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红盒子》_藏在阴影下的掌中乾坤

楼主: overpast (噗噜噜)   2018-11-02 23:13:38
雷文防雷资讯页
~*-*~*-*~*-*~*-*~*-*~*-*~*-*~*-*~*-*~*-*~*-*~*-*~
1.影片名称 :红盒子
2.观影时间 :/
3.观影地点 : 长春国宾
4.观影方式 : 自行购票
§其他防雷说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说明请于此区说明....可留空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鲁鲁说电影
_前言_
放映的影厅比预期的小上很多,而只有四排的空间里,又仅仅塞了不到10个的观众,
音乐下的时候,萤幕上是只布满皱纹与老人斑的手,缓慢而流泄的摆动着,
少了布袋戏偶的帮衬,年迈的掌纹间倾诉的,是数十年来的坚毅,以及哀伤。
\
很多人看见剧名的时候不懂,为什么是红盒子,
在没有一旁的图说前,更疑惑为什么英文翻译只是单单的Father,
后来才了解,原来那是一个布袋戏的兴衰,也是一段关于父亲与儿子的故事。
可被称为布袋戏之父的李天禄,因为入赘陈家,在早期的社会规定第一任的孩子
必须跟从母姓的情况下,陈锡煌的出生,仿佛代表了一种注定,
一种无法与父亲亲近的注定,也是一种无法脱离父亲的注定。
其实本身蛮喜欢纪录片的,因为就算经过剪辑,很多东西还是真实的,
比方面对萤幕的欲言又止,或是摄影机前的扭捏,
或许是因为在假象的世界里,这样的真实让人爱不释手。
_父子_
剧中一开始叙述的是种,荣耀与辉煌,尔后娓娓道来的,却是渗透内心的酸楚,
或许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在超过一甲子的岁月里,这些戏偶们几乎就是陈锡煌的全部,
一幕访谈,对于父亲,除了既简单又复杂的两句感谢,剩下的都变成无话可说的苦涩
但当对象变成红盒子里的田督元帅时,却是满腔心事的倾吐,
那一刻太催泪了,因为我始终无法揣拟,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才能走着和父亲一样的路,但俩人却从此形同陌路,
而那份对红盒子才能侃侃而谈的自在,会不会其实也曾经是小男孩心中唯一的出口?
_兴衰_
自立门户后的阿煌师,始终致力于布袋戏的传承,
可是时代的变迁、被当成政治工具的操弄,让这个所谓台湾的国宝,
已经变成只能搭起野台吸引著零星群众的冷门娱乐。
在早期,户外偶尔会有大户人家请剧团表演祝贺,街坊邻居无不口耳相传,
就怕错过了那武松打虎,或是顽猴孙悟空,台上的人卖力,台下座无虚席,
但那样的荣景我只在仿旧的电视剧中看过,在我成长的年代,早已是门可罗雀的式微。
有时候难免觉得讽刺,我们花了大把的预算跟风了日本的皮毛,却学不到骨子里的文化,
或是雨后春笋的彩绘村,在失去了活络乡里的原意后,成了一种可笑的模仿创意。
对于掌中戏,我们本身其实可以选择留下与复兴,
而国人们不予重视的艺术,却是外国人视如珍宝的精华,
在日本我们觉得职人精神何其钦佩,但在台湾怎么仿佛成了非主流的余孽?
在台湾没有舞台,只能选择出走,这后话说得,实在太似曾相似了。
_知觉_
出了戏院,除了泪痕,剩下是一份深深的、深深的无力感,以及一辈子太长的感叹。
时间走得太快,快得让我们每天追着人生,追着你我,追着看似有目标却缥缈的未来;
时间也走得太慢,慢得坐看岁月兴衰,慢得经历悲欢离合,慢得令人难受。
我们总静不下心,在这个飞速旋转的世代,
我们难以想像超过一甲子的岁月,只专注一件事的心念,该有多么挚爱才能如此,
而在陈锡煌的世界,只有布袋戏,也只会有布袋戏,
于是为了传承,没有藏私,他教外国人,更教本国人,
可是这个世道,已经越来越窄,窄到最后,连生存的力道都太薄弱,
_再见_
时间轴又仿佛拉回早期兄弟们并肩作战,
只是与会的人们,个个白发苍鬓,甚至有些大病初愈,
但为了延续布袋戏的生命,奋力做了最后热闹而圆满的演出,
专业、专注,极其精彩。
然而下一场字幕滑过,长达十年的纪录中,终究还是有人先说了再见。
“或许你拍得不是纪录布袋戏,而是纪录一场悲欢离合。”
最后,以表演给聋哑人士的一出“巧遇姻缘”作结,
没有过多的声音特效,没有旁白,也没有任何观众,安静,缓慢而精致的演绎著,
掌中乾坤的奥秘从来不是技巧,不是抑扬顿挫,也不是神韵,
而是一份爱,完整了所有的细节,也完整了这场,跨越一甲子的戏。
_珍惜_
曲中总有人散,请再看一眼,也许是最后一眼...,
超越亲情的主轴,以一份看似复兴,却正在衰退的传统而娓娓道来的,红盒子。
_后话_
一直都很喜欢杨力州导演的作品,纪录片向来不是太讨好的商业片
愿意上映的影厅也不多,对于导演来说,更是十年磨一剑的苦熬
希望大家周末如果有空,可以走进附近的影厅,致敬我们的传统,
#记得带面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