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4242157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去填满青春,用酒精与菸,用社团活动,用人际关系,用任何一切能够
用尽的东西,毕竟在认知里,青春就该是热闹喧嚣的,青春不能够虚度。不管是正在体会
青春的人,或者是曾经历过青春、向往著青春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是这样定义青春,无形
中都给青春一个难以抗辩的刻板印象,仿佛青春就该活成这个样子的,但当任何构成青春
的组件出现了瑕疵,青春便容易失去控制,当青春没有走在正轨上,接续下去的人生是不
是就也会随之崩塌?无处立足的人,便选择从高处跃下,摔成一摊血花,用最鲜艳的样子
纪念自己活过,就像梵亚;而还在找著未来的人,如沙夏与彼得,都只能茫然的继续活着
,歇斯底里的碰撞著这不完美的世界,企图从友情、从爱情还有亲情中,找到自己是谁、
找到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说找到“自己”的意义,唯有这样才能够心安理得的活着,而不
是羡慕著早一步离开的梵亚。
《酸世代》自带伤感。尽管你可能会在有些时候看不懂现在进行到哪里,也会花些时间适
应剪接方式与叙事方式,特别是当剧情主线在沙夏与彼得两人之间轮流切换时,重复出现
或著只出现在其中一人身边的角色不少,看着这些人和两位主角的互动、听着他们的对白
,不论是回想早些时候发生的事,还是看着后续发展,相信不少时候会歪著头皱着眉,试
著去爬梳解读亚历山大葛奇林导演镜头底下的故事,但微妙的是,你从沙夏与彼得两人身
上,能够感受到并看见他们的痛苦与哀伤,随着两人因为梵亚的死亡变得不再那么紧密,
思考与寻找,成了两人无意间各自努力的目标,当最后兜了一圈重新碰头,那不过几分钟
的对话,似乎就成了整部电影的答案。也在这之后,终于懂了电影简介里的注解,“酸,
是识透愁滋味的废青宣言,是不顾一切的自毁前程。”,叛逆不安且充满暴力式的《酸世
代》,正是导演眼中青春最真实的模样。
“你知道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吗?”
“事实上我们没有问题,有人把一切都准备好给我们,我们才能坐在这思考,我是谁?我
能做什么?”
没有问题却自找问题,是我认为在这部电影里最大的问题,不过这样子认为并不是指电影
有问题,而是我自己所理解的、导演想透过两位主角传递的讯息,在沙夏和彼得这个年轻
,不管多小的事都能成为话题,亦能成为过度被放大的烦恼。先来从彼得谈起,梵亚的死
其实是个意外,不过是碰毒的他毒效发作偶然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在旁人的眼里看来是
这样,可对于彼得来说就不是了,他和沙夏为了制止失控的梵亚身心俱疲,一句无心的“
你想跳就跳吧”谁也想不到会成为一句命令句,不知所措的彼得只好想方设法隐藏心里的
慌乱,他靠着酒精、性爱与舞池狂欢来转移注意、麻痺自己,更把怒气发泄在梵亚的家人
身上,指责着她们根本不了解梵亚,但当一切方法用尽后,罪恶感再也无法抑制,于是他
喝下硫酸企图寻死,却在最后一刻退缩,伤到喉咙的他无法发出声音,趁著这机会他开始
逃避著,逃避面对问题、逃避著关心着他的沙夏、逃避著自己...,这个没人知道的烦恼
就像颗未爆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你为什么这么爱彼得?”
“爱什么?你为什么老是说爱爱爱!”
接着回到沙夏,他没有声音哑掉,所以较多的情绪透过他倾吐、宣泄,不明白彼得单方面
的回避他是为什么,而当彼得在另一头找著出口时,这头的沙夏因为离家的母亲突然不告
而回同样陷入紧张,望着总是一脸看透自己的母亲,仿佛在她眼前他无处躲避,也像是在
告诉着他,他就是一个她怀胎十月生出来的空壳而已。“我什么意志力都没有,我是意志
薄弱的人!”,冲口而出的这段话听来满是忧伤,曾几何时他活得不像是个有意志的人?
他为了彼得冲撞他无助的母亲与有权势的父亲,也为了母亲尝试过著正常男生该有的生活
,可到头来他才发现他活得如此悲哀,于是他猛力冲撞,想证明自己是个“有意志的人”
、值得被每个人正眼看待,哪怕犯法、哪怕破坏掉了整个世界、哪怕毁掉了自己。
“只会痛五秒然后就习惯了,你就是这样习惯薇佳,就像习惯晒衣夹。”
是否需要适应《酸世代》的剪接与叙事才能成功与导演对话?我认为是的。亚历山大葛奇
林导演悲剧性的定义了青春,在本来斑斓的色彩上硬是乱涂上了黑白与灰,使得整部电影
就如两位主角内心般紊乱、迷茫、充满不确定性,回首过去如这般的青少年电影,到最后
甚至中途就会开始劝导迷失的青少年们走回正轨,可能不是靠着讲大道理,而就简单安排
几个戏让其领悟,可《酸世代》不是这样子的。它用着自己的方法,告诉每个人原来要清
醒其实只要痛过几回就好了,沙夏与彼得两人从各自两端走向另一端,彼得从徬徨到振作
,沙夏从清醒到浑沌,两人都用一瓶硫酸找到答案,当沙夏在片尾吹着瓶口发出声音时,
才明白了电影片名的涵意,酸,明著指那瓶硫酸,背后则象征这世代的青少年,若想找到
些什么,往酸楚与痛苦里找,远比在满地的正能量中找还容易些。
《酸世代》不算坏也不算好,纯粹就是个人喜好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