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请见:https://goo.gl/Y7ePZJ
看《圣鹿之死》要很小心。从标题到剧情,无一不在告诉观众,这一部电影借用了希腊神
话特洛伊战争中阿加门农杀了月神的圣鹿,导致必须牺牲女儿谢罪的神话母题。但是猜测
剧中角色谁是阿加门农,谁是月神阿提米丝,谁是圣鹿,谁又是牺牲者,其实是没有意义
的。这是一种诱导式的算计。当我们真的将神话代入电影,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剧中乍
看奇幻,实则写实的设定,进而将《圣鹿之死》背后的冷淡嘲讽放进心中。虽然这部电影
从执行层面顶多是个小品,除了设定之外,并没有特别优异之处。但如果读取其中的冷淡
嘲讽,会发现那是导演设置的诡雷,在面临类似的道德难题时,不论做了什么样的选择,
都会感到心中那个被尤格.蓝西莫改造的部份在讥笑着自己。
这不能怪我们。都是他的错。谁叫导演尤格.蓝西莫一直都精擅表现人心中最难精通的技
艺呢?但我们把西湖与西施连结在一起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时候,当我们把床前明月光
跟低头思故乡连结在一起得到乡愁情韵的时候,喻像的魔力让我们绕过那些需要费劲解释
的磕磕坎坎,直达人心。纵使在一开始会觉得古怪、造作、生硬,费解。可是随着时间过
去,睡眠者效应发作,我们越抗拒的事物纵使已经遗忘来源为何,总在内心生根,成为心
中的成见。
希腊悲剧式的低语
当《圣鹿之死》以不和谐的笛音与机械式的环境声响,与角色之间刻意营造的非人性演技
,造成观众极大的心理压迫时,观众越抵抗,也就越会把这部片的主题放进心中。那是一
种非常希腊悲剧式的手法。在希腊悲剧中,所有的主角都是“早已知道结局,拚命抵抗,
但最终仍然无法扭转命运”,恰好也是对于这部片的认知历程。对于悲剧,我们不会有任
何的角色代入感,不希望自己身为剧中的任何一个人,遭逢那种苦难多舛的命运。悲剧角
色的挣扎却强烈地撼动了我们的心,我们感受并强烈拒绝他们的遭难,在日后却有种被洗
涤的净化感。在这个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拥有苦的枷锁,可能每一个观众,都会无意
识地接收到这种来自命运的低语。
那么,尤格·蓝西莫透过《圣鹿之死》这部借用希腊神话文本,仿拟希腊悲剧所构成的作
品,在我们的耳边呢喃的低语是什么?
那是不需透过超自然的神威也能够发觉的,每个人都经历过的苦的根源。史蒂芬一家所面
临的天谴,源于自古以来,在受到伤害时,我们每个人都会紧咬渗血嘴唇所吐露的一句话
“希望真有因果报应,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说得更加露骨一点,其实也就是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控制那些加害者,让伤害加倍,再把多
出的一半返回加害者,成为他们自己的苦难。治愈没有意义,救赎没有意义,复仇这件事
情,就是“我痛苦于是你痛苦”的等式运算。
一个所有人都有污点的世界
这的确是许多电影常见的主题。如果是好莱坞导演拍摄这样的复仇电影,一定可以拍得气
势磅礡:气宇轩昂的主角因为遭逢苦难,只身一人闯进贼人的窝巢,用一把他大爷的好大
一把枪干掉了所有坏人。被害者是好人,加害者是坏人,而坏人必须死,死了观众会拊掌
称快,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被这样的思考模式控制,但我们从来没有警觉那有什么不对。也因为如此,当《圣鹿
之死》出现时,惯有的思路被打破了,史蒂芬一家表面上流实则低贱的人性让人不齿:史
蒂芬家的两个孩子,金(Raffey Cassidy 饰演)与鲍伯(Sunny Suljic 饰演),一个是
追求危险的自私女孩;一个是幼稚的颟顸男孩。史蒂芬的妻子安娜(Nicole Kidman 饰演
)具有强烈控制欲,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史蒂芬(Colin Farrell 饰演)自己
,则是一个酗酒又无法面对自己的手术过失,不断逃避,讨好患者遗子,虽然有过抵抗,
最后依旧懦弱服从预言的人。他甚至连要杀掉自己的哪一个家人,都无法决定。
但观众当然也无法认同宛如神谕代理人,具有严重心理疾病的马汀(Barry Keoghan饰演
),尤其刻意机械平板的台词对白以及面无表情的演技,让人根本不觉得马汀具有什么人
性,那充其量只是一个天谴在世上的宣告者而已。不过综观全剧,甚至没有一个单纯的好
人,连史蒂芬的同事马修,都以情报借此勒索安娜帮他打手枪呀。一个每个人都有明显可
见污点的世界,也就造成“以牙还牙的因果报应”完全丧失了华丽表象,而显露出内在的
污秽衬里。
这也让安娜与马汀对峙时,马汀对安娜的质问是否公平时,马汀的回应更加吊诡。马汀说
“我不知道这样公不公平,但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接近正义。”
这其实是一句很容易放过去,但仔细想想却会觉得寒毛直竖的一句话。在这个神谕代理人
的说法,“每个人都获得同样资源”的“公平”是一种模糊的观念,但“具有某种既定的
道德规则所引发的审判”的“正义”却是比较清晰的。该问的是,那么这样的正义是谁的
正义?马汀的正义?神明的正义?还是一种普遍性大家都能够认可的正义?
