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聊韩台电影市场

楼主: dxfox (╮(’ω‘)╭ 我是宅男)   2019-03-31 16:08:59
https://hsien-somethingiknow.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html
网志图文版
近年韩国电影在台湾以及全球的曝光度非常
高,韩国电影强力外销的同时,国内市场也是蓬勃发展.据网络资料,自2001年起,韩国
电影国内市场市占率一直高于50%(当然,这和韩国电影政策以及他们电影圈的努力有关
,韩国早年也是有进口配额的限制,不过反而是在取消配额限制后本国电影票房才大幅成
长),而目前韩国国片观影人数排名前五十部,有37部是2010以后的电影,而前十名除了
2006年的《骇人怪物》全都是2012年以后
的电影,显示韩国国内电影市场这几年的非常强盛.尤其在2016有八部,2017年有六部电
影进入前五十名,虽然在2018年只有一部《与神同行:最终审判》出线,但2019年开春马
上就有《鸡不可失》横空出世挑战韩国电影市场最高观影人数。根据网络资料,韩国电影
一年约上映一百部左右的影片,占比最多的类型电影是爱情片,次之是剧情然后是喜剧.
但趣味的是因为爱情片的回本机率不高,其实这几年已经慢慢减少.
往电影类型去看,韩国电影市场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她们并没有被缩限在某个类型电影,
而是在各个类型电影都有很高的完成度和市场接受度.不管是动作、历史、惊悚、剧情、
喜剧,都可以有足够的市场潜力.相较之下,日本片三十部打进日本票房排行前百名的有
十五部是动画,九部是电视剧剧场版,相较韩国电影什么都有,日本热映的本国片类型侷
限的多了.虽然日本市场够大,但要走出国际市场还是显得不够.
回头看台湾电影,历年只有26部电影有过亿台币票房,分类其实有点微妙.扣掉猪哥亮的
五部电影,虽然爱情居多,但动作、惊悚都有市场的机会.细看的话其实可以感觉到其实
台湾观众对于本土文化或所谓台式元素的认同高,如猪哥亮、魏德圣的电影,或是《阵头
》、《角头》、《艋舺》、《总铺师》或《花甲》等容易让观众感到贴近的台湾文化元素
.但也或许因为这些经验导致台湾电影一直让人觉得少了惊叹的创意,都一直朝向所谓的
台式元素,又或是猪哥亮的本土味模式,所以像今年的三部春节国片,《寒单》《大三元
》《疯狂电视疯影》,或多或少在形象上有之前电影的影子.
台湾电影现在的困难是在于剧本不够多元性和尝试性,同时量不足,无法从大量产生电影
产业和市场多元质变,当然剧本荒是全球市场都有的问题,所以目前的电影市场氛围是从
目前市面上既有的IP找翻拍机会,不过台湾感觉上又更受限于1.极度想复制过去的成功
案例2. 掌控大资金的人想要拍的东西过于老气或无趣,偏偏又以为能够赚大的,而没资
金的新锐导演只能拍小品,但又难回本,成恶性循环3.政府的补助资源少而且大部分又被
把持在少数人手中.
其实台湾这几年还是满多不错的尝试,只是受限于上映厅数少而票房不佳,但如《红衣小
女孩系列》,17年的《目击者》18年的《狂徒》《谁先爱上他的》等都是剧本和演员的实
力展现,最后也带来不错的票房成绩(狂徒总票房569万,满差的,算叫好不叫座).期
待接下来能有些更耳目一新的创意来开创新的台
式电影风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