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nny1991225 (桑妮)》之铭言:
: 看完本来心中是想给负雷的,甚至在版上之前的番茄文爆走抱怨了不少,不过考虑到
: 这一部应该是锁定大众和死忠fans为目标的传记电影,标准稍微降低一下...只是还是得
: 说,熟悉本片的制作风波的人─从2010发想,一度还是找Sacha Baron Cohen演出主唱
: Freddie Mercury,吉他手Brian May跟鼓手Roger Taylor从计画开头就加入,但最后整个
: 案子竟然从演员到编剧原案、导演都换得面目全非,接手的Bryan Singer拍到三分之二就
: 走人,又得把之前废案的导演找回来补拍完─如果你们对这部电影陷入development hell
: 的状况会不会影响到电影成果有过怀疑的话,你们的担忧恐怕是真的。
: 因为不太想详细讨论,底下就把今天在喜满客看的时候的状况跟一些想法摆一起了。
: 1.不太确定到时候院线上的时候电影会不会是一样的状况。今天喜满客放的场次是会在
: 歌曲串烧时打上类似卡拉OK的英文字幕的;整体场面颇冷,别说是唱歌,就连音乐放到
: 理论上是超级high歌的"We Will Rock You"时都没有人敢正大光明的跟着打节拍。只有电
: 影在来到那场传奇的Live Aid时有出现大家一起跟着拍手的状况。
: (是说喜满客之歌这种难听到爆炸的东西,放在一个摇滚天团的传记电影前播,实在是太
: 惊悚了。都没人跟喜满客方面客诉过这件事?
: 2.电影都叫做Bohemian Rhapsody了,但Bohemian Rhapsody在电影中连被完整放完都
: 没有。Live Aid那场演奏时本来历史上现场就只有唱前面的ballad segment,这个是没问
: 题,可电影前半这首歌登台的关键时刻,明明都先拿当时的唱片公司跟电台不愿意放三分
: 钟以上的曲子的规定来开玩笑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使用音乐的决定?不太确定做这个决
: 定的是导演Singer还是编剧Anthony McCarten,电影中的做法是把这首名曲用在Queen录
: 制A Night at the Opera期间,然后把它给剪成好几段,前半Freddie的ballad segment
: 自己拆出来一段,然后其他团员配唱歌剧的地方拆出来一段,配上当时录音的背景画面,
: 最后进入高潮的hard rock时才有剧组重建的演唱会画面。重点是这些片段彼此并不连贯
: ,中间都还会穿插著各种连配乐都没有的小情节。只有最后进入hard rock的地方时有比
: 较连贯的处理。我并不是死忠的皇后粉,只是我真的很想问,这种把他们的经典名曲切八
: 段、中间还走走停停的处理方式不会让人感到很反高潮?
: (要把这些地方串起来又不是多难,用个L cut或J cut再把叙事精简一点不就好了?
: 3.电影的故事分配严重失衡。大家都知道Freddie Mercury是皇后团的灵魂人物,但他们
: 仍然是个乐团,不是Freddie Mercury and his mates。我很怀疑如果观众在进场前根本不
: 知道这个团的存在,他们离场后能不能叫得出其他团员的名字?剧组都找到
: Brian May和Roger Taylor当顾问了,编剧Anthony McCarten之前还说有在跟两人访谈的
: 过程中找到一些超棒的新资料,结果这部电影看起来也没讲出什么一般听众不知道的事情
: 啊...而且电影也有将近两小时二十分了,过程中还让其他团员人间蒸发了是怎样?
: John Deacon本来就不太对外界谈乐团内部的事情,这可以理解,可是May跟Taylor呢?
