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神奇大队长

楼主: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8-04-07 06:47:28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66682395
前年上映并获得坎城影展一种注目(un certain regard)最佳导
演奖的公路暨教育电影《神奇大队长》(Captain Fantastic)叙述奉
行森林教育与美国左派语言学家Chomsky信念的一家人由于母亲在医院
病逝,因此偏激的嬉皮老爸只好带着孩子们前往岳父所举办的基督教
丧礼,并誓言要将母亲的遗体救出来,好用她生前想要的方式埋葬。
由于笔者身边就有许多共学团父母友人,所以看到本片感觉自然
是格外亲切;其实由于自己也常被身边友人贴上愤青的标签,因此看
到片中主角的一举一动也都可以感同身受,甚至进一步从其信奉的理
论内部加以批判。而这也和片中的结局有关:为何主角最后选择让有
的小孩重新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小孩却是放弃就读名校的就读机会?
这两个乍看之下前后不一致的选择,背后是否有统一的理论依据?
因此本文将把问题意识锁定在厘清片中一再提及的Chomsky其左派
立场究竟为何,并且同时重新思考左右派应该如何区分,最后再回头
检视这部写实性和戏剧性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的电影中的主角,以至
于日常生活一般所谓的愤青可能会面临到的问题是什么。
Chomsky的立场及其依据
在学界众所皆知的是Chomsky是当代最重要的语言学家之一;而他
同时身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自然则是持左派立场对美国以至于国际
社会进行批判。纪录片《美国梦挽歌》(Requiem for the American
Dream)其实已经非常简明而条列式地叙述了他的立场以及对当今美国
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因此以下要说明的是:为何批判资本主义的他
,会在片中一再提到最重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Adam Smith(而且鲜为
人知地,他生前其实是一位伦理学教授)?而且奇怪的是,他似乎不
是站在批判Adam Smith的立场,而是试图指出当今的美国经济运作方
式根本就违背了Adam Smith的理论。
这当然牵涉到很根本的经济学原典诠释或文献研究问题,但我们
还是可以把问题从最基本的起点开始谈起:当我们在挑选一个商品时
,我们的选购依据是什么?不外乎就是价格或品质等因素。而在其他
变因相同的情况下(例如制程和通路都是一样的),理性而资讯充分
的选购者往往会挑选品质比较好或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品。这样的情况
就某方面而言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平等:一个奉行理性选择的社会其实
是可以促使良性竞争的,因为我们并不乐见劣币趋逐良币的情况,没
有偏袒的理性决策者本该用金钱鼓励自由市场上他觉得有价值的商家
,好让他们能够继续创造有价值的事物。
但平等一词不会只有一种解释,而这和我们如何定义人有关,也
是左右派理论立足点的不同,更是本片奠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与理论
所产生的戏剧性冲突。简而言之:立足点平等是理想,也是该努力实
现的目标,但立足点平等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事实,就好像资讯充分往
往是默认的前提亦非事实一样。因此抨击光明正大的右派在理论上其
实并不容易,在现实中甚至有可能就和拿着智慧型手机反对资本主义
一样讽刺,因为智慧型手机的诞生根本就是建立在高度社会分工之上
的。
所以单就Chomsky在该纪录片里采取的论证策略而言,他所做的并
不是去抨击资本主义背后的理论基础或基本信念,而是批评资本主义
对这套理论基础所建立的规则钻漏洞甚至阳奉阴违,例如他就在片中
指出:根据真正的资本主义,政府根本就不该为企业纾困!理由很简
单:高获利是甘冒风险成功后的奖励,而创业本来就成功或失败都有
