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幸福路上观后感

楼主: tnfsh11430 (tnfsh11430)   2018-01-06 20:54:07
此篇代po~~~
在播放电影的三分钟后,我就知道这部片不简单,因为前面明明是轻松的剧情我却发现自
己流泪了。在这里,我只想谈谈我最有深刻感受的部分。
-故事简介-
小时候,我们都希望成为闪亮亮的大人,长大后,却只想要平凡的幸福。
  《幸福路上》从主角小琪的成长故事出发,讲述在1980年代至今的各种时代变迁背景
下,人们生活的样子。从小琪从符合父母期许到为自己做决定追寻人生,探讨幸福究竟是
什么?
  故事主角小琪六岁时跟着爸妈一起搬到台北,展开了在幸福路168号的新生活。小琪
一路从小学到高中都活在父母、亲戚的期许下,努力成为一个好学生,希望自己可以“成
为闪亮亮的大人”,但长大后却发现,即便再怎么努力唸书未来依旧不知何去何从。大学
毕业后小琪在阿文表哥的鼓励下到美国工作,遇见丈夫安东尼,身边的人都认为的幸福人
生,小琪却在美国迷失了自己。某天小琪获知阿嬷过世的消息,便匆匆地收拾行李赶回台
湾,重返幸福路上,也遇见了国小的同学们,成长路上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小琪回忆起
童年的梦想,不禁问自己:“我变成理想中的大人了吗?”
-原住民是番仔、山胞的年代-
   小琪的外婆是花莲的阿美族人,所以小琪拥有四分之一的阿美族血统。在影片中,
可以看到两种原住民:离开部落到都市寻找工作的青年(小琪妈妈)与都市原住民(小琪
),小琪阿嬷叫小琪去帮她买槟榔而且要“青仔”的,小琪听槟榔摊姊姊说:“青仔都是
番仔在吃的。”不巧被国小几个同学碰见,于是小琪就被叫番仔,小琪妈妈也叫阿嬷来台
北就不要吃槟榔了。
  
在小琪妈妈叫阿嬷不要在台北吃槟榔的举动中,(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是因为这会
被汉人容易认出原住民的身分,开始将所有刻板印象加在身上,并以“番仔”称呼自己。
如果没有小琪阿嬷这个角色,我根本看不出来小琪妈妈是原住民,她讲台语、看歌仔戏,
她就像一般的汉人(先特别说明一下我没有要抨击什么)。在当时,到都市寻找工作、求
学的原民青年,有些因为怕被歧视而选择隐藏自己的身分,从语言到生活方式学习当个汉
人,而有些因为不适应、无法融入汉人社会而回到部落,还有些是会证明自己可以和汉人
一样优秀甚至超越他们的,而我爸就是属于最后这一种。
  我很少听到我爸讲述他过去的生活,尤其是在考上高雄工专后从部落来到高雄读书的
那一段生活。我只知道他曾说过,他初来乍到高雄读书时有同学曾经用“番仔”称呼他、
开他玩笑,并说他是加分才能进来,他当下就决心要努力读书证明不是只有汉人是优秀的
,而我爸也在第一学期拿到班排第四名,他说:“从那以后就没有人敢叫我番仔、开我玩
笑、说我是加分进来的。”后来,他也在高雄找到工作与结婚,从此定居在高雄很少回部
落,他的同事也要询问过才能知道他是原住民。
  小琪,在都市长大的原住民,认识原住民是从别人口中的称呼与课本,影片中有提到
小琪因为在课本读到关于吴凤的文章,书中描写吴凤“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习俗而舍生取
义”,而让小琪开始惧怕阿嬷,怕阿嬷会砍她人头。还有,在学校被同学在黑板上写自己
是番仔,阿嬷知道后告诉她这些都是“别人说的”,也告诉小琪拥有阿米斯血统就拥有力
量。我看到这里时觉得很好笑,又想到自己曾经也是这样,国小时已经知道番仔是歧视原
民的称呼,因此为了避免被这样称呼,我绝对不主动承认自己是原住民,当时我们国小有
族语班,我超讨厌参加族语班,因为我怕自己跟一群原住民在一起被同学看见,怕同学误
会我跟“那一群原住民”是一样的粗鲁、野蛮,一如媒体描述、同学口中的那样。
-劳工阶级的家庭对小孩期许的矛盾:从出人头地到只要你快乐-
不能让小孩输在起跑点。 
  我看到这个片段整个崩溃,因为故事太过相似,这也可能是所有相同背景人的故事。
同样是生长在劳工阶级家庭,我父母秉持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夫妻开始一日一夜的
工作,小孩开始日母父晚的生活。当一个劳工阶级家庭扛着房贷、生活支出、小孩的教育
费,并且由衷的希望透过教育可以改变小孩未来的生活,或者至少不要跟自己一样,不是
加更多的班就是兼更多工作以达到开销需求,而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便努力用功,不
