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2018 劳工影展开幕片【工人搞公司】

楼主: ariel119 (爱不只是一种感觉)   2018-11-11 05:19:21
这部片虽然不长(约60分),但谈的议题很深!
影评感想很难写阿~
不过是一部值得人深思的纪录采访片!
本文::
http://arielhsu.tw/can-we-do-it-ourselves/
电影【工人搞公司】草记
民主政治,由民意来做政治决策、法律决策,在民主政治下的企业决策,
也应该以民主的方式。
现代的工作,若实行经济民主,应该由工人来决定老板。
职场是一个高度分层的组织,为什么在民主的社会下,
企业可以对员工做很多事,包括:规定吃饭、上厕所…等时间,这是集权主义下才有的事,
然而放弃这些权利的领薪劳工本身自己。
因为劳工不共同承担风险,也不分享产生的利益,每一个月只领固定报酬。
1985“家庭照护合作社”:
每人1股1票,赚钱我也能共享,因为也是我的公司,为自己工作。
片中访问:“喜欢公司哪里?”
受访者:“一种感觉,非股利、或董事,而是公司对于我们的尊重。”
每个人在团体中勇于发言、彼此之间透明。
亚当史密斯《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的原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史密斯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
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
前者起了较大的决定性作用,也阐述了所谓市场上“一只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说明了公私利调和论,透过价格机制的导引,
使得追求自利的个体行动能促进社会整体的效率:
“屠夫、酿酒者和面包师傅,并不是因为想到我们的晚餐要吃喝什么,才去做这些东西;
他做这些事时,其实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以上参自维基)
人不等于物质。
把人的同理心,典型的自由主义,充份地延伸支持个人发展的可能,
创造机会,经济民主。
反面看法:
1.没走看过劳动合作社成功的案例,而且还认为这样是有效率的
如果真的有效率,应该像野火蔓延,所以表示它是没有效率的。
美国 vs. 瑞典的自由企业
开业时间,以及任何人,如果现况真的比民主主义,有更公平均等机会竞争的话,那照理应该是可行的,
但现实中,开公司是有钱人的权力,独占市场的是少数人。
所以这样真的行得通,那应该是力量市场导向,而不是效率。
2.最终是由消费者决定市场,但现实中所有资本主义都想垄断。
1980年你可以说IBM是一个垄断的企业,但随着时间,现在我们已经不认为它是。
因为民主企业没有市场。
3.所谓的“劳动合作社”,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其实也是政治上的问题,
首先“劳动合作社”就很难跟银行贷款。
譬如瑞典的工人、企业之间,彼此握手言和-井水不犯河水,签订团体协约。
工会表示:因为会影响员工的反弹,经济民主可能导致高度影响的关系。
利润产生则至受雇者基金。
职场民主入法(1980年由社民党提出),变成一个基金,跟工会无关。
结果是There is no.(别无选择)
事实上,人们不知道怎么运作,只好完全放在政府身上。
4.劳工民主,而非资本民主。
事实上的困境,提供产量无助于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我们真的变开心了吗?
产量的增加,工时不变,创造许多新但不需要的产品,透过广告去行销,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忧郁、过劳、人们在自我感受不到尊重、还有价值,
甚至觉得自己比以前更辛苦,事实上也是。
用更少的人,去生产更多的产品。
应该要做到产量均分,工时缩短,假日增加。
然而“资本主义”,雇主跟劳工,却是处在一个对立的情况。
资本主义下,一定要有贫穷,如果人会互相比较,
假设同样的商店,对面又有职缺,提出更好的条件,相形之下,雇主变得没有权力。
“民主企业”不会要求经济成长,外在环境变化已是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事,
有权主导的人,常常没有实际参与劳动过程。
我们不需要不了解工作的顾问,或是经济学家,
控制资本的人,常没有掌控生产过程的能力,
只在管资本的成长,以及营运,不管怎么运用。
“高压极权”,就是由少数人决定其他人。
劳工影展座谈会
1.经济民主:应该也是用投票来决定。
我们常常一天8个小时花在工作上, 可是为什么工作的场合没有民主。
2.瑞典:社会民主
学习如何民主,设立劳工董事(全台湾有劳工董事的公司,用手数的出来。)
3.ESOP 雷根
自由主义
资源、原物料(产生的利润),应该是由社区的需求,来互相制衡,
有需求来决定应该用多少资源、原物料。
4.组公司,比组合作社更容易
目前台湾的消费合作社并不多,大都为学校。
譬如:片中的劳务合作社,就是提供劳务。又为自主劳动。
台湾的合作社,主要的年龄层都有偏高的趋势,劳动,
也是纯体力,属于劳力密集。例如:目前有“南机拌饭”。
以前“国光客运”,也有几十万股票,让员工认股,
但最终还是被集团收购,变成集团化。
5.假设性的问题
若在无酬的情况下,大家是否愿意花个2-3小时停下来讨论,达成共识呢?
核心,往往最后沦为少数人的控制。
合作社的社员,现实情况下,是不受劳基法的保障。
6.组公司比组合作社容易
花个台币三千元,就可以去申请公司牌,然而要组工会,至少要找到30人。
7.台湾现况传承的问题
台湾目前的第2、3代,后续面临无法传承的问题,
也就是儿女不愿意接手父母那一代的公司或技术,
然而这对于经验的传承产生了断层,一方是有技术经验,但后继无人,
另一方面,则是有资本,却没有经验技术,
所以如何整合,有效地发挥是现况的一大难题。
2012 The working world
个人想法:
1.劳动合作社
目前不管实务上,或是法律上,都认为个人劳务是无法储存的,
而劳务合作社的构想,则是把劳务这个资源,有效地作为集中管理支配,
劳务合作社提供的就是劳务。然而,个人认为劳务无法储存、数量化,具有个别化,有待观察。
2.共享经济
将资源、利润均分,均衡分配是一个很好的构想,
不过利润共享之外的风险需要共同承担,并非每个劳工都愿意承担风险,
风险越大,利润通常相随相伴,包含各种多元的可能性,
只是多数劳工仍愿能领固定薪,不论公司是否赚钱,确保每个月都可以有进帐。
3.人性是一大变项
利润均分这件事,确实有共产制度的味道,
不管是民主或是共产,人绝对是最主要的因素,
制度除了必须非常完善之外,人性绝对是一大变项,
总是存在有想控制别人的领导者,或是不想动脑的服从者,
所以个人觉得过这样的理论,还是似乎过于理想化,
毕竟“人性”这件事,通常在现实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变项。
4.效率提高,人并没有变快乐。
片中说把效率提高,人并没有变快乐,我很认同,
例如:用许多机器人取代劳力,增加生产效率,
但生产许多产品并没有让人们较快乐,
或是生产许多人们可能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以追求所谓的“绩效”!
想想号称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不丹”,并不追求经济绩效,幸福感跟效率两者并不相等。
5.必要的贫穷 VS.既得利益者
世界不管哪个国家,都存在着贫穷的问题,也存在着既得利益者,
要这些既得利益者愿意分出资源跟利润,又有什么诱因能驱使他们愿意?
总结来说,这个理念很好,
不过实行上确实有困难,但也不是说不能实行,
而是以目前的状况,仅适合小部分区域性的实作!
在未来人文与制度愈臻成熟,或许能更进一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