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艾菲格蕾 Effie Gray 格雷小姐的五道阴影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8-07-17 15:58:09
这是 2014 年英国的古装传记片,也许算是我们自小看大的达珂塔芬宁由少女转大人戏路的转型之作?我给 [好雷] 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的好片,只是在部分层面做出了好品质而值得欣赏。对我来说此片议题多但不深、历史典故多但稍嫌冷僻、故事有意义但发展得有点隐晦、一幕幕人物音画很有气氛但结构有点松散、浪漫与惊悚都有三分但都不算很强烈... 简单讲,如果上院线看大银幕很可能会失望、但若台风天午后在家开 iTunes 或 Amazon 泡壶热茶闲闲看小银幕倒是很有气氛。
http://www.impawards.com/intl/uk/2014/posters/effie_gray_xlg.jpg
此片谈英国 19 世纪中重量级艺术评论家 John Ruskin,这名字应该学习文学音乐艺术设计的朋友都不陌生吧?电影主角是与他短暂结缡后离婚的妻子 Effie Gray 。这位 Effie在艺术史上为世人所知的轶事,是她婚后和 John Ruskin一直没有“圆房”,终于因此离婚后来改嫁拉斐尔前派画家 John Everett Millais 。台湾一直没上这片我看以后应该也不会?大概也是因为这历史题材冷僻了点、戏剧张力也平淡了点?不过对 19 世纪英国绘画有兴趣的说不定也可以透过外语片源看一看。
https://imgur.com/n9k818s
真实性 or 浪漫主义?
我会注意到此片,是最近看《摩天大楼》时惊喜看见 1990s红过几年的《惊声尖叫》女主角 Neve Campbell,突然怀念起来就去翻翻她的片单,极早期演过一部 13 分钟的短片 "The Passion of John Ruskin" (1994),就由她饰演 Effie Gray ,谈两人之间为什么没有“圆房”,引用并发展为全片的论点是“由于 John Ruskin对女性身体的概念都来自纯净无毛的古典艺术、视为女体的本真,因此看到真的有毛女体反而感到恶心”。这妮芙坎贝尔的小众短片很艺术史又很八卦,不过倒也可以为达珂塔芬宁的 2014 长片作个概念的引子:对美的概念追求、竟异化了美的真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5svwRG22Q
当然若说 John Ruskin异化了美的真实,他和他的拥护者一定会跳脚 XD 毕竟 Ruskin 艺评在工业大起飞城乡大移转的维多利亚时代,就是以结合自然社会与艺术而追寻“真实”为诉求呀!建筑与古蹟的“真实性”追求也从他的概念发展出来,对绘画则在学院派经典建制当中独树一格赞扬叛逆写景的 J.M.Turner 与叛逆写人写神话的“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认为它们脱离了学院与贵族的重重建制而抓回了“拉斐尔之前”的真实。只不过尽管他们说真实,事后诸葛的我们当代研究都已把他们归入了“浪漫主义”,其实追的也未必是真实,只是对真实的浪漫想像。
此片由达珂塔芬宁演出女主角 Effie、由艾玛汤普逊编剧、找了艾玛在李安片《理性与感性》找到的老公 Greg Wise演出男主角 John Ruskin,还有个比较二线的英国演员演配角 Millais。女主和配角终成眷属、女主和男主分道扬镳,这显然不会是个乐观浪漫的故事。电影尽管外表是风景如画的英式小品、有梦想的伦敦大宅、有苍茫的苏格兰山野、有繁华的威尼斯水乡、配上迷人的钢琴配乐一幕幕都适合当雨天午后在家泡茶欣赏的 MV ,但其实整个 1850s的维多利亚社会暗潮汹涌。既然《格雷的五十道阴影》正当红,以下我就为格雷小姐的“五道阴影”谈谈本片五线吧:
第一道阴影:上流社会
