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返校—忆起杨导的牯岭街

楼主: a16628667 (happy postu)   2019-09-25 00:42:54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其实这两部片类型完全不同,单纯年代背景以及开头的“miss”又让我想起了2.3年前重
新修复上映的牯岭街,同学们在前半段其实有不少时候是捧腹大笑的,因为当时的用语“
泡miss、打kiss”、或小猫王的逗趣反应,而电影的长度跟气氛营造的高压,还有注定悲
剧的结尾(片名),又让大家拖着沉沉的身体走出影厅。
先说我并没有玩过游戏,所以就是单纯看这部电影,游戏的注解、补充或不一样之处都不
知道。
返校的类型以惊悚为基底,同样是在戒严时期下的台湾,透过秘密读书会来呈现那个时期
“自由”这件事的“困难”。
电影很快地就进入了魏仲廷的恶梦,在惊悚片的底子下不免要先进行一些吓人桥段,其实
前半段都感觉电影节奏满明快的。
剧情上有几段铺陈了戒严时期的极端控制行为,例:教官看到学生,管他是谁都可以抓他
过来检查书包;布袋戏这种东西虽非直接性地违抗国家也同样被禁止,崇尚自由的诗、书
籍更是不用说。事后在升旗典礼被强行带走的一位老师,纵使眼睁睁发生在所有人面前,
也只能继续大声唱国旗歌,恐惧都是被禁止。
虽说有这些场的铺陈,但返校在呈现上感觉给我是太过于靠向惊悚的“形式”,而压扁了
剧情与角色。
每一段的剧情都比较是浅薄地带过,每一场的动机显得较为模糊或更精确一点是“刻意”
。方芮欣跟张明晖的感情桥段也像是辅助性质下的产物,这样方芮欣才能告发带头读书会
之一的殷老师,而使全体读书会师生被抓包拖下水。
纯论剧情来讲是可以这样演,但当角色没有厚度、背后没有故事,感觉上就会变成只是“
因为这样所以这样”,原因跟动机如果在角色深厚的建构下会变得精确又能引发观众的复
杂情绪,而不单纯只是直线脉络。
那角色的厚度在哪?魏仲廷是个什么样的人?正义勇敢?坚定?我只能稍稍透过他前面救
助朋友的行为先有这样的感觉,然而后面他对方芮欣的态度,还有他把书交给方芮欣只跟
他说了一句:“学姐我可以跟你读书吗?”,好,你可以说他就是个小孩,年少情窦初开
难道还要被批判?是不用,但电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带出魏仲廷这个人,魏仲廷的个性模
糊,也没有交代家庭背景,没有他跟同侪更多的互动。
戒严时期给他带来的压力以及恐惧感觉也只在物质上,心理状态的描述并不多,有也是电
影透过旁白直接说出,而不是透过角色之间的互动、眼神、连结而让观众内心感受到。
其他角色同理,方芮欣多了一点家庭的背景试图去讲述带给方芮欣的影响,但方芮欣家里
的情况即便不是白色恐怖时期也能写成这样,妈妈的失神到出卖爸爸都可以透过其他事件
完成,比较像“妈妈恐怖”而非白色恐怖。
最后电影说教式地口吻歌颂自由,我一开始提到电影用秘密读书会呈现“自由的困难”,
为何不是自由的“可贵”?因为角色的行事动机都被电影拍得浅薄,连结也自然地薄弱,
电影只能呈现到困难这一阶层,无法更进一步地打入心中引发出可贵的反思,最后只好透
过稍嫌做作的信封硬生生地将张明晖推向为自由牺牲的烈士,实际上他是为电影结构失序
而牺牲的角色,不然我觉得这角色有更多的层面可以用来加强描写白色恐怖的迫害(除了
写物质上的掌控更是心理上的强大压迫)。
在类型片中能有这样的议题其实很难得,但同时也很危险,不单是实际面上有可能被封杀
的危险,而是当时代的心理状态跟整个体制下杀了多少人,那都是极难以言喻的。
而技术面上的手法我觉得是国片类型片里面难得一见,在气氛、灯光、几些分镜的衔接都
看得颇为过瘾,演员方面则就像是我说的形式压迫角色,部份演员的演技虽有出来但无法
完全绽放,几个年轻演员稍嫌青涩(可能台词也有关),可惜了。
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第28届金马奖拿下最佳剧情片跟最佳原著剧本,时隔
28年金马56也要来了。
在跟返校同样的背景下,完全不同的形式上,杨德昌将庞大的角色缜密地牵连起来,以各
种复杂的情绪、事件带出时代下的悲惨,辅以光的明暗、声音的设计环环相扣建构出一个
极为写实的世界,虽然跟返校比很不公平啦,但因为返校让我想回顾这部经典神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