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东方快车谋杀案》列车上的善恶辩驳

楼主: benbenson12 (binbin)   2017-12-09 23:40:37
以下有雷
痞客邦图文版: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109657791
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嘉莎·克莉丝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至今已被翻拍过4部电影、
电视剧,2017年肯尼斯·布莱纳领着众多一线演员,不输1974年版的豪华卡司,自导自演
了这部《东方快车谋杀案》,相信除了给老影迷重温旧梦外,更希望把这经典作品介绍给
新观众,这故事究竟有什么魅力,能承受时间还有全世界各种推理题材作品的考验?
而我作为对原作完全不了解、只稍微看过简介的一张白纸,单纯抱着看一场侦探犯人的对
决就进了戏院,没想到比起抽丝剥茧,本片更专注在角色间互动以及彼此的关联性,或许
与原本的期待有落差,但还是给了我一段开心且充实的观影体验,《东方快车谋杀案》与
其说是侦探推理片,不如说是部悬疑剧情片。
从电影一开始,就向观众介绍了主角赫丘勒·白罗,他自信、观察入微、有强大的侦探能
力、爱看狄更斯的小说,只吃煮了四分钟、大小相同的水煮蛋,右脚踩到了牛粪,左脚也
必须踩到,不对提醒人把领带拉直等,都能看出他对事物的要求完美,甚至对案件也是,
他深信我们不会杀人,是身为人类与野兽的差异,而就是有这样的角色塑造,才成就了最
后那高张力的精采对戏。
或许是因列车狭长的空间,片中运用了许多高水准的长镜头,像一开始白罗从餐车走到包
厢,就从列车外带着观众了解列车配置与角色性格,或是在凶案现场由上而下的视角,都
给了我们能够有如上帝视角的观察房内各种线索。然而片尾白罗走出包厢到众人集结的车
厢在下车的那场戏,经过的每个角色时都带有那种不用明说就能感受到的深刻情感,与一
开始情景的强烈对比,上车时的吵杂与下车时的寂静更代表白罗心中坚守原则的改变。
福尔摩斯:“去除掉所有不可能的最终结果,无论他有多么荒谬,但它就是真相。”
最后那最高潮的揭凶桥段,导演利用出轨列车移回铁轨,把乘客们请到隧道口,巧妙制造
出传统推理小说侦探集中所有嫌疑人讲出真相的场景,这时坐在一张长桌前的乘客们宛如
一幅达文西的《最后的晚餐》,只不过这次凶手可不只有犹大一人,所有乘客面对着白罗
,尽管每个人的性格和来历都不尽相同,但都因相同的事件所苦。此时,《东方快车谋杀
案》已经不再是推理电影,讲的不是犯人的手法、不是凶器与证据,也不是正义与邪恶,
而是存在我们心中的人性。
“什么是正义?”
“有时光靠法律是远远不够的。”
“那良知呢?”
“随黛西一起埋葬了。”
“这列车上没有杀人犯,只有需要重生的人。”
这十二位乘客全都参与了这次的杀人案,不过却没人知道究竟是谁捅下了致雷契特于死地
的那刀,雷契特是被害者也是凶手,乘客们亦同,通常我们对于凶杀案几乎都站在被害者
角度抨击凶手,但如果他同时也是被害者的时候呢?我想这一切就难以定论了,东方列车
就像是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但意外的雪崩让列车出了轨,就如同乘客们的美好生活因雷契
特的到来而破灭,白罗站在桌前面对这十二的受伤的灵魂,他曾经那“有罪或无罪,没有
灰色地带”的原则第一次被挑战也第一次被打破,白罗常说真相只有自己和上帝了解,然
而这次他则代替了上帝原谅了这十二个犯了错的灵魂,让正义的天枰维持着不平衡的和谐
,就像是这个世界。
总而言之,《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部内容精彩丰富的剧情片,借由案情一步步的发展来
带出关于人性的辩证,电影以类似舞台剧的编排,不管是那生动的人物塑造、美术设计或
画面长镜头都非常出色,虽然白罗查案过程略为平淡,演员们也因角色众多而戏分被压缩
,但对于像我这种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高张力的片尾解谜确实给我们更多反思的机
会,我想这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迷人之处吧。
作者: bluestar8783 (蓝星)   2017-12-10 11:36:00
推理部分很薄弱,很多事情都是用讲的带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