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告别过往台湾电影语言,走向成熟商业片的崭新里程碑
BY MAPLE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54567
2017 年 1 月台湾年轻团队赤烛所推出的恐怖风格解谜游戏《返校》以台湾白色恐怖历史
为故事背景,以创意打造出叫好叫座、全球风靡的作品。就在赤烛 2019 年推出续作《还
愿》后半年,早已被买下改编版权的《返校》电影版终于问世,由史上最年轻的金钟导演
徐汉强执导,这是台湾第一个游戏改编电影,也是徐汉强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有着原作的高评价、优异视觉与复杂故事线珠玉在前,改编的工作无疑压力山大,但徐汉
强运用优异的风格、剪接与视觉,成功建构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观,电影叙事完整复杂
却又意外地流畅,《返校》不但毫无疑问是近三年最好的台湾商业电影,透过大胆而崭新
的电影语言与风格操作,来处理过去台湾新电影曾探寻的主题,更加突显出徐汉强的《返
校》可以说是台湾电影正式与台湾新电影深情告别的里程碑。
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或《超级大国民》等前辈同样处理起白色恐怖下的知识分子恐
惧与勇气,重重压抑的情感,徐汉强处理起来完全是对年轻观众说故事,运用的完全是国
际化(universal)的恐怖/惊悚片手法,以及介于电影与游戏之间独树一格的视觉风格,
而不是一再回望过去电影遗产的幽灵。
《返校》除了叙事线如何“忠于原著”是一大挑战外,故事实则融合有多种类型元素却又
并非典型的恐怖/怪物片,徐汉强在叙事与类型元素的操演之间,混搭得极其大胆,却又
是艺高人胆大。事实是《返校》电影版真正讲的是魏仲廷和方芮欣两个年轻人追寻爱情与
自由的渴望,但类型片的相关电影语言又在必要之处不时漂亮地被运用出来,增加了叙事
过程的悬疑紧张,也让电影带有解谜游戏的几分推理味道。徐汉强在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做
得颇为令人激赏,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前提下把叙事尽可能做得既犹如迷宫又井井有条,视
觉风格在游戏特效与恐怖电影之间抓到了漂亮的平衡。
电影看似行云流水,其实这样的风格混搭再加上不断回溯跳跃的叙事手法,两者都极其困
难,一不小心就会让人一头雾水或是因风格跳跃而出戏,觉得不知所云。过去几年我常说
台湾导演连类型都还没学好,不建议贸然尝试混类型,但今年的《返校》却一次做到位(
事实上接下来的《江湖无难事》也是成功的混类型),这样飞跃式的成长令人欣喜,也再
次证明只要选对人才,台湾电影仍有着蓬勃的创意与市场潜力。
从《返校》的成果不但看出徐汉强在技术面的超人实力,更有趣的是他在方方面面上都展
现出全扩的意图,包括演员的运用。过去好的台湾导演多以会用演员、让演员演出极具渲
染力的情感面为最强武器,但徐汉强反其道而行,完全是风格取胜,他并非倚赖逼出演员
超强演技,却仍然能透过完整的风格节奏统摄,成功达到在叙事上的应有效果,这在台湾
电影(甚至亚洲电影)都是罕见的。我们终于出了一个强在风格统摄与叙事能力的导演,
演员对他而言是美丽的棋子,只要各司其职,照整体的安排去走,都不会对享受构成阻碍
。当然,这样子的模式也让电影在部分较为倚赖情感面的故事线上,表现得最是有限,但
这明显不是本片的主要策略与核心,只是比起其他部分相对普通,但仍恰如其分地担任了
起承转合之效果。
徐汉强紧抓着故事本身返威权和对自由的渴望,很清楚地知道故事核心还是要讲的是这两
个年轻人在其间的迷失与最后突围而出的勇气,但借由赤烛打下的精彩意象与视觉分镜之
基础,他极其成功地运用赤裸裸血淋淋的类型元心手法,把内心的恐惧与压抑直接跃然在
画面上,象征的意义太过精彩,绝对能让更多人理解白色恐怖的实质血腥,及其背后背负
的沉重枷锁。因此本片的类型元素其实只是点到为止,其震摄效果对于叙事核心极有帮助
,但吓人却不是本片真正要做的事,所以强烈不建议观众在进场前将其误以为恐怖片来看
,它实则是透过恐怖类型元素去推动的剧情片,而选择本元素又与内容核心相互呼应,所
以并非虚晃一招。
徐汉强及《返校》电影版的横空出世,意义因此远非台湾电影票房希望或是 IP 改编成功
而已。它征显著新一世代对于电影叙事与喜好的差异,以及台湾年轻导演意欲追上观众与
市场所展现出来的对话能耐与胆量。所以更重要的是,在过去这两三年展现与过去电影美
学截然不同视野的年轻导演,一部一部推出来的作品能否持续下去,从《狂徒》、《洞两
洞六》到今年的《返校》、《江湖无难事》,希望这股年轻的革命狂潮能够不断持续下去
,我们不但即将正式与台湾新电影告别,也终于可以向只有贺岁喜剧独霸的不正常市场挥
手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