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和我的冠军女儿 Dangal,从父权到赋权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8-04-10 01:22:36
红了一年多的冠军女儿,我到现在 Netflix上架终于看了,也终于看到版友们热烈讨论的父权和女权议题在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我来说,此片是很眼花撩乱的,虽然一直跟着同一组主角,但议题一直不停地转换,世界观彼此冲突的场景也一直不停转换,时间居然有 160分钟,每每令我以为电影议题已经进展很深快大局底定,结果马上又换,不知不觉竟然从乡下小村就这样到了国协运动会的世界舞台!
看印度片我当然有些歌舞期待,不过此片歌多舞少,歌曲显然也都是为了主角们处境与心境量身创作的,往往就用一场音乐录影带把漫长的训练与磨练或是面对花花世界的迷惘过程,给浓缩在两三分钟轻松解决,概念到了意境到了就好。倒是印度电影最爱的婚礼歌舞,此片也是有一支,不过尖锐得惨不忍睹,拍摄得却又冷冰冰:来参加婚礼的都是参加别人的婚礼,当然人人吃喝玩乐又唱又跳,这里唯一满目愁容的就是新娘一个人。
印度的女权处境,自毋代言,整个印度这么大,许多地方家庭邻里传统简直像是中世纪牢不可破,主角们的小镇虽然女孩们仍然可以去上学,但传统的十几岁就要奉命婚嫁仍然少不了。此片也不用真给两位女孩拍什么传统压迫,只要拍阿米尔罕圆滚却威严的身躯沈重一坐,女儿们和老婆人人立正站好等待聆讯,只有堂哥一人还有种冒着被叔叔打骂也要耍两句嘴皮子,女生们可是连气都不敢吭一声!这基本社会设定与身段有做好,剧情也不用多铺了,就集中火力讲述角力事业即可。
https://imgur.com/9KFhT8K
从父权到女权
版友们多有争论“男主角训练女儿,是父权的私心吗?”我想当然是的,这种极封闭小镇传统社会,本来父亲家业儿子继承就是天经地义几乎没第二条路的。就算我们觉得很先进很文明的现代台湾,要让子女自由选择与父母不同的事业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权利,许多家庭父业子承一方面是父权的延伸,另一方面对子女又是更稳固的基础不用在残酷社会从头拼起。当然,我们台湾知识愈丰见闻愈广的新一代,也许更想求自由走自已的路,其成功者自能得意,但其失败者才知珍惜家业的根基。
此片两位女儿也有这影子,童年阶段开始训练处处苦不堪言,反正还不用忧虑未来的年纪只想着我要生活我要享受我要自由,对这“父权”规训敢怒不敢言只敢小心翼翼见缝插针,还真只有同龄的小新娘惨澹告白,姐妹俩才知自己正女承父荫走上一条旁人没有权利走的路。同样地,初始只是为了自己爱国理想与角力梦想延伸的父亲,在乡里亲友无尽的压力与老婆的担心怀疑下,才初次意识到以爱出发的父权是有机会做到赋权的:证明她们的能力,未来不是男人选她们,而是她们选男人。
如果小新娘的羡慕只是个大梦初醒,姊姊初次加入男人角力场公开竞技则是真正意识到独立的甜美果实。这场角力选了最壮的男孩好好打一场,就算输了也得到了男性社会认真地尊敬,这条跟着爸爸父权走下去追求人生的道路,仿佛前途光明一清二楚。不过随着演员换成大人,很快地姐姐过关斩将成为全国冠军,随着场景陡然一变议题也陡然一变,进入超出父权与女权的新层次。
从传统到现代
电影的一个印度两个世界做得超清楚,对比超鲜明,Geeta 来到的国家训练中心整个是现代化印度,这里一切诉求科学化训练与饮食管控,对比赛一切诉求个人得分与团体得牌最大化策略,训练时人人整齐划一没有个人声音,放风时则随你们大家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叫作“自由”。初来乍到第一天的 Geeta并不服膺这一套,但很快地从入境随俗变成随坡逐流,享受着从未拥有的自由也开始回头对父权忿忿不平。
在此,我们发现“父权”这东西,尽管在从西方出发遍及全球的现代性下有一种看似普世皆准的负面评价,但事实是这世界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发展不一样文化也不一样、现代性也许戮力强势抹平世界的文化与发展差异,但那差异就是活生生存在谁也无法否认,即使在发展上也许世界齐头的梦想还算是正当、但文化上世界齐头就是文化殖民了!要看待这 Phogat 一家的父权,就不能只一味地批判父权的宰制,而同时要注意它以强势姿态出发的赋权,可以当作是小父权家庭赋予女性权力在大父权社会翻身。