更让人觉得大摇大摆的隐喻,其实也出现在同一段。马汀吃着意大利面时,闲聊式地对安
娜说:
“他们都说,我吃面的样子跟我爸爸一模一样。但我后来发现,大家吃面的样子都一模一
样。这比爸爸死掉,更让我觉得哀伤。”
表面只是表达失去父亲的哀伤,但这里的说法很值得玩味。编剧似乎是想要透过这句对白
暗暗指涉,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特,能够非凡,就算是吃面的举止,也该是“只有去世的
父亲与我两人共享”而其他人除外的特有姿态。渴望着不同,但又期待自己的法则应该是
这个世界通用的常规。这就是马汀版本的正义。
说的直白一点,马汀的意思是“虽然我是个独特的存在,但我希望这个世界是被我的法则
控制的。”不论是让史蒂芬填补自己家庭中的空缺,或是让史蒂芬必须在情势所迫下,杀
害自己的一个家人,借此以牙还牙,都是这种想法的展现。
期待控制的人生指令
但人能够作到这样的行为吗?当然不行。所以必须借用在希腊戏剧中常见的机械神(
Deus ex machina)达成。机械神在剧中出现,以强大的神力控制所有人的命运。《圣鹿
之死》中的天谴其实就是就是戏剧中的机械神,在强大的法则力运作下,就算史蒂芬再怎
么以现代的医学力量抗衡,都被迫面对最后的三选一杀人习题。而在被控制的命运下,不
论怎么选,都会承担痛苦与罪责。
看到最后那一段史蒂芬蒙面选择枪杀同样蒙面的家人们时,我才真正醒悟,《圣鹿之死》
其实不是在讲复仇,也并不是在控诉什么无常与人的渺小。最让人恐惧的,始终都不会是
神,而是信仰神的人。前面说过,这一部作品之中,所有的人都有污点,虽然表现的行为
各有不同,但内在的本源其实都相同。那都是控制,一直都是控制。一种“以我的规则进
行游戏”的指令。讨好、欺瞒、威慑,为了生存而懂得狡猾,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恳求
神,对神行贿,与神交涉所想要得到的最终目的。我们期待神能够“赏善罚恶”、“善恶
有报”,但这些“善”与“恶”,不过都来自信徒们的自我认定,信徒的“正义”。
而当有一天“以牙还牙”、“因果报应”以一种神明的思维中立性地被执行时,身为人的
我们,反而会觉得不寒而栗。因为纵使正义被执行了,那也不是人的正义,而是神的正义
。我们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必须勉强承认,其实我们根本不具有选择的权利。
由寓象设置的嘲讽诡雷
抱着这样的认知,再回过头来看看电影所借用的神话就可以理解了。在东方其实不太流传
跟鹿有关的神话传说。但鹿作为牺牲的口传,在欧洲各地都能发现:英国的亚瑟王曾经数
度追捕一只全身雪白的雄鹿,在英国传说中,白色雄鹿是光明的守护者与引导者;德国的
民间传说中,追捕白鹿会让自己迷失在森林,永远无法捕获;意大利的传说中,白色的鹿
是“纯净灵魂”的化身,见到白鹿的猎人等于接受一场灵魂的试炼,如果因为贪婪私欲猎
杀,猎人就会遭到诅咒,在一年之内以相同方式死亡。这些有关“圣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的传说,说的其实都是人借由杀害这种终极的控制手段,让
鹿成为自己的猎物,却反而被控制、被宰制的故事。
而加害者会不会成为被害者,被害者会不会成为加害者呢?诸神在上,当人们抹煞了内心
的灵魂纯净,意图使自己的法则成为世界的法则时,不把别人当成独立的人的个体,意图
控制他人命运时,心中那一头圣鹿,也就死了。不论之后如何献祭、弥补、悔过(如同女
儿金对史蒂芬说:“你是我的主人,让我所心爱的家人活着是我的心愿”),也无法逆转
在杀死圣鹿的那一瞬,心中曾经浮现奈落深渊的熊熊业火。那将引燃诡雷,让每一个选择
,都带着诸神冰冷的嗤笑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