此片首先很社会也很阶级,由 Effie展开,是维多利亚文艺新贵与老英国没落贵族的对立,也是帝国大都伦敦与边陲苏格兰的对立,不论中心边缘都有梦想都有失落。一个父亲欠债穷困长大的苏格兰旧贵族女儿,人生的希望就在伦敦的文艺新贵身上,虽没见过几面但已经准备好嫁去当 Mrs. Ruskin,和妹妹约好以后一起去伦敦琴棋书画往来鸿儒... 怎知真嫁过去后,才知上流婚姻本是一场空。这俩口史实经典的“初夜熄火”在此被拍得冷酷错愕,Effie 自小已经做好准备引颈期待两人结合,John Ruskin 却仿佛从小不曾想过男女之爱,只知道活在他的美术作品舒适圈。
后来我们知道更恐怖的是:自小天纵英才的 John Ruskin不只不通男女情爱,甚至连和同龄的其他男孩玩耍也从不可得,遑论和女孩相处呢?此片一开始,像是性别战争,像是高傲的丈夫 John Ruskin 压抑规训可怜的妻子 Effie Gray;但慢慢看下去,我们会发现高傲的不是个人而是体制,John Ruskin 只不过是无奈继承了代代相传的上流社会之高傲,连他自己也逃不出去,这整个是全国信心满满不假思索向前冲的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精神,高傲丈夫与卑微妻子都只是大棋局下的小棋子。
第二道阴影:维多利亚
此片也是很维多利亚的,就由 Ruskin 一家人构成一个小社会演出,有饰演老 Ruskin 先生的 David Suchet 与饰演老夫人的 Julie Walters,两位长辈戏份不算多但场场惊悚给 Effie小小心灵抹上阴影。原来 John Ruskin天纵英才冲艺评事业,恐怕也不是他自己追求的而是祖宗家业要求的;他娶进 Effie当妻子尽管也有倾慕 Effie之美的成分在,但更像是家族催促着他赶快成立家庭娶个门面以在上流社会更能体面打滚。一切说穿了只是为了家族扩张基业,个人都只是小棋子,不只下世代的 John & Effie 连上世代的虎爸虎妈恐怕都是那意识形态下的小棋子。
本片众家演员演技中,我最欣赏的是 Julie Walters诠释的虎妈身影,一次次惊悚警告 Effie“别妄想为他做什么、碰都别碰他一下、就放他自己发挥、自己种种花打发时间吧”,然后不听话的 Effie努力自己寻求夫妻之爱居然还要被婆婆下毒!这是我觉得电影拍得最赤裸惊悚的一段大宅风云,这个维多利亚时代伦敦上流阶级开基立业全无亲情只有控制、全无真心真话只有角色扮演,所有关系都是缺爱的冷酷关系,维多利亚时代枷锁深重的道德传统与工商帝国的发展欲望双剑合璧,无怪小夫妻的新婚之夜只有冷感、这段七年婚姻也只有持续冷感再难挽回。
第三道阴影:艺术评论
此片同时也很艺术史,而且把艺术史的概念谈回到爱情与家庭关系,就由 John Ruskin在徒子徒孙与艺界名流面前滔滔不绝展开。他身为艺评大师口口声声追求的是“自然的原貌、事物的本质”,就诉求青年画家赤裸裸画出那不完美无修饰的粗率原貌,也欣赏素朴多样的古代石雕胜于学院化当代雕塑。这艺术哲思不但席卷皇家美术学院、引领潮流力挺拉斐尔前派、传统眼光下的石都能给他点成金,甚至落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上,嘴上都称妻子是我的女神或我的题材 (subject),实际上只是把妻子当个激发自己艺术灵感的客体 (object) 供起来放在壁龛欣赏。
Effie 过了青春期长了阴毛,就不再是原始淳朴的完美女性;Effie 想当个积极女主人帮助丈夫,就不再是谦冲守分的妻子;甚至妻子在威尼斯社交纵情乱了套,也只是给他一个冷漠的口舌宣判“威尼斯之死”(后世好多人也争着宣判 XD )。电影中段转捩点,舞台就设在英国仕绅们呼吸新鲜空气的威尼斯旅行,John只是一头钻进事业要写部《威尼斯之石》(1851),果然每天只逛石头建筑看古蹟绘画,却对威尼斯当代人民风景看也不看,只放妻子给当地意大利仕绅伴游。又开派对又伴游,压抑英国出身的 Effie不免玩出小火失了控,丈夫没有关切抚慰却只有道德宣判。
第四道阴影:女性主义
此片也有三分女性主义,只是有点暧昧又有点尴尬,由编剧艾玛汤普逊自己下海演出,她仿佛人来疯般交出的喜剧戏份倒是与人人冷酷的全片相当格格不入。她饰演的皇家艺术学院主席夫人 Lady Eastlake,是 Effie跟着丈夫接触到的伦敦艺界名流之顶层,也是清一色男性的艺界高层中唯一可以听懂 Effie并对她伸出援手的敢言女性。这个角色的安排,不免让人觉得是艾玛汤普逊给自己搭舞台(或称自肥),却又像是她知道此片太过阴郁就硬要自己安插一个活泼正向的角色炒热气氛?总之这位 Lady Eastlake发现了 Effie之苦、时时开大绝罩她、也传承一些女性价值。
