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大佛普拉斯 几点心得

楼主: leo96628 (角哥)   2018-02-25 18:45:55
有图好读:https://goo.gl/vxBFK1
上一个这么让我如此欲罢不能的国产艺文作品,大概是电玩游戏《返校》了。
有人批评《大佛》描写低层社会的角度,如同《做工的人》把蓝领阶层文青化,仅是中产
阶级同温层的自慰,没有实质意义。我倒觉得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唤起社会关注的手段(如
《熔炉》的例子),且在讨论艺术表现、理念传达的电影世界里硬要扯上“实质”,是否
出发点就有所偏差。
不是看了《大佛》会感动就代表你是个虚伪的假文青,也不是批评了《大佛》就表示你是
个真.左派。
有人觉得客观,有人觉得导演私心太重,有人觉得社会就是如此不公,有人觉得导演硬要
去脉络化把有钱人都打成黑五类。每双眼睛看到的都不同,反映的是人各自的价值观,而
不是绝对的对错。
以下笔记数则,有雷。
一、
(黑色)幽默由大到小都做得纯熟,从红木办公桌多一块的黄段子,到莲雾芭乐、洗门还
是seven的嘴砲,再到师兄师姐慈眉善目的阿弥陀佛攻击、中正庙祭改,无一不令人捧腹
(也有的让人笑完之后感慨万千,例如替人民遮风避雨的民代的帆布)。
二、
导演有说过并没有要刻意攻击宗教,只是人人景仰的大佛像,有人真的知道里面装什么吗
?于是在电影里,大佛装的是尸体。在宗教信仰普遍的台湾,很少看到敢把佛像这样玩的
,实在有趣。
讽谕的东西很单一:M型社会、金玉其外等等,有钱人彩色、没钱人黑白的安排也很直观
。然而桥段还是很灵巧,让人过瘾:Puta和Buddha的谐音、议员满口脏话,说杀人塞在佛
像里的Kevin是“菩萨心肠”、祭著民族杀人鬼的庙……太多巧思了。
上帝视角的导演旁白,爱的人就是会爱,算是比较大胆的挑战。我喜欢那种有点老派加酸
酸的幽默,所以对我来说是加分。
三、
导演说“大佛普拉斯”的片名,是因原本拍过名为“大佛”的短片,而想给这部长片取个
进阶版的名字;刚好看到iPhone会用“plus”取名,就定名为“大佛plus”了,感觉比较
国际化XD。
四、
相较前半的黑色幽默,后半段较为阴郁,还有一些魔幻写实的片段。我猜测肚财去找菜脯
淋雨的那一夜,肚财其实已经死了,这样紧接着“肚财也有去找释迦,只是是在梦中”的
旁白也很合理。
结局谜样,画面很震撼,感受得到导演的恶趣味。
五、
为何肚财只是个吃不饱的捡角人,还有钱夹娃娃抽菸?看到有网络上有人用这点来指责肚
财好手好脚不去工作,觉得莫名其妙。大家从小身边一定有一些低收入户的同学,他们一
样会去染头发烫头发,有的还会拿哀凤。人花钱的方式只是反应自己同温层追求/习惯的
生活方式。真的想要的东西,拿到钱就是会优先去花,谁管明天?就像戴立忍的台词:“
明天的气力,今天就花光光”。
退一万步来说,肚财就是个软烂个性,不想振作起来,那又怎样?电影拍的就是这些人的
生活,又不是好人好事代表,主角不一定要有完美人格。
六、
不言自明的台湾味,没出现太多强调台湾文化的取景,却台到骨子里。
七、
看完电影,林生祥的《有无》他X要重播一兆遍才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