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没有那么伟大,生活也不是惨到必须如何,但幸好这些人还有篮球,支持他们走下去
,给了他们梦想,让他们有被看见的机会。然而追根究柢,最后的问题会是,到底为什么
非篮球不可,少了篮球他们会何去何从。只可惜,这样关键的问题,电影中找不到答案,
也让整部片看起来,除了情绪攻势之外,显得无所适从。
本来没有想要贴文,但看到网络上一片好评,于是决定将自己写的文章贴过来,供大家
参考。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对于《下半场》,我觉得以感性层面来说,光是台湾继《功夫灌篮》这种不明所以的奇葩
之后,又诞生了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实实在在、没有轻功、没有三小风火轮的篮球电
影,我想此等勇气与决心,便值得所有台湾喜欢篮球、热爱篮球、没有篮球就吃不下饭、
睡不着觉,然后又喜欢电影的人进场支持。
.
而监制与导演也很聪明的,搭著近几年来HBL的风潮,改编了高国强、高国豪在冠军赛场
上兄弟阋墙的真人真事,拉出了一条关于奋斗、关于青春热血、关于信念与和解的故事,
成功地让那些平时没有在看篮球、甚至不懂篮球规则的人也能毫无负担的进场观影,并且
被搧情的剧情搞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我想这点是相当成功,甚至可以说是近几年运动电
影的某种标竿也说不定。
.
然而,我觉得《下半场》所遇到的问题,就如同所有真实事件的改编所会遇到的终极挑战
,也就是并无法在兼顾改编与创新的前提下,发展出一个比现实生活更加有趣的题材,也
让他们被迫以更为煽情、泛滥的方式去处理整部电影的剧情与人物关系互动,搞得最后在
核心议题上的失焦、过多鸡肋的功能角色、以及篮球场上的失真…等。
.
举个例子来说,前阵子看了以美国知名连续杀人犯Ted Bundy为主角的真实纪录片以及改
编剧情片,虽然剧情片几近忠实的还原了Ted Bundy狂妄的一生,但看在观众眼中,却与
此有强烈的疏离感,原因不外乎在真实事件已经如此有张力、且我们已经确知事情走向时
,借由再度演绎后的“剧情”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对于“惊喜”的期待,那些看似不可能发
生的情节,已经不再新鲜、刺激,从而我们对于复制的剧情感到了无生趣,从而对于电影
的叙事感到不耐烦。
.
而同样的概念回到《下半场》中也是如此,对于那些喜欢篮球、甚至稍稍知晓高家兄弟对
决过程的球迷而言,这样的电影诠释可说是相当粗暴且割裂的。首先关于两兄弟的宿命对
决而言,真实的状况是,哥哥高国强在泰山高中经历了两年的磨练之后,在高三那年跟着
队友夹带着全胜的气势闯进冠军赛,迎来高中生涯的最后一战,尤其在八强资格赛时又以
一分险胜同样呼声极高的松山高中,带给了他们无比的信心,可以赢得泰山高中队史第一
座HBL冠军。这场球赛的看点,不外乎是野性十足的泰山高中,要来挑战HBL的传统劲旅松
山高中,当然除此之外高家兄弟的对决也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比赛正式开始之后,泰山高
中挟带的一路的气势,以领先十五分的优势进入下半场,甚至第四节大部分时间也握有领
先。没想到这一切在最后几分钟风云变色,高国豪人来疯似的连投带切,包含最后致命的
三分弹命中,锁定胜局,也让松山高中就此拿下冠军,赛后高一的高国豪强势拿下MVP与
新人王两项大奖,开启了往后最强高中生的旅程,而高三的高国强则泪洒球场,遗憾地结
束了高中篮球生涯。
.
说到篮球,我相信十之八九的人第一印象绝对来自于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他当中关
于胜利的执著、不放弃的精神、队友间的革命情感、以及满满对于篮球的热爱,是代代人
关于篮球最美好的回忆也是难以忘怀的初恋。篮球迷人的地方是,场上的五个人就像一只
手中的五个手指头一般,有长有短,但缺一不可,有了全部才是一只完整的手。除此之外
,你永远无法想像,时间到点的那刻前球场上会发生什么事,也永远无法想像在那么短的
时间内人类究竟可以做到什么,因此我们有了T-MAC的13秒35分,有Fisher的0.4秒,也
有了樱木花道的枪响绝杀。而当然,篮球员对于篮球的热情、以及球迷们忘情的支持自己
喜欢的球队,甚至因为篮球而带来的生命改变,也是篮球之所以如此迷人的地方,我想这
部分NIKE与NBA球员合作的一系列“THIS IS WHY WE PLAY”呈现得相当精准,也相当令人
感动。但,我以上说的这些,《下半场》有吗?如果有,做的深入吗?我十分怀疑。
.