: 电影中对于皇后团在Live Aid前夕的状况的描述也很诡异。Anthony McCarten的故事
: 完全把乐团的崩溃推给了Freddie的享乐主义和他恶名昭彰的个人经纪人Paul Prenter。
: Freddie的个人形象当时确实有不小的争议,可是明明在Live Aid不久以前,皇后乐团仍
: 然有过大型的巡回演出,而且正是因为那次演出跑到了坚守种族隔离政策而饱受世界各
: 国撤资攻击的南非,乐团才在英国名声扫地的。
: McCarten有乐团的当事人在可以取材,却仍然坚持只聚焦在Freddie的个人小剧场,我觉
: 得完全就是missing the target。
: 4.McCarten跟Singer把重心摆在Freddie Mercury身上是很吸睛。但很遗憾的,他们眼中的
: Freddie一点都不特别。Singer虽然这几年来名声并不好,导戏怎么会也退化得这么严重
: ?他在过去至少也是个以关心社会少数族裔与处理家庭关系闻名的导演才对;整部电影
: 处理Freddie的自我认同焦虑和社会关系的方式,连个日舞影展或酷儿类型的影展新人
: ,甚至是之前总算拍出大灾难家、交出勉强OK的答卷的James Franco,大概都能做更好。
: Singer处理这些片段的方式,基本上就是关键资讯用几句台词带完(我们是英国的波斯移
: 民blahblahblah...这是公益广告自介?),关键物件就特写一下(讲到Freddie小时候就特
: 写一下照片),连一个稍微有点想像力的镜头和视点运用都没有。
: 然后就是McCarten的剧本。McCarten的剧本除了要交代Freddie的性向困惑和享乐放纵,
: 他还希望把Freddie的救赎放回皇后乐团本身。一个一旦失去音乐跟演出就失去一切且迷失
: 的天才,最后藉著跟团员和解来获得拯救,听起来多美好!问题只是在,故事把所有时间
: 花在那些MV式的演唱会场面跟Freddie的顾影自怜上了,其他皇后团成员跟隐形人一样,
: 只要在关键场景出来露个脸即可,而他们的人生,以及他们与Freddie的关系,都没获得
: 多少处理。Brian May在电影中当着Freddie的面骂他是个混帐,但观众平常也没看见多少
: 团员跟Freddie互动的模式,谁会知道这句话的说服力在哪?McCarten写出来的这个东西
: 真的是访谈May和Taylor的成果?我好怀疑。
: 没有人说McCarten跟Singer需要把人物的人生处理得很猎奇才能吸引人,可是,如果你只
: 想给一张60分的答卷,别人也没办法给出超过60分以上的分数。电影没有把Queen放在
: 更大的社会脉络下(像是60晚期的前卫摇滚运动)检视可以当作是工作者不想跑题,但你们
: 都已经把Queen缩小成Freddie的一人故事了,拍得用心点应该不过分才对。
: 5.总和以上,虽然这部电影叫做Bohemian Rhapsody,谈的是Queen,主角是
: Freddie Mercury,我却觉得它不是一部皇后团的电影,而是一部拍得极为平庸的同志电影
: ,而且很搞笑的是,电影中那些MV式的演唱会重建看起来都比他们处理人物本身的复杂
: 性的手段要用心。Rami Malek模仿Freddie在台上卖力演出的模样有好几个镜头都像到
: 吓人(可以自己去找Queen在Live Aid和蒙特娄的录像来比较),几个团员的选角也都极为
: 仿真。只是MV拍得好,不代表这就是一部好的音乐传记;因为你从中既看不到幕后工作者
: 对皇后团的理解,也没有看到世人理解他们的方式。
1.后来的导演Dexter Fletcher只接手2场戏,不到电影的20%,剧本也没有更动。电影导演
头衔,最后只挂名Bryan Singer 1位。
2.你参加的首映是"欢唱版",上映时会有"一般版",歌词将以中文翻译呈现银幕上。
3.皇后乐团的音乐,最具特色的就是合音和多层次的乐器声,在录音器材还不是很进步的
当时,是个非常大的工程,需靠反复录制,波希米亚狂想曲歌剧段的母带,有些地方都要
磨透了。我想这是电影之所以拆开来交待的原因。何况看到他们在录音室做声音实验是很
有趣的,更早的The Beatles,同期的Led Zeppeline等等,也都喜欢这么玩。
4.电影海报明示或暗示都很清楚,也看得很清楚,这部电影会以Freddie的故事为主。虽然
我也很期待另三位团员的番外篇。
5.关于Brian骂Freddie是混蛋这段,我想你可能没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