,连专业的学校辅导室都没几个学生在信了。不过如今长大到老师辈年纪后回想起来,也很苦闷压力更大的教授没说 "They don't give me a shit either" 恐怕已算够镇定。心辅不是他们能做的,能做的人又在哪?能做的人后盾够强吗?我仍不知道。
关于 Funding Cut
2008 金融危机后西方多国都有教科文预算缩减,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是研究经费变少、许多国家开始加收学费。其中最大规模是 2010 英国卡麦隆任内的 Funding Cut,别说本来对英国子弟几乎免费的大学学费一夕暴涨到天高,连地方图书馆也没钱了、地方体育馆游泳池没钱了、地方艺术中心没钱了、地方活动中心没钱了... 我那时是没注意过地方的心理咨商机构有钱没钱啦,不过这些图书馆活动中心体育中心艺文中心等地方,都是无数地方少年找到兴趣耕耘才能发泄活力打发时间的管道,这些东西突然架空,浑浑噩噩的少年精力发泄到哪去?何况又是失业率史上最高时?
关于金融男孩
第一次看西方富家 posh boys欺负女子取乐的影视情节是在影集《皇家大律师》、第二次是在电影《高富帅俱乐部》、另有一次看金融区 financial boy虐杀妓女的情节是在《夜刑者》... 西方都会如伦敦纽约巴黎的金融男孩们,真有这种个案甚至累积成现象?还好这个我没亲身经历过,毕竟生活周遭接触到的 posh boys还真少。不过在 2008 以降欧债风暴时,一生乖乖存款一夕化为乌有的劳工,咸认是金融区那些家财万贯的金融男孩把我的钱都倒进了水中,只是要说是哪个个别男孩又说不上来、每个男孩却也好像都难以置身事外,话说这些男孩在金融区压力恐怕也顶天。
关于暴动烧车
许多人觉得《小丑》呼应了当代欧美底层白人男子的愤懑?我倒觉得这愤懑不分肤色,只是瓦昆刚好是白人、小丑刚好涂白脸罢了。看此片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曾身陷车阵隔窗目睹的 2011 夏天伦敦(与英格兰多城)暴动,和 2005 巴黎暴动异曲同工(听说《悲惨世界》12/13 会上映?),看报导都指向关于伦敦巴黎市郊失业率创新高、基础设施衰败、政府撙节开支、社会保险崩溃等问题,许多参与暴动的都是黑人但也有很多其他社群。
话说 2011 这英格兰多城连锁暴动除了烧车砸店外,倒是仅有五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这种暴动也许不意在杀人、只意在出气发声?但也不免有帮派份子趁机寻仇?总之愤懑指向的政治人物还是全天候保全别自己出门的好。又话说,此片描绘的城市暴动,多大程度是烧车烧店?多大程度是抢劫杀人呢?在同一个面具下两者往往很快被画上等号...
关于面具暴动
光看西方社会,我印象所见当人们静坐抗议时,最红的面具形象还不是小丑、而是同属 DC 的 V怪客?我这胆小鬼也没参加过什么抗议,只在 2011-12年伦敦金融城 Occupy London插过几天花,还觉得怎么 V怪客面具都把切格瓦拉 T-Shirt给比了下去?连亚桑杰都戴了帮忙扩大这风潮?真正令我看了胆战心惊的制服暴动,是在多年后我有幸不用亲身目睹只看电视就好的 2018 法国黄背心 gilets jaunes。话说不论面具还是背心,那匿名暴力也许是其次,更大的是你我一体宛如 "Je suis Charlie"的团结感。结果今天 10/4 热腾腾地香港“禁蒙面法”立法通过翌日生效了!
关于韦恩先生
韦恩先生令人想起打击犯罪检察官出身的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企业家转政治出身的前纽约市长彭博?或是在媒体上激烈言语分化人们的美国总统川普?或是欧洲极右政客如雷朋奥班法拉吉?甚或是政策强硬绝不妥协的法国总统马克洪?这些人好像都有一点影子但又不全然,我印象最深的倒是法国前前任总统萨科齐,永难忘记曾有一次有民众跑去向他陈情时,被他悍然回了一句 "Allez-vous en"“你滚吧”。
高高在上的父母官,眼前陈情的子民不论是前员工之子还是一介小市民,这样理直气壮的悍然拒绝真令人伤心,仿佛这位小民从不在当权的他所要照顾的那一部分市民里。突然想起自己当兵也曾在走廊撞见三颗星司令,自己没啥要陈情但当下左支右绌心想糟了,谁知司令停下问了问我生活与操练、带着笑容拍拍肩膀鼓励了两句。谢谢司令你让我灰惨的当兵人生从此大不同!
说这么多,只想说:《小丑》主角的一环环处境,其实和当代西方社会乃至我们不分东西方的一般人,也许并没有那么遥远、处处与现实似曾相识,只是小丑 Arthur Fleck 这角色所遭遇的质与量都比我们极端、他的出身环境比我们更悲惨、他的社会纽带比我们更崩溃、而他与理智断线跨出红线的距离比我们更接近。我还算是个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人,但连我都觉得 Joker speaks to me,那我下面更大的世界呢?
也许,暴动复仇的发泄,就留在银幕让小丑代我们做、我们谢谢他听见了我们;而真实人生与社会的重建,就交给银幕外的我们团结努力吧。有版友提出了“人人都是个小丑”的概念,眼前每一个莫名奇妙举止怪异的他人,也许和我都是同路人,能把握机会就给他“一个拥抱、一刻倾听、一眼正视、一点尊重”等等各种温暖吧,也许许多绝望愤懑的心灵就在你我举手之劳的小惠中,找到了他烂爆一天里的一线曙光?
作者: smallpig0903 (大猪)   2019-10-04 09:56:00
推推 感觉你真的见多识广!
作者: winnietslock (老皮)   2019-10-04 12:43:00
推小羊,台湾确实不怎么重视左右路线的讨论小孩子开始不准接近陌生人的文化,我小时候记得报纸有把这个现象画成两格漫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