跟着 Lady Eastlake,让女主角 Effie毫无出口的大宅绝望人生中出现一线超越的曙光,只可惜这超越不是物质的而只是心理的,只是“妳要找回自己的名字”这般的激情口号。Eastlake自己婚姻一开始触礁后来慢慢圆满能和丈夫默契携手,就对 Effie分享经验“开始总是尴尬、慢慢努力磨合”给了她乐观信心努力照做;但女性意识的理想提点,在这 1850s铺天盖地的传统价值枷锁下终究只是打高空,完全无法帮助 Effie拉起 John Ruskin这颗沉疴难返的顽石,只是喂养她越来越大的梦想、却只能放她屈服在现实中越来越失望而自怜。
第五道曙光:每日生活。
此片最后的救赎,当然还是落在 Effie真实的每日生活上,历史上的真命天子 John Everett Millais 终于要登场了。他身为拉斐尔前派创派的年轻画家,一开始作品完全被皇家艺术学院打压、倒是只有 John Ruskin力挺其“描绘粗率丑陋之不完美真实”的叛逆取向。此片也好好善用了他的经典画作尤其是忧郁仕女画作如 "Mariana" (1850-1851), "Autumn Leaves" (1855-1856), "The Return of the Dove to the Ark" (1850-1851) 等等,其中总结女性处境的恐怕是在宫廷斗争中牺牲落水无语问天的 "Orphelia" (1851-1852) ,给我们看看画中人、想想主角的处境。
电影选画看得出想要指涉的女性解放,但 Millais这个角色的戏份与演出并没有多大重量,只是在刚好的时间出现了、以我们现今寻常但维多利亚时代也许很稀奇的基本人性对 Effie伸出了友情援手、就这样自然而然得到了 Effie的芳心,反正她这辈子就认识这几个男人而已很好选 XD 史实中 Ruskin, Effie & Millais三人是夫妻好友恋人的三角关系,也是英国艺术史上著名的好友决裂八卦故事。电影就将这三角关系浓缩在一段苏格兰写生之旅三人行,画出了孤独男人享受自然的肖像画 "John Ruskin" (1853-1854),相应的却是女人被冷落被忽视。
史实中,Millais 的确就这样得到了 Effie的芳心、由 Effie蒐集了“未圆房”的证据打赢了离婚官司、等个一年就真的和 Millais结婚、终于完成她“帮助丈夫打理事业”的双宿双飞梦想到老、甚至还带了兴冲冲的妹妹 Sophy Gray 来当 Millais的经典模特儿。只是在电影中呢... 这一切幸福来得有点容易、那抵抗宗法规训的官司打得有点轻松,本来应该是对 Ruskin 一家杜绝人情只顾开基立业的价值狠狠打个脸,但电影拍起来就像是 Effie自己轻轻松松地下船而已,Millais 在其中甚至不像起到什么积极作用,John Ruskin 则像是不痛不痒接受现实,是有点掉漆。
这部 "Effie Gray" 电影,显然是要在 1850s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与前卫画家的经典八卦中,替两大男性名人之间的无声女性找到一个位置发个声,显然是艾玛汤普逊的 passion project,还花了好多年打著作权官司后才成功拍片。只是呢,分出五大时代议题(或当作“格雷小姐的五道阴影”)来看尽管全部都有交代也有发展,但整部电影整合起五大议题来有点容易让人不知所云。五大议题大体上是随着电影前段到后段依序出现,但两议题之间的衔接对话与多议题间的呼应思考,显然编剧与导演并没有找到清楚易懂的方法整合呈现,只有仰赖观众自己脑内连结。
如果对 John Ruskin与英国绘画的拉斐尔前派有些许认识甚至精熟,应该可以对此片铺出的各个平淡小梗引伸联想心得满满;但一般观众对这些英国艺术史没什么涉猎的,恐怕未必适合这部电影,至少也适合在电脑上处理闲事时另外开个视窗、一边做事一边听听音乐看看画面,其实也算是时时刻刻都很有气氛的。在此谨推荐给有缘人欣赏了。如果喜欢达科塔芬宁也值得看看,对她的演技表现是否满意就另当别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FUM_CqPm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