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 很快就过去了,英国(与其他一战参战国)盛大纪念整整四年的一战百年,终于快要到了尾声(真觉得《神力女超人》应该要上今年 11 月档)。这四年许多一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出台,最新一部也最撼动人心的恐怕是今年二月在英国与爱尔兰上映、三月则在美国与加拿大限量上映的 "Journey's End",中译《旅程终点》或《旅途之末》,光听片名就令人心情不好。此片由 1929 年舞台剧改编,场景单一战斗稀少几乎全是文戏对话,怎么看都不会是我们外国观众看战争片期待大场面的好选择,要说纪念这也是人家的故事我们外国观众没什么好纪念的。
https://metro-films.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journeysend1100.jpg
怎么看,台湾应该都不会上这片吧?或是说不定哪天会有厂商代理提供中文片源?我是等不及了自己先找 iTunes 片源啃英文。其实此片的英文很好懂,有种百年前老派英国中上阶级的文雅,与在战阵压力下仍不疾不徐的缓慢与耐心,更棒的是像去年的二战电影《敦克尔克大行动》一般集结了各种英国男孩大点兵!中年有 Paul Bettany、壮年有 Sam Claflin、青年有 Tom Sturidge、少年有 Asa Butterfield、甚至老年还有常演商业片丑角但其实深不见底的 Toby Jones 。近年战争电影男孩越拍越帅,因为它们越来越远离战争英雄神话、而越来越接近小人物的人性与创伤。
https://itunes.apple.com/gb/movie/journeys-end/id1337842764 iTunes 片源
https://www.amazon.co.uk/Journeys-End-Sam-Claflin/dp/B079823N1D Amazon 片源
一战百年,英国男孩心
战争片很多,美国犹太人大力赞助的二战片最多,西方人尤其是英国努力拍的一战片也不少,不过往往这些战争电影拍来上映后,都会有很懂的军事专家声称哪部片拍不到位、哪部片拍不出战争的真实、哪部片的军武与战阵情境不符实况... 反正我们一般观众都(极幸运地)是战争麻瓜啥也不懂只能听他们说,但其实他们哪一位真正参加过二战或一战呢?哪一位当代战争片编剧又参加过二战或一战呢?在当代很稀奇地,这部《旅途之末》的故事就出自一战英国老军官 R.C.Sherriff 自身在一战战场的军官经验,在 1929 的剧作发表还由劳伦斯奥立佛担纲主角获得极大回响。
我个人也无缘看过剧作,也(极幸运地)无缘参加过战争,对这剧作的写实与否没什么资格置喙,只有谦虚地相信一战老官 Sherriff 在这英国人仍在疗愈创伤的 1920s时在剧本中都是忠实呈现第一线经验、也相信在这 2018 电影中身兼制作与改编编剧的英国影人 Simon Reade在这全英国纪念一战百年的神圣时刻会忠实呈现原作精神、也要相信拍过二战爱情片《乱世有情天》的英国导演 Saul Dibb至少是很诚意地要捕捉英国前辈男孩们的人格与情感。相信了诚意、再来看电影,我们也许比较能够放下自己代入角色、也许更能脱离“花钱看片要被满足”的消费者心态来倾听。
根据我(无缘看过此剧而)在网上做功课所查到的,原剧作场景很少、主要都发生在一群一战前线军官的军官办公碉堡中,故事也几乎全部聚焦在这一连的连长副连长与几位排长和一位菜排这些军官身上,眼光都是这些基层军官的,从基层军官眼光往上看后方参谋部不痛不痒的高阶军官、往下看前线没读过什么书只知道傻傻为国奉献为兄弟卖命的底层士兵。这个框限让此片谦虚地不代言上层战略、不代言底层悲歌、而只代言夹在中间的军官心境,这也是老官 Sherriff 唯一有资格代言的。
1918春,德军“皇帝作战”
故事的时代背景,精准设定在 1918/03/18-21美法英帝(以及葡义泰)联军与德军对垒的西线战场濠沟中,是在我们后人所知的一战末期、但当下人人都不知这一战噩梦何时能醒,只有日日酒醉笙歌作为再生产、酒醒后强打精神履行义务进行战争中的生产行为。老剧名与新片名都是 "Journey's End",直白点明这是一趟“旅程”而且已经到了“终点”,在电影中也的确充满旅程意象:这是 1917 年 12 月 Cambrai战役后休息了三个月、每一个英军连每月都要轮值前线六天的“旅程”,电影就从在后方的法国小酒馆喝两杯打打牌与老板娘调情爱护一下小朋友开始,踏上旅程。