看此片从老父亲被教练扫地出门开始,这现代化国家教练与本土家庭教练贯串全片后半的针锋相对,根本可以看作是两个印度的针锋相对,是那现代化下追求西方普世价值一体抹平所有地方的国家(与一体抹平所有女选手的教练),对决以传统经验代代传承的地方文化(以及因材施教倾听个人性格开发个人能力的父亲),根本是一场文化价值之战!夹在中间的夹心饼干就是在印度国协运动会夺金的女主角 Geeta,倒是可惜四年后在苏格兰夺金的妹妹 Babita 当不成女主角,在此片信心坚定毫无疑惑贯彻始终鼓励姊姊,比较没戏 XD
有弑父才有赋权
看此片接下来的 Geeta处境是很怵目惊心的,她一次次在现代化的自由果实中享受却也是逃避,逃避的却是那其实自己也很珍视的原乡文化包括那讨厌的父权。还好,电影并没有要给“现代化的自由”与“传统的父权”二选一选边站,而是要 Geeta代表的女权走出自己的路后再做出另类选择。我不知史实有没有这大明星返乡后的“父女对决”惊天一战?但这是父权要赋权、女权要争权的必经一步,做子女的自小无可避免一定是被或多或少的父权带大的,就算父亲再开明再为子女好都无可避免,于是这“弑父”仪式无可避免,一定要完成,才有下一步的真独立。
电影拍角力一直很用心,除了拍史实比赛许多动作细节与镜位选取仿佛还原现场之外,更把史实运动会转播的动作让电影拍到更俐落清楚也更刺激。而多场角力当中真正像是命运对决的,还不是对决尼日利亚与澳洲劲敌,而是对决此生最大死敌父亲大人。一度我以为电影在此会学台湾八点档拍到父亲心脏病发等著女儿在病床前痛哭“爸爸我错了”,但阿米尔罕这片要以身作则让女儿打倒父权就要真打倒。真打倒一次,父权才可能体悟松动,女权才可能真正独立,然后面对这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印度传统父权,以及这与现代性千丝万缕的印度都会自由,才可能有自主选择。
到最终比赛对决澳洲敌手,不论史实是如何(至少史实的澳洲选手绝不是片中那嚣张的澳洲毕取,还好名字也有换过,算是没冒犯本尊冒犯太重),不论父亲大人史实有没有坐在观众席看完女儿压倒性大胜(电影搞个洒狗血的谷底反击逆转胜,也是电影之必要啦),电影的处理总是让这继续紧密指点女儿毫不放手的父权终于放手了。放手的手法是个很蠢的嫉妒斗争与坏运,但也算是把他硬关起来体会一次父亲一生从没体会过的无力感、从没考虑过的退隐交棒,但随着国歌响起他也知道时代已是女儿的,这“从父权到赋权”的仪式终于完成,父亲的黯然退场是独立的必须。
以角力压倒父权
今人跟着西方学术脉络谈起“父权”Patriarchy,总是站在我们自由奔放的土壤上很直觉地把父权给打臭骂臭,觉得这样一味打臭骂臭不尽公允的也可能走向把“父权”视为虚无神话的另一极端。但从恩格斯以男性资本家少主之姿分析父权以来,父权就一直(可以也应该)很有意识地被当作一个历史产物,是个不论哪个文化发展进程如何都无可避免的存在,当一个父系社会中让家父长主导权力而成为父权社会时,父权就不是个可以靠理论打臭就飘飘然觉得胜利的虚幻幽灵,而是个每日生活必须面对必须委曲求全更必须慢慢找到破绽最终击倒的真实父亲。
这样谈这部“角力”电影,父亲锻炼女儿所教的各种技巧策略与心志,真要角力压倒的恐怕还不是擂台上的国际对手,而是家里那位一直顶天的父亲。父权这东西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就无可避免,父亲带你教你规训你适应社会,如果没有父权还真不知怎么存活;但父亲施展父权的教养规训终究要以爱追求子女独立(至少理想中啦,未必每个父亲都这么想),自恋的父权是会与子女战到底掌控他们一辈子,但以爱出发的父权则是欣然接受父权殒落子女崛起,然后等著子女再生下一代面对他们的父权课题学会放下了。
《我和我的冠军女儿》要看运动励志很过瘾,看角力对决很刺激,看女权从愤懑到自觉和解很疗愈,看父权从宰制到觉悟放下更是醍醐灌顶。更别说,此片在商业片哄观众开心的层面也是诚意满满,歌曲 MV 快速带过的两三分钟流水帐剧情往往用激情慢动作令人像看美食节目一样好过瘾,一个印度两个世界的乡村群像如此历历在目每个脸孔都有故事,大城市的西方现代性如此花俏迷人令在台湾的我们也都心有戚戚,然后每每议题挖到太严肃揪心时都有甘草堂哥出来插科打浑轻松一下 XD 我只遗憾我没在院线酣畅淋漓享受此片而只能看小萤幕 Netflix,不过犹未晚也 :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IVa_K59Q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