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里有不少人提到Alex Garland执导的灭绝当作"网飞不会影响电影品质"的例子;但
这里有一个盲区,因为同样是由网飞发行的电影,网飞本身不一定需要是出资者。所以
在谈网飞发行会不会影响电影品质之间,恐怕还是得把网飞出资与否这点先考虑进去。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Alex Garland本人是非常不爽派拉蒙最后选择让网飞发行这回事的,这
是Garland本人的话:"这部电影是我们为戏院所制作的。我并不讨厌小银幕。仕女的故事
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看过最好的作品,所以我相信那块领域大有可为;但如果你是做那样的
东西,你就是为了那个媒介而为之而且以它的方式在思考。听着,事情是这样的;这部电
影在美国有院线发行,而为此我非常高兴。网飞的加分是它可以达取到非常多人,而你还
不需要为了恐怖的首周票房问题在那边担心谁会来,以及如果没人来的话,电影会在两周
内停止出现在戏院银幕上。所以网飞有好有坏,但从我,以及和我一起做出这部电影的人
的观点来看,它都该是一部用大银幕看的电影。"
(详情可以看看collider和metro的原文:
http://collider.com/alex-garland-annihilation-interview/
和
https://goo.gl/eG8LD9
)
顺便谈谈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一点看法好了。网飞出资(而不只是发行)这回事到底会不会
影响电影品质?Alex Garland和老史、Nolan这些人到底在怕什么?其实上面Garland所说
的话有不少很值得影痴们思考。如果创作者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发行通路不是网飞而是
院线的话,有些导演,像是Garland,就会觉得最后被送上网飞简直是自己被诈骗了一样。
戏院目前仍然有它在体验上的不可取代性,而当导演是基于这点在进行拍戏思考,你很难
说导演预先知道自己要在小银幕平台发行这件事会不会造成什么毁灭性的影响;举例来说
,像是每次Nolan电影上映时会让不少人感到困扰的景框大小的问题,就是你在小银幕上
通常没办法意识到的一件事情。但景框大小对于电影叙事和观众的美感体验的确是有影响
的,如果你叫卫斯安德森不要再变景框了,哪怕他不会把摄影机砸到你脸上。
如果再从这点去看网飞出资这件事,我觉得拍摄传统戏院电影出生的导演会感到害怕是
正常的。先不提是不是要"抢钱"这点;拍电影最怕的一向是没钱,如果今天我希望拍的
效果在小银幕上效果并不明显,但拍了又要再预算上加钱,你能保证呆头制作人不会以此
为由砍你的预算吗?鬼才相信。至于像是Garland这种到了发行前才知道自己被电影公司
摆了一道的例子,我觉得也是非常难受的,这就好像你费心费神制作了一道顶级牛排,但
最后才发现对方竟然给你便当盒来装一样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