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市长夫人的秘密导演连奕琦:向中国电影产

楼主: ryanworld (大木人18号)   2018-06-05 18:51:34
来源:娱乐重击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50509
专访/《市长夫人的秘密》导演连奕琦:向中国电影产业取经,回头尝试在地作品的可能
采访、撰文/雀雀
除了即将上映的《市长夫人的秘密》、《痴情男子汉》、《命运化妆师》和《甜蜜杀机》四
部台片之外,台湾导演连奕琦也曾前进对岸,执导过郭富城和王千源主演的《破·局》以及
欧阳娜娜主演的《秘果》两部陆片,更是苏有朋的导演处女作《左耳》的执行导演。
连奕琦这几年来成为了一手拍台片、一手拍陆片的导演双刀流。而其实两岸拍片环境大不同
,对岸已然迈向电影工业化,在台湾拍片还是比较像是手工业,如何透过两边拍片经验强化
己身不可取代之优势?在《市长夫人的秘密》上映前夕,连奕琦侃侃而谈从拍片认识自己的
过程,也分享了自己奔波于两岸之间的工作心得。
打造多元形式电影
从《命运化妆师》的悬疑类型与揪痛爱情氛围的交融、《甜蜜杀机》的冤家搭档办案和校园
秘辛的混杂,到《痴情男子汉》疯狂喜剧节奏与纯爱调性接力,乃至于《市长夫人的秘密》
的轻食型推理揭开政黑潮涌,连奕琦的每部片中都至少有两种电影类型甚至是两种形式风格
以上的尝试与呈现,已经几乎要变成小连导演的电影作品的特色,然而这却是一路以来始料
未及的结果,他笑着说:“我拍片时从来没想过,我一直觉得我很纯粹。可能一方面是跟电
影的题材选择有关,在朋友陆续看了《痴情男子汉》和《市长夫人的秘密》之后也都有提到
我有这种倾向。我回去思考为何会这样?”
先是不免对于拍出《红衣小女孩》和《目击者》等类型化电影的台湾导演程伟豪透露欣赏之
意,“因为台湾的影视环境,没有完善的条件让影人去做很纯粹的类型电影,但程伟豪做到
了。我自己内心可能也很想做,但是却总不自觉得往各方面都去靠一点。”尔后小连导演便
从第一部电影《命运化妆师》开始,尝试分析自己当初拍片时权衡内容与形式的方式:“《
命运化妆师》是我的第一部片,我很专注在做内容的部分,对形式没有太过强烈的想像。《
甜蜜杀机》或《痴情男子汉》可能是因为故事里面有关于喜剧的调性,我也就会去发展喜剧
的形式部分。”喜剧氛围经营得太成功,使得小连导演在认真说起故事时,让观众掉入另一
种时空。
一部电影能获得两种享受/感受,这样是好是坏其实难说,但或许这也是一种台湾味:“仔
细想来,我生长的年代是台湾综艺节目最蓬勃的时候,我是看电视长大的小孩,一定会有将
各种元素加在一起的创作倾向,不小心就会这样。大大地受到台湾综艺节目文化影响,是我
目前回头看我的根源所能找到的答案。”
在迎向观众与面对自己之间
无论两岸,连奕琦都算是产量产质挺好的导演,看过《甜蜜杀机》的影迷都知道导演非常清
楚观众真正想要什么。在新片《市长夫人的秘密》中,男主角程见和女朋友一起迎向了观众
,可是程见还是偷偷写他的书,做他的小说作家梦。这不禁让我揣想,小连导演是否也有在
拍片工作中表现出了意欲作为一个“作者导演”的想法?他的答案是肯定的:“台湾导演几
乎都受到过台湾新电影的影响,难免都会想要成为作者型导演。”只是闯荡在电影圈里的连
奕琦同时发现,电影有太多的可能性、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尝试,以致于到最后,他什么
东西都想试试看,一路以来就加入了各种因素:“只要觉得某件事情很好玩,我就想去试,
也尽量从这样的角度去切入我的每一个案子。”
把觉得有趣的事情做好,观众自然也就会觉得有趣,电影作品也就迎向了观众。“现在我心
目中,小津或费里尼依然都还是很棒的作者,可是我如果有机会,我的目标还是会像是诺兰
和史匹柏那种的,我觉得他们拍电影好像蛮快乐的。史匹柏都几岁的阿北了,还在拍《一级
玩家》,一定是拍电影让他很开心才能展现出那种活力。”显然 40 不惑的连奕琦导演,在
迎向观众之际,也懂得了面对自己,“与其说我想要拍出怎样具作者论的电影作品?不如说
我更想成为那样的人,成为一个开心的创作者。”
“拍自己的本时,我会想很多,很在乎表现形式。《痴情男子汉》也是我比较早涉入剧本的
片,越早做编剧的事,我的形式就会放得比较大。至于我在接触《市长夫人的秘密》的剧本
一开始就很完整,读完本后我最想拍的部分是爱情的点,就会专心在那边。因为是我一开始
被感动的地方,就会抓得比较紧。”
中国电影制片取向,台湾电影导演取向
在中国和在台湾当导演,势必会体验到各式样的不同拍片文化。小连导演往返两地之间感受
到最大的冲击,竟是两岸影人对于电影制作的根本态度,彻底不同:“中国大陆市场很大,
光是行销一部片就可能有 1000 万人民币(5000 万台币)的预算起跳,为的是要去铺戏院
和铺广告等等,至于电影本身的制作成本,常常动辄 3000 到 5000 万人民币(1 亿 5000
万~2 亿 5000 万台币)。这种数字,在台湾看起来很不可思议,我只有当助理拍《诡丝》
