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 有痛,然后才有青春

楼主: kusakawa (草川)   2019-04-16 21:36:55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2.观影时间 : 2019 . 04 . 14
3.观影地点 : 华山光点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其他防雷说明(非必要) :
某些场次有导演 QA,这部纪录片除了是两位人物的旅程,也是导演自己的旅程,
若能在同一个影厅内听大家的提问以及导演的回答,会是相当不错的体验。
~*-*~*-*~*-*~*-*~*-*~*-*~*-*~*-*~*-*~*-*~*-*~*-*~
此区为发文防雷页
可选择性提供上列 1~4 资讯 或不提供亦可
观影心得于分隔线下方发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Silent包伯会来嘘吗 ><
Medium: http://bit.ly/2XjdyIP
这不是一部讲述太阳花学运的电影,也不试图去评断事件的价值,
所以不用担心带家人或朋友看完后会有政治立场不同的辩论(虽然有也很好),
反而推荐大家带同温层外的人一起观影。
社会运动、街头对于鲜少碰触此类议题的人来说,就像隔了一层看不穿的迷雾,
外头的人总是不懂为何这些人不断地组织动员、冲撞体制与呐喊口号,
到底是为了什么?公民运动仿佛只剩下历史和公民课本里的几段文字,
事实上却是一直邻近生活之中。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拨开社运的迷雾、拿下明星的光环,
并呈现一种真实的、三个人物活在这个世代里的跌跌撞撞的成长过程。
2014 年的学运,带来了什么样的效应?
他为许多人带来了庞大的政治声望,发声、关注的青年变多了,
为台湾民主注入活水,许多人就此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立法院外围的我也感受到了那样的氛围,但运动结束后的两年中,
却产生一种与期待不符的怅然失落,导演傅榆把它形容成一种“运动伤害”。
我认为源自于人们对改变现状的一种期待,一场选战、一位明星或一个事件,
单一的事物承载了许多人期待的投射,
像是你希望现状能有大幅度的转变、希望这个议题能被大家理解,
或希望某些问题就此解决,但这样的巨变甚少极微。
一件大事的爆发,有时是由许多单一事件的累积而促成,于是事件结束时,
不免会让人觉得“啊,好像什么也没改变。”
期待破灭是青春必经的过程,就像发现世界上没有魔法和超级英雄一样,
第一段说这不是一部关于太阳花学运的电影,
因为他是一部透过人物讲述了“期待 -> 冲撞 -> 跌倒”的电影,
无论是陈为廷、蔡博艺或傅榆都在纪录片中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过程,
学运仅是一个介质,作为这个世代大多人共同将期待投射其中的对象,
所以有人说这是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纪录片,是名副其实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