对于我来说,观看《下半场》的过程,就像是看一个没有那么爱篮球、懂篮球的人带着一
群很爱篮球的人拍给爱篮球的人的电影。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当中没有篮球,没有梦想、没
有挣扎、没有冲突、没有革命情感,只是在这样的一部情绪综合体当中,缺少了对于篮球
的爱。
.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说词是那些篮球爱好者对于电影的吹毛求疵,那些篮球上令人着迷
的概念,并无法完美的嫁接在电影上面。然而若我们以同样是改编于篮球的《灌篮高手》
来看,可能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
首先是关于冲突,篮球说到底虽然是一个与人对抗的团体运动,但到头来其实也是一种与
自己的战斗,应该说所有的运动最大的敌人都会是自己。因此要持续进行这样高强度的竞
技,最后必须面对的都是我为什么想要打球这样的问题。在《灌篮高手》中,我们可以看
到主角樱木花道最初加入篮球队是为了追晴子,然后他觉得篮球有趣,又可以追晴子所以
继续留在篮球队,然后他又感受到一切成就感,同时也可以追晴子所以他努力的练球,最
后在与山王的比赛中,他感受到他对于篮球与晴子双重的爱,然后也体会到一种有别与打
架时所获得的支持与信赖感,也第一次为了自己的之外的事情奋斗,所以他感到安心与快
乐。因此虽然山王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惨痛的败北,但青春中的遗憾,伴随着是下一次的成
长,所以我们在此受到樱木的感动,也完全能够理解他的决定以及他的情绪。
.
反观在《下半场》中,我们只能粗浅地看到两个因为爸爸曾经教他们打篮球,所以喜欢打
篮球的人,然后因为一些原因两人分道扬镳,各自开始打篮球。但关于他们执著什么,为
什么打篮球、为什么而战、为什么喜欢打篮球却丝毫没有着墨,弟弟的信念只以一句我想
好好打球概括,而哥哥则又以一种极为滥情的集体式的光诚加油作为号招。如此轻飘飘的
剧情铺陈方式,也让观众引颈期盼的最终对决,除了噱头式的兄弟对决之外,冲突点只剩
下那几近无从得知从何而来的概念式强弱对决。这不是一场信念之争,两个人、两个球队
的信念没有明显的相撞、这不是一场兄弟之争,两个人的关系除了兄弟之外,看不出有什
么特别之处值得大书特书,然而这也不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如果不
打篮球、或失去篮球、或输掉这场比赛会有什么后果。而这些总总细节上的缺失,也让最
终决赛的呈现,流于表面形式上的雷声大雨点小,感觉很像万人演唱会台下都是动员的观
众,台上演的拼命,台下也配合得很辛苦,看起来纵使画面流畅,演员也相当称职有带入
感,但总觉得少了灵魂,也让观众对此有所距离。
.
而除了画面情感上的空洞外,更大的后果是,电影从何导致青春电影中“遗憾感”的缺失
。你难以想像一部青春热血电影,少了“遗憾感”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少了一个强
烈的遗憾,那么会让整部电影的故事过程显得无所适从,队友间没有感情,球队里没有革
命情感,对手间也没有竞争火花,从而导致整部电影变成一个想像是的青春模样,没有人
物、没有细节、没有过程,只剩下满满满的情绪剪贴,你甚至看完不知道该如何定义或言
说这段经验,就只有空虚。
.
除了篮球场上的迫切与遗憾的缺失外,我想就如同上述所说,本片也缺乏那种零秒出手的
迫切紧张感。我当然知道在本片最后有一个绝杀夺冠的镜头,但我说的并不是那个。我说
的是那种观众随着比赛进行而情绪起伏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场冠军赛的安排,采取了
最大众的上半场大幅落后,下半场急起直追的戏码,就像《灌篮高手》中对山王的剧情一
样。而在球场上有大幅领先,也就有拉锯胶着,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剧情的开展,在第四节
哥哥爆气一波、然后弟弟突然失神的情况下(所以他到底为什么失神?),双方比数陷入
拉锯,最后就在小三的三分空挡命中下,追成的平手。我想这里的问题会是,在前面那么
一大段的拉锯战底下,身为观众的我们只知道他们很胶着,但却没有被明确的告知目前的
比数,从而对于场上的战况除了概念之外,担心没有一个依据,所以对于所有的资讯只能
片面地接受,而无法主动参与。这样的状况虽然到三分命中前有了个缓解,但本可以大书
特书的绝杀场面,却选择以一个最无聊俗烂的方式结束。追平到落败,情绪与情绪间的转
换过于随便、快速,使得紧张感根本无从聚焦,追平快乐的释放感以及突然落败的失落感
到感动大合唱的遗憾难过感无缝接轨,让观众根本没有时间梳理情绪,却被塞了一大队情
境,使得整体场面写得凌乱且无所适从。除此之外,将两队的对决化约为兄弟的和解,但
却少了其他球员的镜头,也忽视了篮球视为一个团体运动的本质,然后加以迅速散场的人
潮,真不知该如何定义这样的安排与调度,只觉得无限混乱与尴尬。
.