(成本约 2 亿台币)时有这样的经验。”
中国拍电影的思考方式是制片角度取向,台湾是导演取向。“中国大陆对市场想像较强,增
资也容易,这对我来说冲击很大。我在中国大陆学到比较多的就是‘要敢于想像’这件事。
每次回到台湾,我都觉得“虽然知道想了也不一定做得到,但还是要练习敢去想”。如果想
都没想过,以为有钱就做得到,连奕琦也不相信。脑袋里运作过的话,资金一旦真的进来可
以去操作,也比较不需负担多余的尝试性风险。
两岸拍片经验的优缺比对
在中国拍完《破·局》之后,小连导演回台湾拍《痴情男子汉》和《市长夫人的秘密》,在
制作与规划方面,以及作为导演的选择能力上都感受到了提升。“以前我拍一个镜头会很执
著,磨到百分百达到我的要求。现在我学会力气要放对。例如演员不可能一整天都和导演ㄍ
一ㄥ在那边,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人,早上的力气就是会比晚上多,人都会累,累了以后,判
断也会失准。在对岸我学会调节这件事。”
但在台湾的拍片经验,也让连奕琦在无形中累积了更多执导能力:“在台湾拍完《痴情男子
汉》后我去对岸拍《秘果》,第一天双机运作、拍了 16 个镜头收工,那边的剧组觉得这种
进度很好,完成度很高、赶出很多镜头。我听到后心里的 OS 却是‘《痴情男子汉》我一天
拍 30 几个镜头,而且是单机!’资源多寡真是各有优缺。”
“在中国大陆拍片,打灯可以慢慢磨光,导演跟摄影师的讨论空间也大,但在台湾都是前置
作业就都要全被讨论完,否则等到开拍后,除非有多出时间,不然就得照着之前讨论的方式
拍。”他接着说,“可是台湾环境又没办法让所有拍摄按照规划,一定会有各种不稳定因素
,所以总是得要边拍边调整。对岸的话,是真的有机会让拍摄照着规划走。制片的角色在对
岸可以发展得比较完整,他们一直在规划方面做加强。”
小连导演打趣地举了从美国海归的摄影师朋友当例子:“美国人拍电影就像美国人打仗,去
伊拉克先盖基地、航空母舰就位…所有东西都是整组搬过来 set 好,然后开始打仗。那台
湾就是国军背着背包和帐棚去打仗,遇到各种情况届时再想办法解决。”对岸现在拍戏是倾
向要做到美军那样,但在台湾拍片就还是得国军 online,这就是现阶段的现实。
向中国电影工业取经,给台湾导演的经验传承
小连导演是难得在中国拍片后,没有北漂不归、依然会回来拍摄台片的导演。也因为两岸拍
片环境差异大,往返之间感受着中国和台湾资源的落差,势必得要不断地做自我调节。这方
面连奕琦觉得自己调适得还不错:“回到台湾,知道环境与资源就是如此,就会有因应的使
用与操作方式。”
此外,预算与限制也会对导演的人生产生一些奇妙的安排。例如在中国拍片,他可以携家带
眷把老婆孩子带在身边、照顾到家庭,因为资源与收入足以支付此事。反而在台湾的拍摄成
本低,有时候在高雄拍片他就得把妻小留在台北,与家的距离反而觉得远了。“但是台湾还
是有很照顾我们的,让我带着家人去高雄或日本拍片的台湾资方存在。”看得出导演很感谢
愿意如此相挺的台湾资方。
有了北漂经验以后,连奕琦建议年轻导演先想清楚,再决定要不要到中国拍电影:“有些人
想拍的电影不一定需要去练某些功,但如果是对于电影制作规模有企图、有想像的创作者,
当然去中国拍片是个好选择。因为那边现在电影业蓬勃,连美国人都去中国大陆拍片,去的
话可能可以接触与了解到电影工业最顶尖的技术与资源是什么样子。那种实务经验绝对是比
窝在台湾想像好莱坞片是怎么拍出来还要实际。”
就连台湾导演拍的陆片,台湾的观众都不一定看得到。对于限制陆片在台上映的配额政策,
连奕琦也认为是一个牵扯层面复杂的问题:“对于台湾导演像我来说,影响真的很大。举个
例子:我觉得陈正道是在中国大陆发展得最成功的台湾导演之一,他的片子我觉得很好看,
但他拍的陆片碍于配额限制政策,也不一定能跟台湾观众见面。说不定他也想回台湾拍片,
但他的拍片历程让他和台湾越来越疏远,久之搞不好还会被归类为‘陆片导演’,这很可惜
,他本来有机会把中国拍片的 know how 经验带回台湾的,但渐渐的,无形中,不会有台湾
资方能接触到这个导演的作品,更别说要提供资源给他拍台湾片。”这样的政策以长远眼光
看来,只会造成优秀的台湾导演在拍出好的陆片之后,被更好的条件与资源挽留从此一直在
中国拍片,回不了台湾。
“我们谁不想在外地成功之后,回来和乡亲分享?”小连导演显得感性由衷:“苏有朋导演
处女作《左耳》在中国大陆卖得再好,电影就是回不了台湾。一般资方考量上,陆片回台湾
上映会去计算宣传成本、算完再来看看值不值得在台上映?再决定要不要上。可是台湾导演
可能在对岸拍了一部很好的中国片以后,会觉得就是想要回台湾放,就算只是回馈乡亲,没
有赚钱也想放。我会提到苏有朋就是因为,他的整个成长背景和台湾演艺圈的连结那么深,
如果《左耳》能够回台湾放,我相信他是会不计成本去促成的。”像台湾之光刘若英,导演
处女作《后来的我们》也在中国上映了,小连导演激动说了一声“卖得那么好!”。听见了
这些话,连奕琦才让我们知道,原来台湾导演回不了家的感觉是那样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