可能,因此盈亏自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当然,现今的经济体系已经
和Adam Smith所描述的理想有相当大的差距,例如对他而言银行对客
户的财务评估应远比现在实际状况保守,周转应建立在客户有百分之
百的能力偿还的前提之上,才不会导致金融体系崩盘;但只想获利的
不良商人,当然只会找对自己最有利的说法为自己的罪行开脱,而没
有思考到自己的言行不一,更遑论如何处理理论和实务的冲突。
因此对笔者而言,Chomsky并不是真正的左派,至少他在纪录片中
的立场是捍卫自由,好让每个人可以真正发挥理性做出自主选择,而
非从社会结构的观点去为人的行为做归因或是检视共犯结构;他应该
被视为是一个光明正大且行为一致的右派,而和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减
税捍卫自由市场,面对人力外流时却无法正视劳工也可以在薪资市场
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待遇的惯老板是不同的。从对人如何定义这个角度
切入,才可以理解左右派要怎么区分不会有所混淆;至于那些言行不
一因而根本就不入流的,无论是持左派或右派主张,立场其实都是站
不住脚而不值一提的。
神奇大队长所面临的矛盾和抉择
然而在剧中身为爸爸的主角似乎就有这样的问题,因而连带使得
他的教养方式引起争议。将孩子放在原始的生活环境下受训大抵是为
了剧情所做的夸张设定,但此外无论是左右派,理应都不会接受偷窃
或诈骗这样的行为发生(但左派会倡议需透过社会福利或救助的方式
,减低因生存权无法被满足导致这种行为发生的机率)。问题就出在
剧中主角很显然是反社会化的,但他的偶像Chomsky未必会支持这样的
立场,因为市场交易如前所述,本来就可以透过金钱鼓励有价值的事
物继续运作,所以如果以认同人类理性和自由的右派立场出发,要反
对的也只会是不正当或玩弄资源不对等的市场行为。
当然一定会有人问:何谓理性?左派和右派对人的定义不就截然
不同吗?身为一个人的理性能力又是如何被形塑的?既然曰之为形塑
,那么每个人的理性岂不是会受到外界或他人的影响?对于这一连串
的问题,剧中其实透过巧妙安排孩子们的教养问题来呈现出一种自由
主义式的回答:成年的孩子因为具有自主判断能力了,所以父亲让孩
子自己做出选择,而孩子最后也没有选择就读名校而是选择壮游;至
于那些还没成年的孩子们,最后还是接受了义务教育,一边吃著早餐
一边阅读等校车来接送到学校。
相近的问题其实在美国早已发生过并有判决:奉行传统生活的Amish
宗教团体坚持不让孩子受当代文明的污染,而最高法院对于此一案例
的最后判决宣告:孩子在未成年时可接受由政府认可的私人教育方式
,但成年后则自行决定是否继续过传统生活(Amish不使用电,交通则
使用马车)还是脱离原生家庭及所隶属的团体。这样的判决背后其实
蕴含了法律对理性的反思:人类的理性不是固有的,需要透过教化(
Bildung)逐渐培养而成(而这也是左派会有的切入点,即从社会结构
的角度去思考具体个人的行为成因),因此政府有义务帮助未成年的
孩子们成为一个理性人;但既然理性并非固有的,教育的内容为何自
然是可以调整和辩论的,因此经过政府确认而允许的在家自学便无不
可。而片中主角当然可以提供孩子非常菁英式的教育,但除了戏剧上
的对比好和长子的选择有所对照,结局的安排或许表达了导演认为这
一家人终究要面对社会化的问题,即这一家人仍然得在不失去自我的
前提下而有所折衷。
※※※
而本片就是这样巧妙地将理论和议题融入剧情中,因而不失为一
部雅俗共赏之作。身边的共学团家长们也几乎都看过此片;但当剧中
的儿子说他崇拜毛泽东时,台湾观众应该心中都会觉得有些不妥才是
,而这正是有些愤青常见的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想法。左派的想法或
许绝大部分都无可厚非,但若失之偏颇或双重标准,或对未知的现实
有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难免会贻笑大方。
而左右派要如何取得平衡恰恰正是笔者一直在关心的问题之一,
看到本片自然感到格外亲切,对片中的问题意识也有一定的熟悉度,
故特此为文试图耙梳其中的表里精粗,以期看完本片的观众不要对Chomsky
沦为盲目的崇拜,而要能掌握到这些思维背后的默认以致于限度;也
唯有如此,才能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思考Chomsky提出资本
主义以鼓励消费的方式让公民对公共议题感到冷漠,会不会有阴谋论
之嫌而和副作用的概念有所混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