说完了敝人认为的故事主线上的问题之后,想说一点我对于第四节最后突然站在场上那段
的看法。关于那段,或许有人会拿《灌篮高手》动画版动辄半集一集的回忆跑马灯来护航
,比如说投一个三分球投了十分钟,跑一个快攻,跑了一小时之类的。但我想与之不同的
是,《灌篮高手》在如此陷入思绪与回忆的片段中,都会将场景转化、甚至超写实化。然
而,我们在《下半场》当中所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正在进行比赛的场中。我料
想这样的安排可能有两个,第一个是当下场上真的要发生什么事情了,比如说斗殴前的酝
酿、比如说突然昏倒,所以有了这样的聚焦定格。第二个就是他想要仿效《灌篮高手》中
的记忆闪回,或陷入沈思片段,因此让他定格。但吊诡的是,他学只学了一半,只让他沈
思,却没有超写实化的场景转化,比如说四周陷入一片黑之类的,因此我看到的当下只觉
得有几种可能。1.教练怎么没有骂人。2. 教练怎么没有喊暂停。3.光诚怎么没有趁机猛
攻一波。4. 怎么没有人撞到他。以上四种可能思考下来,只觉得这段的安排十分荒谬、
也十分的突兀。更降低的敝人对于此部电影的喜好程度。
.
总的来说,如果要就一个稍稍中肯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我觉得就目前的结果看来,《
下半场》是一部相当聪明、甚至还算成功的商业电影。他不仅演员表现十分突出极具说服
力,几个篮球员共同经历的片段安排也十分讨喜(练球部分我反而觉得是本片最大看点,
光诚球员私底下的化学效应很棒,只可惜在比赛场上被导演完全浪费),剧情方面也很直
率的硬是拉出一条亲情为主的对抗,并加杂的青春热血元素,让那些对于篮球不熟悉的观
众也有参与感,是一个能够轻松进场完全没有观影负担的作品。可以预期的,如果搭配不
错的口碑与宣传推广,票房上可能会有不错的成绩。
.
但另一方面,缺点就显得比较可惜一些。它在剧情上没有扣紧并回应“为何打篮球”的本
质问题,并忽略了冲突的多重可能与深度,从而导致需要拿大量的支线剧情以及泛滥情感
去补足,让整部电影看下来,无法了解到一个深刻且完整的叙事脉络,只剩下拼贴碎裂偶
有哭点的情绪拼图,也浪费了原先这么好的故事前提与体裁,不免让人惋惜。
.
还记得我们从《海角七号》就开始喊的台片复兴,这样浩浩荡荡、大大小小的喊,也喊了
十年。虽然偶有佳作,让所谓的含泪相挺、到理直气壮的支持出现了讨论的可能。然而,
我想除了行销宣传之外,就如同HBL近几年的复兴以及UBA的成长跟进。所有的事情
到最后,看的还是诚意与结果。有了诚意但没有结果,可能就变成赵德胤或《老大人》,
但没有结果又没有诚意,那除了含泪相挺之外,我真不知道还可以说什么。你看看如此热
血或热的HBL和UBA到了SBL长成什么模样,投机取巧的式的操作结果,可能一时
看得出成效,但观众与球迷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到最后一定会露出马脚。我发现许多台片
往往有好的概念与出发点,但往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除了缺乏对于故事的热情与爱之外
,更大的问题都是出现在故事上。过多的议题与想法强塞其中,拼贴式的情绪片段交错出
现,到最后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四不像。所以我说,追根究底看来,《下半场》想说的是什
么?是兄弟情?是青春?是失能家庭?是校园恋爱?是听障选手奋斗的故事?还是热血与
遗憾?还是遗憾后再出发?还是鲁蛇的逆袭?还是胜利的执著?到底是什么?议题很多看
似很好,但如果无法收束成一个概念与方向,那就是一盘松散的沙,一套操作的工具,但
回归到作品本身,就越来越不清楚了。
.
最后想引郑秉泓在这期电影欣赏文章中的话:“倘若一部商业电影连本地观众对什么题材
感兴趣都搞不清楚,连一个故事该有的起承转合都兜不起来,连作品何以该以电影的方式
存在於戏院银幕都说不清理由,那还把它拍出来做什么?”
.
虽然大部分国片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也不是在特指《下半场》,但我觉得如果许多作品可
能以更审慎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故事可能会更好,台湾的电影很有潜力,台湾篮球很热血去
看,LOVE LIFE
敝人的专页: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