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小小的大世界—芬妮与亚历山大

楼主: ueiwei (盲羊)   2018-08-08 11:05:38
大约是在金马奇幻影展的时候看到“柏格曼百年纪念影展”消息(有点不太确定,但印象
中是那时看到什么广告得知的),非常期待,却又颇担心暑假会忙碌到没有时间看。片单
出来之后,便请资深柏格曼迷的老师圈选推荐几部。老师圈选出“必看”的三部是《第七
封印》、《处女之泉》、《芬妮与亚历山大》,有时间应该要看的是《哭泣与耳语》、《
秋光奏鸣曲》、《野草莓》。虽然很想要全看,可八月时间变量太大,最终还是决定试个
水温(?),先买了列为“必看”的三部。
第一部是1957年柏格曼的重要作品《第七封印》。与死神下棋的骑士、黑死病肆虐的时代
、神秘又充满戏剧效果的画面加上对真理和生命的思辩,真的是令人敬仰的作品,只是对
我个人来说,《第七封印》还是有些像戏剧,看的时候整个思绪都在电影外面,一边看着
剧中角色、场景和对白,一边思考而没有太多移情,因此不能说是投入,也谈不上有爱。
第二部柏格曼的封刀之作《芬妮与亚历山大》则给我全然不同的感觉。从一开场亚历山大
在房子里穿梭跑动到整个圣诞夜结束,万花筒一般的场景和人物,很快就令我着迷。
三个小时的电影,有家庭关系、婚姻场景、无常生命、老年忧愁与喜乐等各式各样的主题
,却是从一个小男孩亚历山大的小世界发展出来。丰厚饱满的故事,不单是深邃的回忆,
也把人生种种景况都包纳进去。即便所拍摄的时代是二十世纪初,整个生活状态全然不同
的我们,仍可以将自己(或身边人)投射到这电影角色之中。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看这部
片,应该有共鸣的部分也会大不相同(想收DVD啊啊)。
看完觉得最有趣的是这部电影叫《芬妮与亚历山大》,但芬妮的角色其实很弱,那整个世
界都是亚历山大的世界。芬妮一直都与亚历山大同在,作为兄妹的命运和处境一致,几个
重要时刻,她也看着、听着、感受着,只是就是静静地,不像亚历山大的敏感和激烈。特
别是面对全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父亲角色(亚历山大的生父与主教继父)的部分。生
父忽然重病离去的时刻,亚历山大崩溃逃避,不愿直视即将离世的父亲,芬妮却乖巧地伴
在父亲身边。再则是主教继父因亚历山大说谎勃然大怒的时候,亚历山大从宁死不屈到违
心求饶的过程,芬妮在一旁看着,心理的恐惧大约不少于亚历山大,但就只是看着。芬妮
像是亚历山大对照组,将亚历山大的性格及他对世界变动的抗拒更加强化,让观众无法不
感觉到(或许观众有点像芬妮?)。
大概因为这样的安排,让我觉得《芬妮与亚历山大》格外真实且贴近人心,完全是我心目
中电影的样子(相对来说,《第七封印》给找更剧场的感觉)—满满的日常,平实而深刻

当然,我知道(看过的人都知道)《芬妮与亚历山大》并不是“完全写实”的电影,只是
它的幻想与创作、象征与意义在故事中出现得太美好,让人相信在那个世界里“真实”就
是如此。
电影里主教继父与亚历山大两次谈论“谎言”,第一次主角顺了主教的意思、答出主教期
待的回答,而第二次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虽然后来还是认错,但认错才是假的吧)。
对亚历山大来说,谎言大概像是一种创作,骗得别人相信就成功的创作。在主教眼中这是
一种罪,因为谎言不是真理、谎言使人受伤,因此说谎者应当接受惩罚。可电影里幻想的
谎言却变成真实,芬妮、亚历山大和他们的妈妈成功地逃离主角的掌控,回到爱他们、接
纳他们的那个原生的家。只是主教像是亚历山大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鬼魂,永远跟着他
。这是创作,充满幻想(与幻影),却可能得以道出更多的真实(比如内心的真实,非透
过创作/谎言不能被表达)。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亚历山大看他的世界,如此恐怖、充满未知和疑惑。我们看亚历山
大的世界,看到他这个小世界包含了整个大世界的问题。如此真实,如此迷人。
#预售票160看这片太值得了
#单出DVD一定要收
#可以讨论的东西真的是多到炸
#因为能力有限只能写到这里
***
这里是我的乐园:
http://tzuyang1222.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FB:
https://www.facebook.com/ueiwe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