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 也谈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楼主: paggychen123 (零)   2019-04-14 23:30:55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
2.观影时间 : 4/ 14
3.观影地点 : 华山光点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夹銗L防雷说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说明请于此区说明....可留空
~*-*~*-*~*-*~*-*~*-*~*-*~*-*~*-*~*-*~*-*~*-*~*-*~
此区为发文防雷页
可选择性提供上列 1~4 资讯 或不提供亦可
观影心得于分隔线下方发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这部片已经有不少心得文,所以我想换个角度来写。
我发现自己有时候比起“事实”本身,对于“观看事实的方式”更感兴趣,最近在逛PTT
的电影板和台剧板时就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怕离题太远,就还是专注讲关于《我们的青
春,在台湾》的讨论好了。就我过往经验,纪录片的心得文不但回文少,讨论也少,会回
文的通常是看了也爱的人或本来就有兴趣的人,但是这部电影的嘘文或负面回应意外多
。仔细一看发现可以分两种负面回应,第一种的人其实没看过这部片,第二种的则是攻击
传主或某种与这部片可能无关也可能有关的意识形态。
没看过而攻击的人,基本上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自我脑补后)进行攻击,只是我现
在要讲的还是会回归电影,所以就不多讨论他们了。第二种人之中有些人的情绪性发言特
别多,很多人看到他们会辩驳:“其实这不是本片的重点”。
我在看到情绪性发言的当下也会萌生这个念头,可是你说“陈为廷袭胸就是恶心”,这我
也不是不明白;你说“大肠花都是政党操弄”,我也可以理解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我觉

这些并不是本片的重点,但我好像必须先厘清:某些情绪性的回复,目的不是在讨论,而
是在宣泄情绪。任谁都有需要宣泄情绪的时候,而如果你以“理性、客观、讨论、沟通”
为目的,去回复目的为“宣泄情绪”的言论,通常只会得到反效果。
这其实不难理解,当你在跟朋友抱怨主管或猪队友的时候,有时候你只希望朋友站在你这
边跟你一起骂,这种时候听到“你要忍耐,要想办法沟通啊”之类的话反而会觉得不舒服
。想要宣泄情绪的人目的未必是讨论,而是同仇敌忾或激怒某些人,所以你理性客观的分
析、解构、说服,我不会说那是冷脸贴热屁股(?)或徒劳无功,也不会说宣泄情绪就怎
样天理不容了,但是我会觉得双方处于不同的脉络,没必要硬找到交集或硬让谁认同,或
者是应该要用不一样的方式去找到交集。
之所以落落长讲到“观看负面回应的方式”,是因为这部片不是在建构什么新的事实或观
点,而是在反省“观看的方式”、“参与运动的方式”,观看的对象或参与的运动本身是
次要的。我在看这部片时想到了《革命青春(マイ・バック・ページ)》,主角是个亟欲
参与学运却没机会亲身投入的记者,他的满腔理想却让自己无法理性判断,被一个满口抱
负理想的骗徒领袖牵着鼻子走。
日本60~70年代的学运走向衰退甚至变调的过程是我很感兴趣的主题,那个时代学运闹很
大,又有占领安田讲堂的事件,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很多年轻人都对政治很狂热”,但
其实大部分的人与学运是保持距离甚至冷感的(最有名的可能就是村上春树吧)。《我们
的青春,在台湾》的导演傅榆拍了这部片,想必也有很多人以为她热衷学运、永远冲第一
,可是从她在片中的自白也可以发现并非如此,她期待学运领袖可以改变些什么,却在陈
为廷丑闻爆发、蔡博艺选学生会长失败后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最后她才发现,自己跟许多
人一样冀望学运领袖可以带领自己走到某个终点,而这种冀望却只是某种投射,她把对方
当偶像、当神、当超人、当英雄,却没有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自我反省常常是从自我解构开始,创造常常要先破坏,相信应该建立在充分的怀疑之上。
欢迎讨论与不同的意见,我先去看《我们与恶的距离》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