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雷]第三次杀人

楼主: ueiwei (盲羊)   2018-01-14 20:07:19
心得
有雷
(但应该不太影响观看)
***
从研究所某一年看了是枝裕和的《空气人形》、《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与《横山家之味
》之后,就成了是枝裕和的死忠粉丝。一面回追他过去的片,一面follow他新片消息。如
今除了《花之武者》和他早期纪录片之外,大多片都已补齐。不敢说每一部都很爱,却一
直觉得是枝裕和很能道出现代世界人际的远近、家庭关系的复杂,颇能呈现导演对日本社
会的观察和思辩的脉络。
然而,我并没有抱多高的期待进场看此次新片《第三次杀人》。因为从知道这次的题材、
看了预告和简介之后,感觉离此前我认识的是枝裕和有颇多距离,反而让人想起其他日本
电影《凶恶》、《愚行录》之类的电影。
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是冲了第一周(因为排片量有点少,很担心下周就很难看到...所以
第一周速速去看),并觉得比预期的要好看。虽然觉得像是日本某一种悬疑的电影类型,
与心理期待的是枝裕和电影有些落差(心里o.s.是:这片子就算不是是枝裕和拍也没有关
系吧...),却不能不说在看的时候还是满被吸引。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电影特别是里面对“司法程序”、“打官司的技术性问题”与“社会观
感”的呈现。福山雅治饰演的律师重盛与役所广司饰演的犯人三隅再三对质,带出来的是
反复闪烁的证辞、一再翻盘的说法与被害人妻女矛盾的证言,使整个故事就像配角对主角
所说的比喻:瞎子摸象,不知道自己究竟摸到了什么。真相在这片中不会大白,因为电影
的目的只在于带观众看见司法的侷限-判决不一定是正义,也不代表真相,而是受到技术
、审议资源、评鉴制度的影响下,颇受主观情感和偏见所影响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使
人死、也可能让人活,但无可避免的是在那人身上贴上标签,使社会对他及他身边的人产
生既定看法,而导致无法正常生存的悲剧。
其次让我喜欢的是电影对主角律师重盛心理的刻画。一开始重盛就不段强调法庭上要讲的
不是真相,而是策略。唯有正确的辩护策略,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因此对重盛来说,犯
案真正的动机是什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甚至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怎样才能让三隅免去死刑。随着故事发展,重盛的经历与三隅的经历产生一些交会(一是
重盛父亲正是当年未判三隅死刑的法官,一则是重盛与女儿的关系...),使重盛对说辞
反复的三隅及此案的真相产生不同的看法。他最后选择相信三隅说自己没杀人的说法,在
法庭上以一个注定败阵的立场为三隅辩护。
我想,无论是重盛立场的转变还是整个过程带出对罪恶的省思都细腻精彩。如果不抱着什
么对导演的想像去看这部电影,它应该算是部好看(虽然现场好像有人最后说睡着了...
)、颇能带人思考(虽然我右边的观众看完觉得没有真相和解说,很不满意)的一部司法
伦理片(?)。
***
这里是我的乐园:
http://tzuyang1222.blogspot.tw/2018/01/the-third-murder.html
FB:
https://www.facebook.com/ueiwe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