喜欢的物理、化学、数学更加倍努力,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出于喜欢这些科目,而是出于
回应父母的期待,期待小孩出人头地的一天。
-“只要你不会饿死,做什么都好。”的谎言背后隐藏的期待-
  父母曾不只一次对我这样说过,但是他们还是对我有所期待,期待我按照他们的想法
去考公务人员,尤其在我读社会系以后。在影片中,小琪表示她想读文学、哲学,她妈妈
立即说:“唸那个以后是找得到工作?要饿死喔?”。让我回忆起最近一次和父母的谈未
来工作,我说我不想考公务人员,他们对我说的“有什么办法,你就是理工烂,又读社会
系,你不去考公务人员还能做什么?”(我必须说这句话的杀伤力真的很强)在他们心中
,因为在私人企业体认到工作不稳定的风险,所以认为坐办公室铁饭碗的工作是最好的,
也会让他们安心许多。
-最大的叛逆是不听父母的话、不走父母安排的路-
  从高中开始,小琪因为读了大表哥送的书籍(就是那本让大表哥被警察请去喝茶的“
禁书”)慢慢接触社会议题,也和同学跑去抗议现场外围观看。小琪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
台大,不是读父母原本期望的医学系而是政治系(虽然影片中没有告诉观众她读了什么系
,我是依据导演的经历推断的),彻彻底底打碎父母对小琪的医生梦,读大学的小琪从抗
议现场的外围观看者成为参与者。记得有一幕是原本要爬墙出门的小琪被妈妈堵到,妈妈
对她说:“我们辛辛苦苦赚钱让你读大学不是要让你参加社会运动的。你不准给我去!”
我大一时有次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一接起就传来我爸的声音告诉我不准我去抗议现场,
不准我参与相关活动,之后才发现他是看了我脸书的活动分享,他说你就好好念书读到毕
业这些事情都不要管。而我跟小琪都选了同样的路,敷衍回应父母表面说好,实际上继续
参与。
-经济永远是家庭争吵的主因-  
  就如我原生家庭而言,曾经有段时间都在为经济而争吵,在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
日子里,当下真的会很想逃离这样的环境,在这样的压力下我怎么敢提要求、敢和父母提
未来,也不断被灌输要好好念书不然就会变得更爸妈一样的观念,所以人生目标开始以找
到好工作为目标,以不想和父母一样过这种为钱烦恼的日子为目标。大学毕业后的小琪,
身边同学一个接一个出国,而自己却依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最后是妈妈逼她出去才找
到新闻产业的工作,父母终于安心并对小琪说:“终于可以休息了。”,小琪开始成为赚
钱的机器,看着存摺上不断累积的数字而兴奋,沉沦在金钱累积的日子里,可是她心里从
没有满足的一天,没有快乐的一天。
-什么是幸福?-
  透过小琪的表哥,小琪圆了出国的梦想。这里让我感动的是小琪在飞机上打开妈妈给
的信时,里面是小琪多年来所赚的钱。原来小琪在新闻产业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每个月缴
给妈妈的房租、电费,妈妈都存了起来。从我国中时,我父母就跟我说以后长大赚的钱要
拨一些给他们,说是要养他们的费用,到我长大了他们才告诉我原因,因为他们不能留给
我什么只能以这种方式帮我存钱,以后我想干嘛时才有基本的存款可用。
  小琪到了美国工作、结婚,看似有了最完美的人生,但实际上她在婚姻里并不快乐,
她与丈夫的想法不一样,这些她都不敢跟父母说不想让他们担心。事隔多年再度回到幸福
路,熟悉的景色都变了,甚至是有不知道父母的生活也变了,因为要补足家庭经济,妈妈
去做资源回收,爸爸一大把年纪还去兼差当保全,当初走的、逃的那么坚决,走过一回才
体验到梦想与实际的差距,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最终,她和美国丈夫离婚搬回幸
福路上住,跟着父母亲、她的小孩一起,她妈妈对她说的那一句:“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你。”无疑对她是最大的祝福。
作者: evan19983314 (天circle)   2018-01-07 01:12:00
纯推最暖许愿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