1917/12/07的 Cambrai战役结束后,到 1918/3/21德国战狂(《神力女超人》大反派)鲁登道夫发动的春季“皇帝会战”Spring Offensive之间,就是一连连英军的六天轮替、就是一次次从后方安逸到前方赌命、只能硬气踢正步“一二一二”走向前线的旅程循环,只是人人都要把每一天的承平当最后一天、都要把这趟旅程视为“旅程终点”。电影主角有五位大小军官与一个伙房兵,人人都是这个战乱时代民智未开傻傻送命的英国中,少数有点学养洞悉人性知道怎么带着庸碌士兵度过末日的英国年轻菁英,然而这些承担英国的年轻菁英人人自己有感性压抑与智识辩论:
基层军官,夹心饼干的撑持
Toby Jones饰演的伙房兵主厨,为此片的末日生活带出极重的“饮食”线,几乎让整片变成焦虑军官花天酒地的派对电影 XD 他每天想方设法在极有限物资下开出新菜单照料军官们的胃、也想方设法找好酒或劣酒抚慰军官们的心、期待军官们 to men's heart through stomach 之后能够把正能量转换出去抚慰士兵们。电影真的恐怕有 60%以上戏份都在谈饮食,军官们生气争执的戏份几乎都无关战略而全关于饮食... 毕竟,在这非人的情境当中,唯一让他们仍然感觉自己像个人还能发挥人性的物质凭借,就只剩下饮食了。
https://imgur.com/vyn0E0Z
Tom Sturidge饰演的文青军官,是从维多利亚美好年代百花齐放享受文艺智识人生时、突然被国家拉到前线当砲灰的失调心灵,他一直感叹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没做错老天却让我们陷入这步田地?这种无法调适面对接受命运的心灵,是本片连长主角 Stanhope 最需要抚慰振奋的心灵。我们看见 Stanhope 的抚慰振奋一点都不是好棒棒的励志老梗,而是离经叛道到了惊悚的苦苦相逼,一定要用最恐怖的扭曲脸庞拿枪把你逼到了角落,才让你知道连长真正懂你真正与你分享这极端扭曲,自怨自怜的小军官才能放下自己相信连长。
https://imgur.com/fT0bLKp
Paul Bettany饰演小学老师出身的副连长,特别年长也更像是我们现代军伍概念中的“辅仔”,是连长扮黑脸激励众人时负责扮白脸抚慰众人的温暖家长,能够让所有军官私下叫他 "Uncle"就是一种集体的心安。此片在大战之前的一场十人小突袭,第一个便当就交给他领,但领便当的心灵品质可以最大器:旅途之末、临死前五分钟,咱们就别谈那非人的战略战术了,就来谈谈各自人生当中珍视的点滴回忆、各自难忘的美人美景美食与时时刻刻,先让自己在战争压力的扭曲下终于重新找回人性做回一个人,然后再身为一个人心安地赴死。
https://imgur.com/RfD0rRN
Stephen Graham饰演的贪吃军官,在全片几乎没什么其他戏份就只是一直不停地吃吃喝喝,吃得越多越表达了末日压力下拼命自持的焦虑感,告诉我们这些被硬安插到非人情境 "No Man's Land"之下的血肉之躯如何努力地靠口腹之欲刷存在感、提醒自己仍然是个热血的人而不是冷血机器。尽管爱吃又好饮,让身体变得胖胖地不太像个可靠的军官,但军官的可靠从来不是在于能否撑持强壮的英雄身体,而是在于能不能先调适自己心理后大器地抚慰苦闷士兵的心理。看他吃一整片后、最后在开打前一分钟仿佛冯迪索在比利林恩片中的“我爱你”送给每个人,就是临死前的疗愈。
https://imgur.com/R7V4Pfi
Asa Butterfield 饰演初上前线的菜排,算是代言在大后方不知前线疾苦的英国、就来看一次前线的英国家人已陷入什么极端的非人情境。这位菜排并没有一般战争电影让菜排挺不住压力哭爹喊娘的老梗桥段,却惊人地让我们看见一种即使菜即使无知即使对前线真实毫不熟悉、仍然要坚持一个老英国骑士勇敢承担责任的身段。他是此片唯一有上过一次战场又活着回来的主角,从头到尾骑士身段不变只是一夕之间从天真转为世故,回头看看他在战争中傻傻投奔以为可以重新相聚的童年玩伴连长 Stanhope 的真实血肉,和在家乡承平时的美好圣洁大哥哥身段有多不同了。
https://imgur.com/ORmuE3g
Sam Claflin 饰演主角 Stanhope 连长,在此片众家英国男孩中戏份最重表现也最动人,完全摆脱他此前几年拍浪漫爱情片塑造出的奶油小生刻板印象!连长,上要面对笑容冰冷事不关己的指挥部高层、中要面对一群各有坚持但也各有脆弱的军官、下要面对傻傻上前线不知为何要为国家送死的士兵们。高层军官算数学算战略,靠的是对底层疾苦不沾锅,才能让自己保持冷酷把人命当数字,这是一种老英国的贵族身段;但这位连长一方面要像贵族绅士般冷静领导、另一方面又坚持无法冷眼旁观弟兄送死,两边夹挤成为三明治,唯一的出口只剩下喝酒发泄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https://imgur.com/z39PNsF
前方扭曲,后方理解
此片虽有六主角与各种基层弟兄面孔,但主轴还是在 Asa饰演的菜排与 Sam饰演的连长之间,从只字词组中我们知道他们在承平时期是英国的中上阶层、一直歌舞升平地维持优雅绅士身段,而这也的确是菁英军官应带着乡民弟兄上战场定军心的骑士身段。只是,来自后方的菜排还傻傻追寻着童年玩伴的雍容优雅,已成为创伤连长的童年玩伴 Stanhope 却已彻底变了个人,他代言著所有前线扭曲官兵的自暴自弃:我们被丢进这绝望情境、变成暴躁扭曲的杀人机器、家乡的女孩与小弟们一定抛弃我们再也不愿正视一眼... 但菜排到来还写信回家,就是要为英国后方看见这苦衷。
原剧作的场景很单一,几乎全部聚焦在那小小的军官碉堡办公室当中看他们吃吃喝喝嘴砲叹息,电影尽管多拉出了几次后方指挥部与前方壕沟与荒野战场,但 80%仍发生在这小小碉堡中。电影在这碉堡一片黑暗当中仅靠一点点烛光的高对比打光,仿佛为这群身处极端黑暗中仍努力维持一点光明心灵的苦闷军官们搭起了一个心理舞台,据说也是忠于原作的重点象征手法。在原作中,这碉堡在最后仰望大哥的菜排终于殒落、连长大哥终于放下武装身段重新成为一个关怀小弟的血肉之人后,是让连长离开碉堡而碉堡刚好被炸烂,仿佛告诉我们这扭曲之心终于走出了封闭迎向未来?
也许,原剧作者 Sherriff 就是这么个极端情境下侥幸存活回家的军官?连长 Stanhope 人如其名“坚定站立等待希望”般地代言了他身为前线军官既是亏欠弟兄又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纠结之救赎?也许是吧,不过电影很残酷地做了小小改编,让所有人包括连长主角全部死去再无声音,却也同时透过一封给予全片唯一一位后方女性角色的家书道尽一切:在前线各自濒临崩溃甚至抛弃人性的基层军官们,都本着英国绅士与骑士传统拼着老命做到了末日下的人性光辉,他们尽管在第一线有许多丑恶,后方的女人们就且记得他们光明的一面吧。
此片是很英国的,关于英国世世代代传承了百年仍然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看看烂番茄上众家英国(与美国)影评与 IMDb 上英国(与美加纽澳)观众的极高评价就知道真正打动了他们的心。不过同时,此片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没有真正参与一战的国家如台湾与中国等,还是很有隔阂的,看豆瓣上的众多观众短评大半都是觉得不知所云或小题大作无病呻吟等... 只能说电影要打动的本来就是部分的分众人心、而不是要硬改硬包装成普世电影去讨好普世观众了。
我们台湾人,并不须要去看这部与我们无关的英国电影,但若对英国老中壮青少五代精选男孩有兴趣的、或是对一战历史创伤有超越国界之关怀的,还是值得在 iTunes 或 Amazon 找英语片源来看看!Paul Bettany过了多年成为大叔越来越温暖、Asa Butterfield 转大人演技虽还有很多进步空间但已越来越内敛深沈、最棒的是浪漫片奶油小生 Sam Claflin终于演到了一个层次丰富转折剧烈的 Stanhope 连长这角色,虽非第一流的演技但也算正式进入演技派殿堂了!在此谨推荐有缘人欣赏,想看战争想看历史想看创伤或是想看帅哥的,通通都可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DTlxBOB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